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FBI的末日
-
胡佛死后的联邦调查局就如一盘散沙,其根基不断受到冲击。直到“9•11”事件的发生后,美国人才如梦初醒。窃听和偷录是否还要继续,联邦调查局在饱受非议声中艰难前行。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不断加深,曾经各自为政的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也开始通力合作,然而等待他们的会不会是下一个“9•11”惨剧……
1973年3月3日,一个二三十岁、打扮时髦、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伊拉克人在停好了租来的那辆普利茅斯“复仇女神”后,走进纽约皇后区肯尼迪国际机场附近的斯格威酒店。
8个星期以前,这个伊拉克人就来到了纽约。随后,联邦调查局从以色列情报部门接到密报,称这名男子很可能是“黑色九月”恐怖组织的一名特工。当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亚瑟•阿拉法特控制着该恐怖组织。在此之前,“黑色九月”刚刚在苏丹谋杀了美国大使及其副官。
一名联邦调查局特工对这个伊拉克人进行了审问,后者解释说,他来到美国是为了参加飞行训练,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
这次审讯被记录在案后,调查局很快将其抛诸脑后。这点倒也无可厚非,因为联邦调查局不懂得如何审问恐怖分子。自一战发生过恐怖袭击以来,美国还没有遇到过意图进行大规模屠杀的跨国阴谋。
3月4日清晨,这名伊拉克人把他的“复仇女神”停在肯尼迪机场的以色列航空站。几个小时后,以色列总理戈尔达•梅厄将抵达此地。在曼哈顿的市中心,他的两名同伙分别将汽车停在了第五大道两家以色列银行的前面。
3月5日,在刚刚成立国际反恐分部的国家安全局内,一群语言学家开始翻译此前截获的一封电报。这封电报从伊拉克驻联合国代表团发出,在传到巴格达后,转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其中包含一项谋杀计划。
当国家安全局开始破译这封电报时,一名拖车操作员在第43大街和第五大道的交汇处扣留了一辆道奇“飞镖1973”。次日清晨,又有一辆普利茅斯“德斯特1972”被拖走。随后,奥林租车公司的一名负责人来到哈德逊河码头上的拖车场,准备领走那辆道奇“飞镖”。但是,在打开后备箱以后,他顿时傻了眼。
纽约警察局拆弹小组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出拆弹专家赶往拖车场。他们在“飞镖”和“德斯特”的后备箱里分别发现了一个塑料容器,里面装着汽油、丙烷罐、塞姆泰克斯塑料炸药、起爆雷管、电池和导火索。在汽车的仪表盘上,还放着几张希伯来语报纸,报纸的里面裹着“黑色九月”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宣传纲领。
这两枚炸弹被设定在3月4日爆炸。如果它们真的被引爆,将有数百人被炸死或者致残,数千人遭到恐吓。但是,拆弹专家在这两枚炸弹的导火索电路上发现了同样的缺陷。
在阿拉伯恐怖分子与美国开战期间,这是警方首次发现的一起爆炸阴谋。
3月6日上午6点15分,联邦调查局也参与到此案的调查当中。在华盛顿,国家安全局告诉调查局的有关人员,他们刚刚截获一份发往巴格达的密电,并且警告所说在肯尼迪机场的以色列航空站内还有第3枚汽车炸弹。当天深夜,联邦调查局和纽约警察局拆弹小组找到了那辆“复仇女神”,然后打开了后备箱。
与曼哈顿的那两枚炸弹一样,在肯尼迪机场发现的这枚炸弹也存在同样的线路缺陷,但是体积却相当于它们的两倍。这枚炸弹如果爆炸,将产生一个直径约50米的火球,以及3倍于火球的破坏性冲击波。届时,肯尼迪机场的以色列航空站将被炸毁,而炸弹碎片会射向周围的停机坪。在的高空航行的飞机也将被掀翻。
联邦调查局在这辆“复仇女神”的丙烷罐上提取了一枚指纹。直到18年后调查局才通过这枚指纹找到炸弹的制造者。
