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杀妻求将上篇
-
齐、鲁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虽然互有胜负,但总体上齐国一直压着鲁国。鲁国是春秋时期最讲礼义的国度,可是它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始终没有进入春秋强国的行列。所以孔子当年在鲁国出仕的时候,就这么说:“有文事者必以武略济之,有武略者必以文事济之。”而且鲁国走向春秋战国时期那种弱小的局面是可悲的,鲁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周朝这个八百年的雄伟王朝的缩影,曾经的诸侯之首,现在也和当年的诸侯宗主周朝一样迈入日落的黄昏。可是战争找上门来,不能不去迎敌,否则国家就有灭亡之患。这时,在鲁国已经小有名气,又是出了名的酷爱兵法的吴起走入鲁君的视野之中,鲁君想启用吴起,虽然心底没有什么把握,不过鲁君也只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侥幸心理放胆让吴起一试。
然而,作为掌握一国军队资源的将军,吴起不仅需要过硬的军事指挥能力,还必须通过对其人品和背景的严格审查,这是亘古不变的组织程序。就在吴起眼看当上鲁国将军的关键时刻,对他的审查却出现了问题。问题出在吴起老婆身上,因为吴起娶了一个齐国的女人当老婆,为此鲁国国王和大臣们产生了疑虑,启用一个齐国的女婿带兵去对抗齐国军队,这事听起来实在不靠谱。况且吴起本人就不是鲁国人,而是卫国人,他来到鲁国追求的无非是挣钱和当官。如果说吴起因为鲁国是自己祖师孔子的故乡而热爱鲁国胜于热爱自己的老婆,恐怕没人相信。谁能保证一个本身是卫国人的齐国女婿能冒着得罪老婆和老丈人的危险,全心全意为鲁国人服务呢?要说领兵打仗、决胜千里,鲁国君臣都没经验,但要是说起来怕老婆是个男人都明白其中的厉害,于是吴起老婆的国籍问题就成了吴起登上将军宝座无法逾越的障碍。
审查通不过,谁也没办法,这就是秩序的力量。
鲁王只好打算另请高明了。
命运女神对一个人垂青,也是那种带着残酷微笑的垂青。吴起面临着自己人生最大考验,和人生最痛苦的抉择。自从在东门外,他对着自己的母亲立誓起,他的人生追求就转变为天下闻名的社会影响力和名垂青史的历史地位。但是不幸的是对于吴起来说,要想当大腕走学者路线显然行不通,文化大师的价值和地位随着辈分的延续而呈递减趋势,比如儒家,最伟大的大师当然是孔子,他被公认为“圣人”,其次才是孔子的学生们,他们被称为“贤人”,轮到吴起,他实在不敢想象自己如果一辈子死心塌地跟着曾子最后会成为什么人。客观地说,吴起如果走文化学者这条道路恐怕连载入史册的机会都没有,即便有这样的机会,很有可能也只是“曾经有一个叫吴起的卫国人,跟随贤人曾子学习”。更让吴起接受不了的是,即使“圣人”和“贤人”这样的头衔多半也是百年之后世人给予的评价,当年的“圣人”和“贤人”有相当的比例在生前都相当的寂寞,甚至窝囊。吴起不是颜回,要他居于陋巷而不改其乐那是万万做不到的。另外,那年头虽然没有百家讲坛,但是文化大师却呈百家争鸣状遍地开花,一个文化大师想在活着的时候就立竿见影地大红大紫非常罕见。然而名将则不同,中国历史上名将层出不穷,历朝历代都有令人景仰的名将,后人很难评价司马穰苴、孙武、孙膑到底哪一个更伟大。更重要的是,不论司马穰苴还是孙武,他们都是一战成名,在活着的时候这些人就星光闪耀、名满天下,这才是吴起想要的人生。卫国的知识青年吴起虽然曾经跟着文化大师学习,但是他早就下定决心要成为杀伐决断的名将,而不是皓首穷经的学者。眼看象征权力的鲁国将军大印和兵符就在眼前,却因为自己娶了一个齐国的老婆而鸡飞蛋打,吴起实在是很着急、很难过。吴起没想到自己当初找对象一个不小心给自己的仕途找来了麻烦,人生实在是难以预测,吴起娶了齐国的老婆,齐国就来攻打鲁国,而吴起偏偏就在鲁国,偏偏鲁国又没有比吴起更合适的人当将军。一系列的偶然最后产生了一个必然,吴起在经过一段长时期的思想斗争后,将目光投向妻子。
吴起的妻子突然间明白,吴起想要做什么。这个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女人,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她当时的心情和心法,但是按照常人的想法,她无法也不可能,不会做到毅然决然,她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但是作为男人和夫君的吴起却有绝对的权利处置她的归宿。最终吴起流着泪斩下她结发妻子的头颅,癫狂的吴起抚摸着妻子冰冷的头颅,神经质般的喃喃低语:“你会看到的,我不会让你和母亲失望的,很快,很快就会有很多很多人去陪你,他们都是你的同乡。”
当一脸坚毅神情的吴起捧着自己老婆血淋淋的脑袋出现在鲁王面前的时候,鲁王心里“咯噔”一声,当场吓得目瞪口呆。鲁王实在没想到女人漂亮的脑袋除了具有观赏性以外还有这种用处,不由得被吴起的脑筋急转弯式的抉择震撼得哑口无言。
在历史中,最令人悲哀的是,卫人这种“牺牲”精神不只体现在吴起的身上。百年后,当战国这个乱世即将落下大幕的时候,一个卫人再次走入历史的视野中。这个卫人,一个市井贩猪屠狗的下层之人,抱着一股义气,将他生平最钦服的忠烈之士杀死,作为他那件“伟业”成功的踏脚石。这个卫人名叫荆轲,也有人称他为庆卿、荆卿、庆轲。
话说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对他的太傅鞫(jū)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它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局势还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太子说:“那可怎么办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时候,樊於期(fánwūjī)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收留了他。太傅进谏劝告太子说:“不能这样做啊。秦王残暴,又对燕国一直怀恨在心,如此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了,更何况他知道樊将军在这里!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灾祸难以避免了。我想,即使管仲和晏婴再世,也无力回天。太子您还是赶紧打发樊将军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风声。请让我到西边去联合三晋,到南边去联合齐楚,到北边去和匈奴讲和,然后就可以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旷日持久,我心里昏乱忧虑得要死,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况且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樊将军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怎么能因为秦国的威胁,就抛弃可怜的朋友,把他打发到匈奴去呢,这该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太傅您得另想办法才好。”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