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道光对安集延的贸易制裁下篇
-
在战事僵持不下的情况下,1828年,道光决定对浩罕进行贸易制裁,他听说安集延每年从内地走私茶叶有十余万至二三十余万斤之多,便下令关卡,严查走 私,层层问责。“欲禁安集延交通之弊,必先禁外夷所用之茶。”之后从都统、总督到巡逻兵、商人,全部被纳入问责人员名单。无论南商北商,均属便于稽查。其 未定官商以前,商民所贩之茶叶大黄,著于经过乌鲁木齐时,由该都统发给印票,注明名色斤数,以便查察。并于紧要隘口,派委官兵验明,与票相符,方准放行。 稍有夹带杂茶细茶,即照私贩究办。倘该官兵等有勒索贿,及隐匿偷漏情弊,查出一并严惩。
并著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派员在所属之奎屯地方,设卡严密稽查。逐起备文报明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城,及贩至伊犁,由该大臣等派委官兵,在塔尔奇第一台 站,复行稽查。已到之后,责成抚民同知,设立循环簿,按月汇数详报。并著知照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等,一体办理。至伊犁境内各卡伦,每于哈萨克贸易事毕,派 协领等员稽查,叠加并无私贩茶叶大黄出卡甘结。如有偷漏私贩。将出结加结之员严参惩办,以除安集延交通之弊。《清实录•宣宗成皇帝实录》卷139,道光八 年,丙寅条。这项严厉的禁茶政策与后来周顼提出的茶叶政策有类似之处。道光只是因为邓廷桢等人的一次反对就放弃了周顼的计划显然说不通,平定张格尔表现出 了道光很出色的一面。问题到底在哪里?其实道光年间,海禁已经成为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一方面,大海四通八达;另一方面,还不是所谓的军务松弛的问题,而是 沿海贸易的利益把人心带坏了,外商不靠贿赂能买到好的茶叶么?鸦片走私,大部分也是靠那些“人心坏了”的中国人推动的。
外国鸦片由上海入口在清廷的层层稽查之下,“安集延因不能私贩,无利可谋,大半自愿出卡,归部落。所有寄居伊犁之安集延。内有愿归该部落者,给予路 票,分起解送”。一年后,西北两路“私贩之源已绝,而安集延交结偷漏之弊亦除”。但凡发现内地居民私贩茶叶,都在没收其财产后,充军烟瘴之地。而外夷居住 不满十年者则要被编入回籍,就地种地。
贸易制裁5年后,考虑到新疆的稳定与民族团结,道光十二年,清廷在安集延恢复了茶叶、大黄等物的弛禁政策。但当年主导茶叶、大黄双禁的钦差那彦成却成 了替罪羊,被撤职查办。种种迹象表明,道光并不是一个有自己想法且意志坚定的人,这从后来他对严禁鸦片的林则徐等人的态度上亦可看出。
当英国人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力图撕开中国市场时,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斯当东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里说:“中国国土广大,具有多种不同气候,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在奢侈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政府绝不重视对外贸 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买贸易。与外国人交易,也有一些中国人发财。但中国政府教育人民的时候,却说允许外国人通商并不是为互利,而只是由于外国人需要中 国产品。这样是符合中国传统道德所教导的人道主义的。”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M].叶笃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4.在另一个层面 上,斯当东分析,可替代的产品太多,比如中国没有胡椒,但是却有胡椒的代替物,再如用苦瓜代替胡瓜……中国不需要外国的物质,但英国人却要中国的茶叶,到 了离不开的地步。
另一位长期居住中国的英国人赫德也说:“中国既不需要出口,他们可以没有对外交往而安然独处。中国有肥沃的土壤,能生产各种各样供食用的作物,中国的 气候适宜各种果树的生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把农业——提供衣食所需的产业,放在一切行业之上,中国不仅有这些,还有更多。”赫德.这些从秦国来[M].叶 凤美,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25.他认为英国人企图通过鸦片战争来打开中国市场,可是60年来是失败的,因为英国人不了解中国到底需要什 么。“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丝绸和皮革。”中国人自己之间的贸易就能构成庞大的、买卖两旺的市场。
近代中国并非都处于被动贸易的状态,因为有以茶、瓷、丝为主体的华夏贸易及朝贡贸易存在,在明代就形成了独特的贸易圈,中国在贸易中完全可以掌握主动权。
但随着茶在印度的广泛种植,日本茶在国际市场抬头,并最后返销中国的时候,中国丧失了贸易以及茶叶的话语权,彻底沦为看客,影响至今。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