数日之后,联邦调查局发现,租用这3辆汽车的人正是他们在几周前审讯过的那名伊拉克男子。联邦调查局很快追踪到嫌犯所在的斯格威酒店,并在房间里发现了用于制造炸弹的材料。有特工监测到,这名伊拉克男子接到了从贝鲁特转来的1500美元资金。随后,他们对此人在租车协议和塔特波洛航空学校飞行训练的申请上留下的笔迹进行了分析。
这名男子把一本伪造的护照塞到斯格威酒店房间的空调后面,调查局特工没有找到。几个月后,一名维修人员发现了这本护照。联邦调查局始终未能找到他的同伙。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认为,他的同伙很可能是刺杀以色列驻华盛顿大使馆空军随员尤瑟夫•阿隆的嫌疑犯。阿隆是以色列情报机构与华盛顿的联络员,4个月后,他在马里兰州的住宅外被人枪杀。联邦调查局对此展开了调查,但最终无功而返。官方也一直没有破获这起谋杀案。
1973年3月5日,联邦调查局认定,租用“复仇女神”的那名伊拉克男子就是3枚炸弹的制造者,因此将这起案件的代号命名为TRI-BOMB,即“三枚炸弹”。
6年以后,当这名伊拉克人驱车离开德国时,被巴伐利亚边防警察拦下。在进行审讯时,警方发现他持有一本伪造的法国护照。随后,警方在他的后备箱里又找到了另外9本伪造的护照、88磅炸药,8套电子定时器和雷管装置以及12500美金。警方发现,炸药的包装纸来自贝鲁特的一家糕点店,而这家糕点店只不过是恐怖分子的一个掩护。这名伊拉克嫌疑人被关押了7个月,由德国和以色列情报官员进行审讯,但他没有吐露任何情况。最后,德国人只好将其遣送至叙利亚。这些事情联邦调查局完全不知道。
“三枚炸弹”的调查陷入了困境。15年后,联邦调查局特工迈克•芬尼根重新启动这项调查。1990年10月,已经对此案追踪了两年之久的芬尼根获得一份秘密情报。与此同时,美国及其盟国的情报部门正密切关注着伊拉克的局势。萨达姆•侯塞因刚刚入侵科威特,美国随时准备发起反击。以色列刚刚获得情报:这名伊拉克嫌疑人、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尉哈立德•穆罕默德•杰塞姆与巴格达方面有着密切联系。联邦调查局立即向世界各地的特工发出警告。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的当天,“三枚炸弹”案件的嫌疑人被警方拘留。当时,他打算通过罗马国际航空公司前往突尼斯,参加自己的亲密战友、“黑色九月”恐怖组织创始人之一沙拉•卡拉夫的葬礼。由于反对萨达姆•侯赛因的统治,卡拉夫遭到了暗杀。
联邦调查局仍然保存着从“复仇女神”上提取的那枚指纹。芬尼根立即将其寄给意大利警方。这枚指纹与杰塞姆完全吻合。意大利警方随即逮捕了这名嫌疑人,在就司法问题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执后,才将其转交联邦调查局。
1993年3月5日,世贸中心首次遭到恐怖袭击一周后(1993年2月26日,伊斯兰极端份子在世贸中心的地下室内放置炸弹,导致6人死亡。——译者注),这名伊拉克人在布鲁克林联邦法庭接受审讯,而此时距离调查局发现这3枚炸弹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在这次历时3天半的审讯当中,唯一的证据就是那枚指纹,陪审团在3个小时内认定该嫌疑人有罪。美国地方法院法官杰克•温斯坦判处这名伊拉克人30年徒刑。“联邦调查局的工作有条不紊、认真谨慎,”法官在宣布判决时称,“其官方记录无可挑剔,有关特工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赞叹。”联邦调查局向国际恐怖分子表明,他们有能力“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对其追查到底”。
然而,联邦调查局历时20多年才达到了这一标准。在此期间,这个秘密情报机构险些毁于一旦,但最终涅磐重生。
就在“三枚炸弹”案件发生的同一周,联邦调查局开始摇摇欲坠。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