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节 午后的欢喜
-
那一天陪奶奶做香囊。奶奶用一块墨绿色的金丝绒做一个青椒香囊时,突然笑出声来,直笑得沉香粉全洒在了地上、针扎了手犹是止不住。
素来端庄娴雅的奶奶可很少这么放松的。
我好奇地一再追问,奶奶才边笑边说:“我想起二十几岁那年,你爷爷从上海回来,带回两副墨镜。说是最流行的西洋眼镜,大太阳下戴着人就不觉着热,还养眼,就自己买了一副,又给我买了一副……”
奶奶喝了口茶,平了平气又接着说:“那时我们这儿牛都和人一道在街上走,哪里见过这稀罕东西?我想来想去没机会也不好意思在人前显奇,就拉了你爷爷去照相馆,两个人一本正经地戴上墨镜,在灯光下拍了一张自以为很时髦的合影。现在想想真好笑。刚才看到这块金丝绒,我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想起了那天我就穿了这样一件墨绿金丝绒的旗袍……”
真没想到非素色不穿、非“百雀灵”不搽的奶奶,当年还这么前卫过。不过奶奶的墨镜最终也就在照片上戴了一次,不像现在,一到夏天,满太阳地里都是鼻梁上镇守着太阳镜的人。
虽然现在流行的太阳镜的款式几乎是奶奶当年戴的那种小圆镜片的翻版,但这其中的花样经可是多多了。不说镜片和镜架的材质,就说颜色吧,已很少看见那种深黑色和深茶色了,而是粉红色、玳瑁色、银粉色、金黄色、紫色、蓝色……各种让人心跳的水果色活色生香地在各种坡度的脸上泰然自若。
太阳镜的功用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遮挡阳光,而是成了一件和手镯、项链一样的夏日饰品,由它创造一种美的距离、一道心情的屏风、一个和阳光讲和的姿态。
站在眼镜柜前,一副一副地品味着全新的风格和造型,不得不由衷地感叹,我们的确是比奶奶那辈有福。
小至一副镜,大到职业、情感、生活方式的选择,我们比她们多了太多的自由和权利。虽然仅仅相隔了五十年,不过是一个妙龄女子成了一个有着和当年自己那么大的孙女的奶奶。
那一天我和奶奶谈了许多,关于太阳镜,关于岁月。有些想法,有些东西,隔多少年了,还是一样的简单。是不是因为简单才不会老去,才经得起尘事的变迁?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