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第三章
-
我看得很清楚,那是一件青白玉雕菩提达摩挂件,只是这样看,还不知新老,但单看玉质来说,不属精品。不知赵老为何这样爱惜,随身戴着。
刘文佳稍微看了一会儿就说话了:“东西是老的无疑,上面有一些自然沁斑,因为长期把玩,表面还形成了一层厚厚的包浆。整个挂件随形雕刻,达摩造型夸张,仅雕刻了面部、手还有几道衣纹就将人物形象生动表达了出来。这些都符合‘粗大明’的风格,由此可见东西应为明代的。至于价格嘛,因为玉质不是很好,市场价在3万元左右。”
“说得好,都对。”赵老笑着说。
刘文佳有些不好意思了:“赵老,您别取笑我了,今天真是班门弄斧了。”
“没有没有。”周毅抢着说,“小姑娘说得很好嘛。只是我有一个疑问,想问问赵老,这件东西甚是普通,但我见您经常戴着,难道它有什么特殊之处?”
赵老笑了笑说:“说特殊也特殊,这件东西是我四十多年前买的,是我入行以来捡到的第一个漏。”
大家都明白了,第一个漏确实意义非凡。
“好了,文佳展示过了,下面该我们了,我就自告奋勇先来了。”说着,郑林拿出了一个小锦盒放在桌上。
郑林看了看我说:“这件东西,我想麻烦邓兄弟来鉴定。”
郑林会找我?我真有些没想到,愣了一下连忙说:“客气了,那我就献丑了。”
我拿过锦盒慢慢打开,看到里面的东西,我愣了一下,竟然是一件很罕见的水晶舞人摆件。舞人为跪姿,身体弯曲摆动,一袖触地,一袖甩过头顶,舞姿优美灵动,设计很是巧妙。
由于古人并不爱好完全透明的东西,加上水晶雕刻难度大,所以古代水晶制品流传下来的很少。这种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见,只能借助手表了。
左手朝舞人摆件摸去,瞬间,手表亮了。
眼前的景象转移到了一间装饰豪华的房间里,一位身穿黑色曲裾禅衣,头戴长形冠的男子席地而坐,手里正把玩着一件东西,神情痴迷。那东西正是这件水晶舞人摆件。根据男子的着装,我判断东西为汉代的。
又考虑了一会儿,我便开口:“这件东西材质为水晶,比较罕见,根据表面的包浆和自然划痕可断定为老的。至于年代,因为我见过一件和它造型极为相像的汉代玉舞人,所以我大胆推测其为汉代的。我说一个保守价,十万元。”
“年代对,就是估价有点保守了,可以估到二十万元。”赵老拿过水晶舞人看了一番说。
我鉴定结束,赵老说道:“那就按照座位的顺序来吧,下一个该邓然出藏品了。”
“好,我来。”我将准备好的小盒拿了出来,里面装着我在老王家院买到的那个玉琮。
之前我已经想好了,交给周毅来鉴定。
“周大哥,这件东西就麻烦你帮我看一下了。”说着,我将小盒递给了周毅。
周毅接了过来:“邓兄弟不必客气,我来开开眼。”
周毅慢慢打开了盒子,看见盒子里的东西,他一脸惊讶:“咦?这件是……这就是你从老王家院买的那件玉琮?”
“周大哥你知道?”我有些意外。
“这怎么会不知道?有人从老王家院花一百块买了件周代玉琮,这件事已经在市场传开了。因为这,你买玉琮那地……就是那个老太太的旧家具摊,一下子就去了几拨人,老太太的旧家具都顺带着卖光了。”周毅说。
我一脸愕然:“啊,这么夸张呀,我好久没去了,不知道这个情况。”
“你真是深藏功与名。”周毅笑了笑说,“你这件东西用不着我鉴定了,确为周代和田青玉玉琮,市场价约二十万元。”
“周老板,你这鉴定功力没展示成功呀,别急,这不还有我吗?我这件东西就交给你来鉴定。”李尚平突然说道。
我一听李尚平这语调,感觉两人的关系好像有些不对劲,之前就注意到他们冷眉相对,一直没说过话。
周毅朝李尚平笑了笑:“李老板,你这么想让我表现?这番好意我记着了。”
“这是自然,我们可是老朋友了。”李尚平笑道。
说完,他打开了身边的一个木箱子,从木箱中取出了一个瓷瓶,放在了桌上:“这件东西就劳烦周老板了。”
那是一件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在瓶的肩下部横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识。
周毅接过慎重地看了起来。
“李老板真是大手笔,这件东西要是真的,可是价值近千万呀。”此时郑林说道。
这话让李尚平很舒服,他得意地笑了笑:“真东西不怕贵,那是物有所值。”
“这件东西确实不错。”周毅终于开口了,“造型周正匀称,小口,短颈,丰肩,这些都恰到好处,整体显得颇为丰满。胎质洁白坚硬,薄厚适度。绘画也是非常流畅,纹路清晰,一气呵成。另外‘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识,字体遒劲有力,笔法工整清秀,属官窑器物风格。”
听了这些话,李尚平脸上可以说是神采飞扬,但是周毅的下一句话却又让他的表情瞬间凝固了。周毅说道:“虽然这样,但这件东西是仿的。”
这个戏剧变化让大家都没反应过来,尤其是李尚平一下子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你胡说八道,这件东西是我花六百万买的,怎么可能是仿的?”
