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节 人有尊老,位有座次
-
座次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座次安排上,中西方有较大的差别:中国人以男士为大,西方人以女士优先;东方人夫妇坐隔壁,西方人男女对座;东方人尊左为大,西方人则尊右为大。
司马迁在《史记》鸿门宴一段文字中详细描写了对座次的安排,这是由于座次能反映出请客者对客人的种种态度。在中餐大宴中,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二四六席,右边为三五七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中餐安排座次的原则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辈分最低者。具体来讲,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一般来说,主人应该提前到达宴会地点,并在靠门位置等待,为来宾引座。而受邀者,则应该听从东道主的安排入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话,你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然后请最高级的客户坐在主座左侧位置。
除此之外,餐桌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它们往往同时发挥作用。
方法一: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座。
方法二: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各桌位次的尊卑,应根据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以近为上,以远为下。
方法四:各桌距离该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讲究以右为尊,即以该桌主人面向为准,右为尊,左为卑。
宴请时,每张餐桌上的具体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别。餐桌之上的中餐座次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现代中餐座次借鉴西方宴会的做法,一般会以右为上,所以,第一主宾就座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根据情况变通处理。
另外,中餐的上菜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得以体现和便于感情交流。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主位。
在国际礼仪中,也很讲究座次的安排。
1.正式或大型宴会的座次安排
一般正式或大型的宴会都排席位,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只排部分客人席位,其他人员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
安排宴会席位时,不仅要考虑出席人员的礼宾次序,还要综合考虑政治关系、语言使用、宗教信仰和专业等诸因素。如遇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对他的尊重,可以把主宾摆在主人的位置上,而主人则坐在主宾位置上,第二主人在主宾的左侧。
有女宾时,中餐座次习惯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宾坐男主人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女主人右上方。按照国际一般惯例,不安排夫妇坐在一起,通常是将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为准,主宾在女主人右上方,主宾夫人在男主人右上方。主宾带夫人,而主人的夫人又不能出席,通常可请其他身份相当的妇女做第二主人。如无适当身份的妇女出席,也可以把主宾夫妇安排在主人的左右两侧。
2.较小型或非正式餐会中餐座次
虽然相对于大型宴会来讲,安排较小型或非正式餐会中餐座次的工作简单很多,但该有的礼节还是一样都不能少。
首先,预订场地时,宴会负责人应交代店方留好位置,明确表示不要在厕所旁或高低不平的角落。招待客人进餐时,必须判断上、下位的正确位置,以下的座位是上位:窗边的座位、里面的座位、能眺望美景的座位。
其次,客人到达自己的位子时,一屁股坐下来,是相当不礼貌的行为。正确的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先用一只脚跨入桌椅间的空隙,另一只脚再随后跟上。等到双脚到达定位时,上半身保持挺直,下半身弯曲垂直坐下。
当然,参加宴请应酬应该注意的细节还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学习社交礼仪,保持良好的应酬习惯,那么,无论在哪种宴会现场,都可以做到有礼有节,受人尊重。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