- 第6节 民国头号钉子户
-
民国也有“钉子户”吗?当然有,有拆迁必有“钉子户”。不过,民国没有什么“开发商”,“钉子户”抗争的对象都是当权者。
民国头号钉子户是蒋介石的一位邻居,之所以拥有“头号”地位,是因为他敢直接跟蒋介石说了“不”。
蒋介石在发迹之前,本来是浙江奉化溪口镇的一个普通小青年,他所在的蒋氏家族虽然有些势力,但在他家这一小分支来说,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甚至一直有传言说蒋介石不是蒋家人,而是作为母亲的“拖油瓶”从外乡带来的,传言的真假姑且不论,蒋介石家没什么资产则是真的。
还在蒋介石少年的时候,蒋家就进行过一次“大分家”,分成的每个小家还各自冠了历代的朝代名称,例如“夏商周”等等,蒋介石这一房称“丰镐
房”。“丰镐房”的名字虽然很响亮,其实只分了几间小房而已。
1927年,蒋介石成了北伐的功臣,全国统一的“领袖”,自然要衣锦还乡,当年他备受族人冷眼,这次自然要好好在他们面前显摆一番。要证明自己的实力,盖房是首选,但自己的老家混在众多小房中,想扩大也扩大不了多少,如果责令族人都搬走,那不是做不到,但自己会落下骂名。后来一想,反正自己钱多的是,索性在别的地方盖了一片大楼房,请自己的邻居到楼房去住,进而得以把自己的“丰镐房”大建特建。
蒋介石的邻居得了好楼房住,离老家又不远,个个欢呼雀跃,即使有不痛快的,慑于自己这位小老弟的淫威,也毫无办法。偏偏离蒋介石近的邻居“周顺房”的人不肯搬。周顺房的主人,论辈分还是蒋介石的堂兄,他是看着蒋介石从小长大的,现在蒋介石发达了,他也没觉得蒋介石有多了不起,于是就当了“钉子户”。
蒋介石以为所有族人都会对他感恩戴德呢,谁知竟然出了钉子户,还是自己的近邻,赶忙加大拆迁补偿力度,但这个钉子户并不想多讹一点补偿款,也不想多落一套回迁房,而是不想把自己的好风水让给蒋介石一家。蒋介石动用了种种手段做这位钉子户堂兄的工作,但都无功而返。堂兄最后实在逼急
了,提出了一个妥协条件:蒋介石亲自来见我的话,没准儿我能答应。蒋介石听说了这个条件,苦笑一声。自己已经贵为国民政府主席,为了一个钉子户而出面求人,未免有点儿掉价,于是只好挥挥手说算了。
结果,钉子户的房子保住了。蒋介石的大房子盖得富丽堂皇,只是在周顺房这里凹进去一大块。周顺房大获全胜,成了钉子户界的头号人物。
蒋介石面对的钉子户还算是讲理的,民国贵州省主席杨森遇到的钉子户可就不那么好惹了,因为该钉子户大有来头。
20世纪40年代,杨森在贵州任省政府主席,贵州这个地方从来就是多山少地的穷地方,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杨森也明白这个道理,提出了“建设新贵州”的口号。修路自然是要大拆大建的,因此钉子户也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但那时,各级政府有的是办法,很多钉子户还没闹起来就已经被搞定了。
杨森经常到各县察看公路修筑的进度。一次,他到龙里县检查,县长朱崇仁向他报告:公路要从国民党空军第五军区司令晏玉琮家的田里通过。晏的嫂嫂晏二嫂是当地有名的“泼妇”,在这一带谁也惹不起,她几次拔掉测绘人员安插的修路标杆,还打了测绘人员,筑路工程被迫停了下来。
杨森听完汇报后非常气愤,心想这个钉子户也太嚣张了,他对朱崇仁训斥道:“你堂堂县长怕一个女人干啥?这又不是打仗,如果她敢叫晏玉琮把飞机开到县衙门上空丢炸弹来炸你,我就算她本事大!”朱崇仁大喜,他要的就是上层的直接干预,有了尚方宝剑,他一声令下把“晏二嫂”抓了起来。这个钉子户既然有背景,哪肯善罢甘休?家里紧急报告给晏玉琮,晏玉琮闻讯后,急忙派秘书到龙里县找朱崇仁交涉,要求赶紧放人。县长兼“拆迁办主任”朱崇仁已经有尚方宝剑在手,还怕这个?于是大义凛然地回答说:“路修好了就放人!”县官不如现管,晏玉琮也没有办法,好在他在老家总是有些面子的,最后托了好多人出面讲情,在保证晏二嫂不再破坏修路后,才把她弄回家。
修路毕竟是公益事业,当这样的钉子户有些说不过去,所以朱崇仁采取强制手段似乎也没啥问题。其实,钉子户本人最终也是受惠的。路修成之后,晏玉琮回到龙里家乡,专门找到朱崇仁说:“朱县长,我这次回来不是找你算账
的,是专程来向你道谢的。过去我从贵阳回家,每次都要颠颠簸簸地坐三天滑竿,现在通了公路,只坐半天汽车就到家了,公路修得好!”朱崇仁听了也哭笑不得,既然早就知道,何必让家人当钉子户呢?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