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节 第八章
-
司马懿躺在床上,岿然不动。使者站了很久,司马懿躺了很久。
耐心的较量。
比耐心的话,相信中国历史上没有人能与司马懿抗衡。曹操亲来,我尚不惧,况你小小使者乎?
果然,使者败下阵去。当然,他并不知道自己败下阵去,而是觉得已经圆满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凯旋归去。
司马懿吁了口气,但他不知道是否还会有第二个使者,只好耐心躺着,誓把床板躺穿。
这一切,都被正打算进来送饭菜的张春华看在眼里。她渐渐明白了夫君的用意。
使者回去禀报曹操,曹操有点纳闷。
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文学来看,曹操都是个天才。天才都极为自信,甚至自负,自负的人不愿意轻易承认自己错了。曹操已经认定司马懿在装病,而使者居然禀报司马懿确实风痹在床,不能动弹。在曹操看来,使者的回复等于扇了自己一个耳光。
没有我曹操猜得对不对的问题,只有他司马懿装得像不像的问题。
你继续去司马懿家门口蹲点,曹操吩咐。
这……请问蹲到什么时候?
他病多久,你就蹲多久。
是……
使者很郁闷地离去了。对于这样一位古怪而多疑的主公,他不能多问什么。但他在心底咬死,主公这次真的多疑了。
曹操是位成功人士,成功人士都很忙。曹操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一个名叫司马懿的莫名其妙的小伙子身上。他马上要出兵扫平袁绍的残余势力了,司马懿不过是他戎马倥偬之余的小游戏而已。
我曹操府中办事员成千上万,随便派出万分之一就足以玩死你。而你如果想跟我玩,就请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来!
曹操北上。而司马懿府中,十三岁的少女张春华杀人了!
一只鸟不肯叫,
司马懿会等它叫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天天气晴朗,司马懿吩咐下人们把自己的藏书拿出去晒一晒,以防发霉生虫。他自个儿照常躺在床上。
突然,暴雨滂沱。司马懿是爱书之人,他对书的喜爱,是本能性的,不受大脑控制,直接由神经作用于肢体。
司马懿一跃而起,跑到院子里抢救藏书。
院子的一角,一个刚刚进来的婢女近距离目击了这一切:风痹已久、瘫在床上的司马懿突然身手矫健地在雨中收书。婢女吓得捂住了嘴,跑出门去。司马懿忙着收书,没有察觉。另一个刚刚进院子的人却看到了。
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
张春华尾随婢女出去。过程有点血腥,此处删节数百字。总之,张春华亲手把婢女做掉了。具体怎样处理尸体,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根据史书记载的推算,张春华今年大约十三四岁。
张春华做掉了婢女以后,冷静地亲自做饭。从此以后家里不再请婢女和下人,一切家务都由张春华一手承担。
我始终觉得中国历史上有些夫妇是绝配,比如刘邦和吕雉,再比如司马懿和张春华。有其夫必有其妇。
司马懿得知此事以后,对妻子大为器重。从此也更为谨慎,认真装病。
这一装就是好几年。
这里有几个问题,我们来澄清一下,不感兴趣的朋友请直接跳过看下一节:
第一是司马懿装病装了多久的问题。
关于这件事情,书上没有明确的说明。涉及此事的,首先是《晋书?宣帝纪》:“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 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曹操做丞相,是建安十三 年的事情。从建安六年首次征辟司马懿,到建安十三年第二次征辟,间隔七年。中间司马懿没有任何行事可记载,说明他这段时间可能一直卧病;而七年之后,曹操 说“若复盘桓”,说明司马懿这段时间一直“盘桓”着。
其次张春华的传记里提到的晒书事件:“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这次暴雨不可能是曹操征辟当天发生的事,而应该是长期装病中的某一天的突发事件。由此也可见司马懿是长期“卧病”。
另外《太平御览》引的臧容绪《晋书》残本,记载有所不同。该书说晒书事件被使者发觉,使者回禀曹操,曹操下令强迫司马懿出仕。这显然是把时间间隔长久的两件事情合并在一起了,与本传不符,不可信。不过这也说明,晒书事件之后,强迫出仕之前,无事可叙。
所以结论是,司马懿虽然未必卧病七年之久,但长年装病是没有疑问的。
第二是究竟司马懿有没有装病骗曹操这样一件事。
有学者提出,《晋书》关于司马懿装病之事是虚构的。原因是为了美化司马懿,说他忠于汉室,不愿出仕奸贼。理由有二:一,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兄长司马 朗、堂兄司马芝都已经在曹操帐下了,司马懿也没有理由产生对抗情绪;二,司马懿当时寂寂无名,曹操没理由派刺客强迫他出仕。(见张大可等著《三国人物新 传》)
这里这位学者混淆了两个问题。
第一,《晋书》所记载的司马懿装病躲避出仕是事实判断,司马懿不出仕的原因是价值赋予。原因可能是后人虚构的,但事实却是板上钉钉的。因为同样的事实 不仅见于《宣帝纪》,还见于张春华的传记。如果说《宣帝纪》中还只是顺带一笔美化司马懿,那张春华的传记中,四分之一的篇幅都在描述此事,难道也是虚构? 把这段虚构去了,那张春华几乎就无事可叙了。前引臧容绪的《晋书》残本,也记载了这件事。多书有征,难道都是美化?不能因为看到《宣帝纪》里有“不欲屈节 曹氏”这样的鬼话,就连“辞以风痹,不能起居”这样的真话也不信了。所以,此事的断案是:事实描述基本正确,动机描述有美化之嫌。
司马懿装病不出仕的动机,可能有两个:首先,自抬身价;其次,袁绍虽败但实力仍在,北方局势并不明朗,天下未知鹿死谁手。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此时贸然出仕,投错主公,影响的是一辈子的命运。
第二,所谓的“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不是派刺客去刺杀,而是派探子去刺探。这件事,臧容绪《晋书》描述得比较详细:“魏武遣亲信令史,微服于高祖门下树荫下息……令史窃之,具还以告。”可见是刺探而不是刺杀,更不是有些民间传说的“针刺”。
曹操强迫司马懿出仕,未必是因为他能力多强名头多响。这要结合汉末的社会风气和曹操的行政风格来看待。汉末的真名士淡泊名利或者假名士沽名钓誉、拒绝 朝廷的征辟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翻开《后汉书》,类似记载比比皆是。而曹操厉行名法之治,对于拒绝征辟的行为深恶痛绝。再加上曹操本人雄猜多疑的性格,自 然有可能强迫司马懿出仕。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