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孝

  吴起在外学习六年不回家看看,这是严重违反孝道的。所以曾申越看吴起越不顺眼,每次吴起去找曾申问问题,曾申都会往孝道上拐,意在提醒吴起要学会“孝”。儒家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认为“世亲至孝者,事君必忠。”也就是说对他老爹老妈好的,对他的老板也能够忠心耿耿。所以曾申按照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方式,重点开始给吴起讲起“孝”与“忠”,这样让吴起也受不了,因为吴起来学习是来学习经世致用的本领的,结果曾夫子唧唧歪歪的成天给他讲些“废话”。吴起到最后和曾申是互相看不对眼,师徒的关系越来越僵。

  就在这个时候,吴起的老家来人了,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吴起的母亲在前些日子病逝。然后这个消息被曾申知道了,曾申就立刻兴奋起来,非要吴起按照他儒家的原则回去守丧三年不可。要求孝子三年不许做官,三年不许穿花衣裳,三年不许吃肉,三年去坟头搭草棚住着,三年这个,三年那个,至少瘦成一把清骨头才算至孝。西晋的时候王戎、和峤两个人在同一时期内母亲都过世了,过了一段时间,晋武帝问大臣刘毅:“我听说王戎与和峤的妈妈都去世了,不过王戎每天都喝酒吃肉下棋的,这算孝顺吗?反观和峤每日穿着孝服,青菜薄粥的,这才是孝顺。”可是刘毅却说:“陛下,您不清楚,和峤那是生孝,不伤身体。王戎却是死孝,他虽然每天喝酒吃肉下棋,但是现在一股气郁积在心中,吃什么都跟嚼蜡一般,现在王戎身体虚弱得连站立时都需要费劲的扶着拐杖才能站起来。”晋武帝司马炎听后欷歔不已,下令勉慰王戎。还有就是与王戎同时期,也是王戎的好友阮籍,阮籍的母亲去世后,阮籍正在和人下棋,和阮籍下棋的那人一听说赶紧放手给阮籍说:“你赶紧回家,等会哥几个换身衣服就过去给你帮衬帮衬。”可是阮籍呢?铁青着脸不放手而且一手还拉着那个朋友,要他把棋下完。朋友无奈,继续下棋,估计也就是走一过场,上场后昏招迭出输掉这次棋局,以求赶紧让阮籍回去,可是阮籍下完棋后,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喝酒,等喝完两斗酒后才走,可是刚出门就望空吐血。

  我举的两个例子是想说明孝贵乎一心,一些人看着不孝顺的举动,行止也许正是对亲人最好的思念。比如阮籍和王戎,守孝全部都是死孝,对母亲去世的悲恸之情当时可以说是无一人可比。所以,儒家的所谓“礼制”对这些人就成为多余的产物,相反依照儒家所谓“礼制”的一些人,比如东汉为了举查孝廉的那些人,他们虽然在墓道中守孝,一守便是三年,五年,十年。可是呢却有很大一批人在墓道守孝,期满后又多出好几个儿子来。

  吴起就是这么一个不拘泥于“礼制”的人,他始终记着自己对母亲的承诺,混不好决不回家。所以,在吴起听说母亲去世后,吴起第一反应就是望空大哭三声,然后像没事的人一样继续读书。你能说吴起不爱自己的母亲么?他始终记得自己给母亲的承诺,为完成这一承诺,可以说吴起是把一切都豁出去了,这是真正的孝顺。可是曾申却不这么认为,曾申认为吴起不去守丧就是不孝。没办法这师徒俩因为平时互相看不对眼,缺乏沟通,曾申的用意也是好的,他是想通过让吴起回去守孝,回想母亲与自己当年其乐融融的生活,回忆母亲的音容笑貌,继而感知“孝”的精髓,从而明白什么是“孝”什么是“忠”,这样一通微言大义下来,吴起对儒家的经义就会更为深刻。可是由于师徒俩没沟通,互不了解对方的行为,所以结果就是曾申大怒,并且马上宣布与吴起脱离师徒关系。

  吴起也有种,放话说:儒家的东西过时了,学儒家就是学会认几个字,他吴起早就不想学了。放弃儒学的吴起改学起了兵法。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