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图书频道> 官场财经> 老谋子司马懿> 第 4 章 或跃在渊:谋国先谋身,小心被领导玩死
第7节 第七章

司马懿冷眼旁观,知道吴质这人也就到这个位置打住了,不可能再有大出息。

  有些人,身份卑微的时候能够谦虚谨慎,一旦到了高位,原形毕露,得志便猖狂。不过,这样的人物尽可以好好利用。因为他们的眼界实在狭隘,他们已经过了 人生上升的黄金期,他们的眼里没有理想与追求,只剩虚荣和利益。所以司马懿暗地里与吴质加紧联系,互通有无,把吴质培植成自己的人。

  司马懿不是吴质这样的人物。司马懿清楚,如今只是事业刚刚起步的阶段,尤须戒骄戒躁、稳扎稳打。尚书仆射的位置,只是起点,远非终点。

  这就是真正的王佐之才与暴发户之间的区别。

  心胸决定视野。司马懿似云中之鹤,他视野之广阔绝对不是吴质这只井底之蛙所能梦见的。

  随着司马懿的事业刚刚起步,历史也终于在这一年正式进入了三国时代。

  为人臣之道:

  小心被领导玩死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前此不曾有过三国,后来更不曾有过三国。

  三国并非简单的三个政权之谓。中国历史上同时并存三个政权的时代并不罕见,譬如秦灭六国之四国后,中国版图上有秦、燕、齐三国;南北朝时期,中国版图上有北周、北齐、陈三国;北宋时期,西夏、辽、宋的并立也为时不短……因此,三个政权并立并不就是“三国”。



  那么,三国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三国,指涉的是三种政权组织模式,以及附着其上的文化、经济模式。

  先看孙吴。孙家立足江东,江东本土素有土著的若干大家族,其中尤其以张、朱、陆、顾四大家族为其翘首。其他如全氏、吴氏、虞氏、贺氏等,也都具有相当的实力。

  这些家族实力强大到什么地步呢?家里依附人口成千上万。这些依附人口,从事生产的农奴称之为“僮仆”,从事军事作战的私兵称之为“部曲”。每家每户都占据了大片的田地庄园,家里关上大门就是一个小型市场——史书上叫“闭门为市”。

  所以,这些家族不仅占据了东吴的经济资源,而且还占据了军事资源——几乎每个大家族都有着相当数量的私兵。拥有经济、军事两大资源的大家族,就有实力向上层叫板,要求拥有相应的政治地位。

  而孙家只不过是个寒门素族。当年孙坚试图向吴氏小姐(也就是后来的“吴国太”)求婚时,吴家就因为孙坚门第太低而予以拒绝。

  所以,说到底,孙家只不过是因其武力被江东各大家族看中,而选为他们的代理人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吴其实是个“宗族联盟政权”,一切以江东各大家族利益为上。在这个前提下,就不难理解东吴历来的国策:保持江东割据地位,不积极进取,只消极防御。

  蜀汉的情况明显不同。蜀汉内部分为三拨势力,一拨是刘备入川带进去的老人,代表人物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他们占据了蜀汉政权的核心地位;一 拨是刘焉、刘璋时代的益州新贵,他们大多也不是益州本土人士,在蜀汉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代表人物有法正、李严等;第三拨是益州的土著。益州土著豪强不如江 东大家族那样有实力,早在刘焉、刘璋时代就遭到了打击,刘备时期继续对他们以打压为主。

  蜀汉以汉朝的正统继承人自诩,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因此势要收复中原、光复汉室。在这样的国策之下,蜀汉就不得不实行高度的集权专制,把政治、军事权力收归中央,甚至地方矿产也全由中央垄断,厉行“名法之治”,打击异己分子。

  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全国上下同心同德,社会高度同质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集中起有限的国力,一次又一次地出祁山,一次又一次地伐中原,给国力雄厚的魏国造成巨大的威胁。

  相比起吴、蜀来,曹魏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曹魏内部,既有蜀汉的因素——掌握军事、政治权力的寒族谯沛集团,又有东吴的成分——垄断了社会资源和舆论导向的世族汝颍集团,因此统治者就不得不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保持平衡的黄金分割点。

  曹操时代,行政风格近似蜀汉,厉行名法之治,打击世家大族。但是到了曹丕时代,深深认识到了皇权与世家合则两利、离则两伤,不得不向世家大族示好,九品官人法就是最典型最重要的制度体现。

  从这时候开始,曹魏政权逐渐由高度集权的蜀汉型,过渡向宗族联盟的孙吴型,曹操时期的对外扩张战略,逐渐演变成维稳保守战略。但是曹魏本身的特性和复杂的国情,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是两者的简单复合,而必将走出第三条道路来。

  所以,谁再说中国古代只有一种政体,就是君主集权专制政体,那只能说明他的无知和武断。仅仅三国时期,就向我们呈现了三种政治统治的模式。

  这才叫“三国”。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