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节 警惕点菜的重重陷阱
-
主办一次成功的宴会,是对你的社交能力的一种考验。除了要考虑选择什么档次的酒店,门口是否有停车位,怎么排座位,如何把握气氛、调动来宾情绪,男女客人之间的交流、主客之间的沟通外,更要防止自己掉进点菜的陷阱,否则,自己当了冤大头,还不能让客人尽兴而归,达不到宴请的目的。
小文一直都和他的客户联系紧密,没有合作的时候也时常会打电话问候一下。这天有个外地客户突然来访,平时在电话里小文可没少吹嘘当地的美食,这次人家既然来了,当然要尽地主之谊,请他尝尝传说中的特色风味了。
客户到来之后,小文带他去了附近的一个酒店就餐。进入包厢之后,刚入座,服务员就热情地递上了菜单,不容小文细细挑选,服务员就当着客户给小文指点“光明大道”,把推销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先生可以来个清炖甲鱼,或者葱炒膏蟹,要不来个刺身三文鱼,还有基围虾、东星斑……”每个菜都数百元,小文拗不过服务员的三寸不烂之舌与死缠滥打,又碍于面子,依着服务员点了基围虾和东星斑,结果端上来的虾断头断脚,明显不新鲜;东星斑则足足有两斤半重,分量超过四人享用不说,肉质如柴,如同嚼蜡。
做了冤大头的小文,开始还强装笑脸,后来就非常地懊恼,本以为500元可以搞定的午餐却花费了千元,客户还一个劲儿地抱怨:“这些海鲜都不新鲜,吃得我肚子直闹腾。”
除了推销陷阱之外,还有很多陷阱也是让人防不胜防的,下面就给大家列举几个。
1.狸猫换太子
由于小林这个月的业务做得不错,老板发的奖金不菲,于是想叫上两个好友去酒楼里好好撮一顿。她选了三只肥蟹,服务员当面过秤,一共980克。然而,当服务员把做好的蟹端上来的时候,小林却发现自己挑选的蟹的个头小了很多,虽然蟹蒸熟了会有一些损耗,也不至于缩水到这个地步吧?很显然在制作过程中被偷梁换柱了。小林认定自己的蟹被调了包,店家却死活不承认。
偷梁换柱是不诚信的酒楼里坑顾客最常用的伎俩,他们往往采取将大换小、以死充活等伎俩欺骗消费者。特别是水产、海鲜等贵重菜肴,就餐时一定要注意。
2.账单出错
那天,小艾和男朋友请一干姐妹吃饭,点菜的时候小艾粗略估计了一下,也就400多的样子,饭后结账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吃了600多。在他们的再三要求下,服务员才拿出菜单核对,每份菜的价格都要比价目表上高10~20元。小艾非常气愤,店家却轻描淡写地说是写错了。一两道菜失误还算正常,每道菜都写错了,分明是故意的。面对店家的狡辩,小艾心里很明白是怎么回事。她也没再计较,只是心里决定了,以后再也不到这家饭店吃饭了。
一般结账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核对账单,这就给了一些不良饭店可乘之机,借此故意多收、多算,消费者发现时就以算错为由推脱责任。特别是对一些酒足饭饱、醉意很浓的顾客,饭店往往会多计酒水。酒瓶已被服务员收走,多收的无法对证,只能吃哑巴亏。所以,消费者点菜时一定要看清菜单以及所点每道菜的单价,结账时务必仔细核对菜价、酒水数量。
3.单位概念模糊
平时杜鑫是很少和妻子下馆子的,因为两人都是工薪族,要在这个城市买一套房,不得不精打细算。这天杜鑫升了职,这样的喜事当然值得庆贺,于是破例和妻子去了火锅店,准备好好撮一顿。翻开菜谱,点了几个菜之后,杜鑫问鱼是怎么卖的,服务员指着菜单,见上面标着“18元”的字样,杜鑫问道:“是18元一斤吗?”服务员回答:“是!”杜鑫觉得还不贵,好不容易和妻子出来吃一次,就要吃点儿好的,于是说:“那好吧,给我们来一斤。”菜上齐了,杜鑫和妻子大快朵颐了一番,吃完结账,问题却出来了,原本18元的鱼变成了180元。杜鑫让店家解释是怎么回事,店家说我们的价格是按每两计算的。杜鑫问当时怎么不说清楚,店家说一切以菜单为准。杜鑫气极,本来想好好吃一顿饭,结果却给自己添堵。
有关专家指出,利用单位换算和群众习惯的消费心理设陷阱、套顾客、玩“斤两”把戏,是一些不法经营者常用的手法。除此之外,有些饭店以小盘为单位标价,服务员却故意推荐大盘或中盘,等消费者结账时才发现需付的钱远远超出了预算。
4.隐性收费
老唐是个老教师,他的很多学生在社会上的成就都还不错,这天是老唐的67岁生日,几个学生一起来看望他。老唐非常高兴地带着学生送的茅台酒一起去酒店就餐,这顿饭大家都吃得很高兴,但结账时老唐却惹了一肚子气。原来,酒店提供的盖碗茶每碗收费3元,每人面前的餐巾包收费2元,每人一套餐具收费2元,等菜的时候上来的花生、瓜子,每碟均是2元。连自己带的一瓶茅台酒都被收取了20元的开瓶费,而这些收费项目并没有事先告诉老唐。
时下,许多酒店、餐馆的服务都是全方位的,如提供热毛巾、餐巾纸、瓜子等,而这些令消费者舒心的服务却并不都是免费的,往往是享受服务在先,而收费在后,所以,事先一定要问清楚,再选择是否消费。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