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少年行

  吴起出生的时期是一个比春秋更混乱的年代——战国,这个年代没有什么“仁义道德”,周王室被彻底的抛在一边。如果说“春秋无义战”的话。那么战国彻头彻尾的是一个为私利而征战的时期。诸侯们信奉的是“实用主义”,也就在这么一个时期里,对社会的灾难,对人心的拯救成为很多心有良知人们的目标,如果说去年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忙着“救市”,那么当时整个中原地区的中国人都在忙着“救世”。一时之间显学无数,派别林立,道家、儒家、法家、阴阳五行、兵家、墨家等等全部在乱世的大舞台上华丽的演出。

  大约是在公元前的440年,吴起出生在卫国的左氏(即现在的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卫国原本是当年周王室分封诸侯中的主要国家,可是因为几次大的内乱和处地位置的尴尬,导致卫国逐步沦落至军事武装的三流小国,不过卫国也正是因为其尴尬的位置,成为一个商人云集的经济大国。

  卫国地处黄河下游一块丰沃的平原之上,东临鲁国,西接楚国,这还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卫国四周有郑国、晋国、鲁国、楚国等等国家,这些国家将卫国包夹在圈内,可是这也造就了卫国经济的繁荣,因为与多国接壤,加上卫国国内多河流,商品集散便宜,成为当时中原的商货交易中心之一。春秋战国之时最富有的两大富豪陶朱公(即范蠡)、吕不韦都是卫国人。与此同时,卫国因为是周王室的嫡亲诸侯国,礼乐风物,对百姓的教化也非常地重视,所以在当时又有这么一句话“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卫地多礼节忠信之人。”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中在卫国长达10年,也就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和他性味相投的“君子”。吴王的弟弟季札曾经周游列国,以其远见卓识闻名天下,他在卫国得出的结论是:“卫多君子,其国无患。”这些导致了卫国尽管国家弱小,却成为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康叔立国时,定都朝歌。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时,占卜说可以在这里立国300年,后来帝丘(卫迁于帝丘及改名濮阳)果然成了卫国的福地,卫国人在此立国达388年。随后,卫元君十四年卫国被秦国迁到野王县(今沁阳),又生存了几十年。在众多曾经声名赫赫的诸侯国纷纷被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卫国却奇迹般地躲过无数次灾难,生存到了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到秦二世时才灭亡。



  吴起就出生在这么一个国度里,卫人好商,吴起家也不例外。小时候吴起家的日子过得还是很舒服的,吴起的父亲是个经营颇为成功的商人。由于吴起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对吴起这个小家伙格外的喜欢,何况吴起从小就显得天资聪颖。因此吴起的家庭对于他的教育也是分外的上心,吴爸爸在吴起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用卫国传统的文化和经商来教育小吴起。这不禁地让我想起犹太人教育子女的方法,在全球只有1500万的犹太人,在世界总人口中只占0.3%,可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却是其他民族的一百倍。犹太人不仅在科学领域,在经济、思想等领域出现的全球领袖人物也比比皆是。马克思、弗洛伊德、基辛格以及格林斯潘和东南亚金融风暴期间令亚洲闻之色变的索罗斯都是犹太人。可以说,20世纪,全球在很大程度上笼罩在犹太人的影响之下。美国人有句话,全球财富在美国,美国人的财富在犹太人口袋里。

  犹太人在美国有560万,占美国人口比例只有1.9%,但是在排名前四百名的美国富翁中,有一百人是犹太人。美国犹太人的平均家庭收入高出美国平均水平40%。犹太人在美国从事的大多数是医生、律师、商人、教师等行业。犹太人不但“控制”着华尔街,“统治”着好莱坞,甚至“操纵”着全美新闻媒体。美国的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为犹太人所拥有,美国的三大新闻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老板也都是犹太人。美国的三大图书出版商——兰顿出版社(RandomHouse)、西蒙苏斯特出版社(SimonSchuster)和时代图书公司都是由犹太人所拥有或者经营的。一直有争议的媒体大王默多克也是犹太人。



  犹太人和当时的卫人十分相似,他们都是所谓的“正统”。卫人是周王室的嫡亲,犹太人是上帝最亲近的子民,是圣人摩西的同族。但是尽管身份高贵,可是卫人和犹太人都要面对一件事,那就是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种弱小的状态。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由于历史上的犹太人不断遭受迫害,财产被掠夺,房屋被烧毁,人民遭驱逐、屠杀,从而使追求知识、增长智慧也成了犹太人的一种防卫机制。犹太人一心追求知识,并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来谋生的特点代代相传。

