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功夫在书外的“有限论”

  毛泽东说过,有些知识分子是“书读得愈多愈蠢”。人们多认为这话反映了毛泽东轻视书本知识的问题。窃以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毛泽东是何等人物,本人读了那么多书,你去参观中南海他的故居,你会发现,连他睡觉的床上,都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放满了书,这样的毛泽东,岂有反对人读书之理?直到晚年,他还有一个重要指示,叫做“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那么,毛为什么要说一些很极端的话来贬低读书的意义呢?
  
  这又要从毛泽东的思想来研究,他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里透露了毛的思想核心,他强调认识的实践品格,重视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反过来说,他看不起乃至于厌恶那种脱离了认识的实践性的死读书、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掉书袋和书呆子。
  
  对此我还有一个联想,斗胆可以说是一点发挥。世界上有一类东西,是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的,而另一类东西,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或者从书本上学到的只能是相反的东西。那么,如果你只有书本上的知识,只会从书本上得到认识,全不结合实际,岂不是书读得愈多愈蠢?
  


  举例来说,游泳,光从书本上能学得到吗?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书本上有现成的答案吗?同样,不论是太极拳还是广播操,从书本上学足以累死人气死人急死人,找个师傅带着练呢,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再举一个不太高雅的例子。我们从书上到处读到人应该如何奉公守法,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照章办事等等。可有一本书谈如何走后门吗?走后门不好,不应该教,那么请问,谁能说自己从来没有与走后门的现象有涉呢?你不走,你见过别人走没有?你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走后门是一个值得正视的社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
  
  即使是为了反对走后门,不也是需要弄清走后门现象的来龙去脉吗?但是偏偏没有这方面的书。此例只是说明,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人间还有书本以外的另类知识。如果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另类知识,你的知识很可能是相当地不完全。
  
  再举一个令人尴尬的例子,有一本书谈国家公务员怎样才能更好地获得升迁的机会的吗?没有的。因为,从性质上说,我们的公务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根本不应该有地位观念升降观念。我们提倡的是做人民的老黄牛,老黄牛怎么会考虑自己的地位职称级别待遇问题呢?尤其是,那些致力于自己的升迁的人的“经验”“办法”,是不足与人语的,是不足为训的,有些是很糟糕的,即使写出来这样的书也是无法出版的,即使出版也只能在一片愤怒的谴责声中夭折而亡的。那么,事实上存在不存在一个为升迁而总结经验为升迁而奋斗的问题呢?有没有公务员或公司的文员在谈论在研究在关心自己的升迁问题呢?我们能不能完成一部“升迁学”,哪怕是不能写成文字因而只能靠心领神会的这样一部书呢?这个问题不言自明,这也属于另类学问,靠读书用处有限。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