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风雨五四上篇

  从1840年的中英《南京条约》到1910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在屡次交涉中华民族权益的外交场合,留下的都是痛苦和无奈。中华民国建立了,从袁世凯到北洋军政府,这种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时,德国代表团在巴黎东北部康边森林福煦将军的车厢里,接受了协约国提出的停战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中国政府也是属于协约国一方的战胜国,只不过没有派遣军队参战,只是让一些农民出身的华工在法国挖战壕,但胜利的消息传来,大总统徐世昌还是率文武百官和各国公使举行阅兵。11月14日至16日,北京各高校放假三日庆祝,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搭起台子,进行演讲。中国人在鸦片战争后次次吃败仗,中国这次胜利了,人们想借此机会收回以前失去的利益,特别是被德国侵占的利益。蔡元培说:“现在世界大战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另用光明主义来代替他。”当时有一句话:公理战胜了强权!

  于是,人们把在北京东单立的克林德碑这个中华民族的耻辱改为“公理战胜”,迁移到中央公园。

  克林德是德国驻华大使,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枪杀,这成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在《辛丑条约》中第一款就是对克林德被杀赔礼道歉。并且克林德碑文镌刻的是清政府对克林德的吹捧“德国使臣克林德,秉性和平,办理两国交涉诸务,犹为朕心所深信。乃本年五月,义和拳匪阑入京师,兵民交讧,竟至被戕殒命。”这是记录中华民族耻辱的碑记,中国成了战胜国,怎能不把它摧毁呢?陈独秀描写克林德碑被拆毁时人们兴奋的心情:“万种欢愉声中,第一欢愉之声,便是‘好了,好了,庚子以来举国蒙羞的石头牌坊,已经拆毁了’。”

  公理真的战胜强权了吗?中国是战胜国,自然要把被德国侵占的领土要回了。战败国的特权应该被收回,人们要求在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提出“还我青岛”的提案。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国内的报纸舆论认为中国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能与“英法并驾齐驱”,然而,1月18日的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开幕,32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但代表被分成了等级,会议由英、法、美、意、日等国控制。

  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了七项希望: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退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在欧洲的留学生觉得此七项并不完全,特向中国代表团要求必须提出废除二十一条(1915年5月25日的中日协约)及换文的陈述书。

  中国的梦幻再一次被无情的击碎,中国的两项议案一拿出,就被最高会议拒绝,认为这不是和会的议程。

  战败国德国在巨野教案后占领的山东所取得的特权应该取消吧,但是在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提出事先准备好的日本政府宣言书,声称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均应无条件让与日本。日本代表拿出了所谓的中日“成约”,即二十一条。这是日本人以支持袁世凯当皇帝为条件强迫袁世凯承认的,但袁世凯只坐了八十三天皇帝,在人们的唾骂中死去,而段祺瑞政府在向德国宣战时,向日本大量借款,日本政府就以借款为条件,要求以条约的形式确定日本对德国在山东权益的继承,并且在二十一条外增加条款,中国参加对德国宣战,不但没有将山东收回,反而丧失了更多的权益。



  4月30日,英法美三国议定(邀日本代表参加)巴黎和约中对山东问题的条款,日本全部接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连中国代表给北洋政府的密电中也说:“此次和会条件办法,实为历史所罕见。”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却像一个战败国被任人宰割处置。

  5月1日,上海英文报纸《大陆报》首先披露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政府接巴黎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战争,业已失败”。这是一份英文报纸,影响还不大,人们还在怀疑中,接着的5月2日,北京《晨报》上发表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写的《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文章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林长民在文中证实“此噩耗,前两日,仆实闻之”。

  林长民乃大总统徐世昌的顾问,是设在总统府内的外交委员会的委员兼事务长,从他笔下说的话,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