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节 大观园的建设
-
尊卑长幼的秩序,造成了两眼看天的“唯上”心态,也造就了投其所好的虚伪与机巧。第十七回大观园工程告竣,贾政带着众清客去边游玩边拟题匾额对联,恰逢宝玉在园中,贾政便叫他跟上,欲试其才。清客们了解了贾政心思,便不拿出真才实学,处处“只将些俗套敷衍”,以突出宝玉,以避免抢了宝玉的戏。(敢情“三突出”也是有历史根据与生活依据的。)第二十二回猜灯谜时,“娘娘”(元春)送了一个灯谜来,宝钗“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之后贾母说了一谜,贾政“已知是荔枝,故意乱猜,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了,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贾政说了一谜,“说毕,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会意,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一想,果然不差……”果然不差,连宝玉也参加到这自欺欺人的游戏中去了!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从“礼”的角度“孝”的角度,对于众清客宝钗贾政宝玉诸人的投其所好的行为,甚至应该赞美。为了使长上愉快而设计自己的言行举止,即使在现代社交场合也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当这一套变得如此虚伪造作,又觉令人作呕;偏偏中国人重面子,长上更重面子,即使明知是假的——所谓“贾母想了一想,果然不差”,难道贾母不知道这是“考官作弊”宝玉传递消息的花招么?知其假亦悦之喜之好之,虚伪行事,投其所好,心口不一,自欺欺人的风气怎么能不蔓延起来,深重起来,变成顽症呢?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与诚即讲礼貌与讲真实应该是一对互相约束的矛盾统一。礼不可虚伪。真诚不可无礼。如果在某种特殊情况下需要选择礼与诚,毋宁说,诚、说真话、直言比礼数更宝贵。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第十七回,再一次写尽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令人赞美,令人惊叹。封建社会权力与财富高度集中,在中国的这种实用主义传统影响下面,人们集聚大量人力物力不是修神殿、寺庙、教堂、陵墓而是修“省亲别墅”,修此生的荣华富贵。此种荣华富贵一为享受乐生,一为抬高自己的地位,符合“娘娘”的身份,巩固自己的权力。这种荣华富贵是高度封闭的,是不接纳凡人的。朱门长墙之内是自成一个世界的。到“省亲”的那一天,连街头巷尾都用“围幕挡严”。这种高度的封闭性、不可见不可触不可交流性,正是中国封建贵族赖以维护其尊严与统治的重要前提。所以才有种种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园林,园林反映的是对自然风光,对自然的山、水、石、植物、动物及依傍自然修起的亭台楼榭的向往,园林反映的又是在一种闭锁的、与世隔绝的空间里把自然捏在自己手心里,把自然规范化、合意化、小巧化、人工化的独家享乐心理与占有心理。
不但集中了建筑和园林,也在集中“文学”。“各处匾对断不可少”,要用各种美丽的文字使审美对象——园林建筑风光——得到最精炼的体现。园林建筑是龙,匾额对联是睛,画龙必须点睛,龙才有了生命。有了人类语言文字的帮助,审美对象变得更有滋味和更好消化。
不但抓了文学的点睛作用、助消化作用,而且抓了“妆蟒绣堆、刻丝弹墨”“绸绫幔子”“猩猩毡帘”“香妃竹帘”“五彩线络盘花帘”……以及“陈设玩器古董”……即抓了工艺品、艺术品、“贮书设鼎”“安置笔砚”“供设瓶花”“安放盆景”……“琴剑悬瓶”……好一副关着门享乐的讲究!
不但集中了文学艺术,而且着贾蔷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聘了教习,准备了行头,教演女戏,又另派了“家中旧曾学过歌唱的众女人们……带领管理”,表演艺术也有了,演员是花钱买来的女奴!演员是会呼吸的小摆设!
更妙的,同样是十二人,而且也是买的,叫作“采访聘买得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真想得周到,全占全了,叫作“万物皆备于我”,叫作一切“为我所用”,地上的权力大于一切。在贾家,宗教不是超验的超自然的令人敬畏的力量,尼姑道姑却是一种摆设,一种奴隶,一种奢侈排场的讲究!
关上门,什么都有,便不再对门外的事有兴趣,门外的人也难得进来,连婚姻也常在门内配,一切的一切,能不退化劣化吗?
那么,生活在这种荣华富贵中的人们的自我感觉又怎么样呢?凤姐热衷于从中弄权渔利。贾琏贾蔷热衷于中饱享乐。一些办事人经手人及至仆役丫环,雁过拔毛,都要从中分一杯羹。宝玉则痛感富贵对人之“荼毒”。元春则是哭了又哭,“泪如雨下”,声称“不如田舍之家”“终无意趣”。省亲中表现得最动人的却是贾政。书中是这样写的:
贾政含泪启道:“臣草芥寒门……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幸及政夫妇……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
很难说全是套话。特别是后面所述“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一语,动了真情,忠中有悲,忠中有情,悲情虽难免俗,一番对“今上”的克敬克忠克爱之心融化在血液里表现在行动上流露在言语中。通观《红楼梦》,贾政只有道德教训少有感情。但此节中,与其说是见到女儿,不如说是因为提到想到了“今上”,贾政的全部教养全部忠贞之情都调动起来了。从少年时代至今,每读到这里都觉鼻酸,都觉得中国式的“忠”的情感,真是令人欷歔感动!肝脑涂地,岂能表达万一,岂能论说万一!这一套,决不是几个年轻小子一吵吵就“决裂”得了的!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