周毅很镇定:“李老板莫激动,我只是说一下我的看法,就算我说的不对也有赵老把关呀。”
这一次,事关近千万的物件,赵老也上前鉴定起来。
“周毅,你继续说吧。”赵老看完瓷瓶后说。
“我认为这件东西应该是旧仿,确切说是清乾隆仿宣德。在皇帝的重视下,清三代仿造宣德瓷工艺都极其精湛,一般以宫中的宣德青花为模本,集合景德镇御窑厂的优秀工匠精心烧制而成,但就算这样也不是说绝无破绽了。我为什么说这件是乾隆年间仿的,有以下几点理由。”周毅说,“第一看胎质,乾隆仿的一般胎质要比宣德的细腻,手感也要轻,这件确实如此。第二看绘画风格,清代的绘画风格要比明代细腻,用笔讲究规整,有层次感,这种时代特征是无法避免的。第三就是两者使用青料上的差别。宣德青花采用的是进口钴料,青花深入胎骨使釉面产生凹凸不平感,并且伴有黑色的结晶斑,这件不符合。”
听完了周毅的话,赵老点了点头:“嗯,周毅说得很对,这件东西确实是乾隆官窑仿制,虽然不是宣德本年的,但也是十分难得,估价也得在二百万元左右。”
“这……这怎么可能?”李尚平呆了。转眼他就损失了近四百万,并且当众丢了面子。但赵老点头他又不好说什么,气鼓鼓地收起了瓶子。
“我们都已经拿出藏品了,下面该你了,周老板,也让大家开开眼。”郑林说。
“好,还请诸位多指教。”周毅从衣服兜里掏出了件小玩意儿放在了桌上。
是一件鼻烟壶。
鼻烟壶,顾名思义就是装鼻烟用的。鼻烟由烟草和香草的粉末制成,吸嗅鼻烟具有明目、提神、活血祛病的功效。从明代开始,这种新奇的享乐方式开始在宫廷和上层社会流行。随之,鼻烟壶工艺也快速发展起来,到清代已达鼎盛。鼻烟壶所用材料繁多,有金、银、瓷、料、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翡翠、水晶、竹根、漆器、果核等等,可以任凭喜好选择。
周毅拿出来的是一件和田白玉浅浮雕鼻烟壶,玉质温润,壶身两面是浅浮雕婴戏图,线条流畅,细若游丝,壶口镶金并配有翡翠盖。
“这件东西就请郑林兄弟代为看看吧。”说着,周毅将鼻烟壶递了上去。
“周老板客气了。”郑林接过鼻烟壶细看起来。
东西看来不难鉴定,顷刻之后郑林说:“这件鼻烟壶应该为清中期的,玉料为羊脂白玉,雕刻工艺上佳,确实是件好东西,估价得在二十万元左右。”
说完,郑林就将鼻烟壶物归原主。
“等等。”刚才一直闷不做声的李尚平突然说话,“周老板,您这么做可就不对了,拿出这么个小玩意儿来太小气了吧?我今天可是冲着周老板您的宝贝来的,既然大家都是诚心交流,你为什么要私匿起来呢?”
周毅不悦了:“李老板,你这是何意?”
李尚平冷笑了一下:“没什么,只是我听说最近周老板花三百万巨资收到了一幅古画,我想见识见识。”
“三百万?那可不便宜呀!”郑林惊讶道。
“这个……那画难登大雅之堂……”周毅有些窘迫。
“难登大雅之堂?周老板是说笑吧,我私下听说,你认为那件很可能是唐寅真迹呢。”
此话一出,举座皆惊。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