  卫人与犹太人的教育十分的类似,所以才会有前面我们提到的“卫地多君子”。而且对知识,对智慧的不断诉求也使得卫人成为春秋战国乃至整个周朝最为风雅的诸侯国。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证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中最美丽的部分是《卫风》,其所包含的诗篇有: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全部都是《诗经》中的精华。小时候的吴起也许就是唱着《淇奥》长大的吧!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总之,幼年的吴起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无忧无虑的成长起来。不过也正是家庭对吴起平日里的溺爱,以及吴起天资聪颖,学习很好,导致其有些恃才傲物,狂放不羁,以为天下事无有不能。在吴爸爸死后,吴起继承全部家产,然后吴起开始把家当都用在一个方面——做官。吴起很清楚这么一句话“贫不与富敌,贱不与贵争”,虽然自己家很富有,但在社会地位上却是一介平民。所以为了让自己和自己家更加的在乡里光荣,吴起便将全部家当都投入到——出仕这么一个无底洞当中。如果吴起生活在东汉末年汉桓帝,汉灵帝公然卖官的时期,吴起成为三公都是有可能的;如果吴起活在唐末、明末、清末和现代做官,甚至做大官都是有可能的。可是吴起偏偏生在春秋战国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管你有钱没钱,就看你有没有才。那个实用主义至上的年代,吴起的钱财根本打不开路子。在国家要面对朝和夕战的这么一个局面里,任何国家都不会任用一个废物,或者是华而不实的人成为自己国家里的重臣。也许吴起的那些钱财可以使他成为一个闲置的公卿,不过年少气盛的吴起又怎么愿意只是单纯做一个平庸的官职。

  到最后,游历无所得吴起反而把自己搞到“破家”——就是家庭破产,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家中。每每在史书上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距离吴起家仅仅百里之遥的洛阳人苏秦,现如今从定陶至洛阳仅有一两个小时,当年也不过是一两天的路程,这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候,算得上是近邻了。吴起的这个近邻可以说是与吴起是如出一辙,年轻气盛之时外出游历,结果在乱世这个大赌场里输得干干净净。苏秦回到家是“妻不以其为夫,嫂不以其为叔,父母不以其为子”,吴起这一点上倒是比苏秦幸运,因为吴起的家人还是无私的接纳了他。不过吴起却迟迟咽不下这口气,尤其是在一日,吴起被几个乡人奚落。我估计这几个奚落吴起的乡人,应该是小时候被吴起的聪慧比下去的,在吴起的家乡,也就是我的家乡,大人们看哪家的孩子聪明,懂事都会说“这小孩将来有出息”,并且会经常把那个有出息的小孩当做自己孩子的教材“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多有出息,你怎么不能跟别人一样呢?”我少年时也是一个学习不好之人,母亲经常用这样的话教育我,我十分明白越这样说就会越导致被教育者的心理自卑和不平衡。所以当那些人现在看到吴起并没有如当年大人们预料的那般有出息,积郁多年的不平衡一下子爆发出来,这是一个恐怖的爆发,因为这种不平衡可以归结为“羡慕、嫉妒、恨”,都是可以毁灭别人以及毁灭自己的感情。现在这些感情找到了突破口一下子涌出,就像希腊神话中的那个魔盒找到潘多拉一样。各种嘲笑、讽刺铺天盖地的涌向吴起,一时间当年的成功典型成为反面教材,吴起的痛苦可想而知。

  像吴起这样少年成名的人都会有种“天才式的脆弱”,就是一旦失败,这些天才要么发疯,精神不正常;要么开始仇视社会,开始犯罪的道路。吴起也在这些嘲笑中走向崩溃,盛怒之下的吴起一口气将自己三十余口乡党统统杀掉。这在当时中国这片重视“乡土情谊”的国度里,不论从前和现在都是难以容忍的大罪。因为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立国,并且是聚集而居,除了亲情外最注重的就是同乡之情。楚霸王项羽最后就是被这一感情逼的乌江自刎,因为往昔八千子弟兵追随他去打天下,可是除了自己没有一个人活下来。可以说项羽这辈子都活在乡亲们对他的评价里,他讲过的最有名的一句话“富贵不还乡,有如衣锦夜行”。这句话最通俗的两个说法就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而吴起这边还没有荣归故里就杀掉自己的乡人,事情的严重性可想而知,所以吴起杀掉人后就匆匆忙忙从东门逃走了,走前他对母亲说:“我这次出去如果不能当大官,这辈子都不会回来。”也正是这种经历,以及吴起极力想要在乡党面前证明自己,导致了吴起在以后的奋斗过程中,变得唯利是图,无所不用其极。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