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孩子不是附属品
-
放下自己的强者姿态,认识并尊重自然规律;在与孩子平等相处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获得身心的同步发展;按照孩子成长的轨迹来引导孩子迈好人生的每一步,给予孩子内在的价值,使孩子成为他愿意成为的人。
人的成长来自于能量。能量是世界上所有物种能够成为其存在形式的必要条件,而能量的保有与提升离不开尊重。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也都有得到心理和生理尊重的需求。即使这个人犯了罪,受到了法律制裁,我们也应该尊重其人格。生而为人,我们都应该彼此尊重,当然对孩子也不能例外。孩子也是人,也一样具备思想和人格。当我们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选择和人格时,孩子的能量自然就会得到不断提升。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平等是尊重的基础。当父母能够认识到孩子与自己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对待孩子时,尊重就已经存在了。然而,现实生活中,让家长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难。
“你是我生的,所以必须听我的。”“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容易吗?你还这么不听话。”“你出来干什么?回屋写作业去。”……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的一切都要听从自己的安排。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是与父母享有平等权利的独立个体,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
比如,当有人来家里做客时,作为父母,除了给客人介绍家里的大人外,还应该正式地介绍一下孩子,因为孩子同样也是家里的成员。然而,很多父母往往会忽略孩子,即使介绍,也只是说“这是我女儿(儿子)”,似乎孩子没有名字,更有甚者,会当着客人的面对孩子说“一边去”或“到你屋里去”。这样的父母根本没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这样一来,只要家里来客人 ,孩子就会“自觉”地躲在屋里。这在无形中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妨碍着孩子的个性发展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其实,待人接物是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重及交往能力非常好的机会。当家长给孩子独立人格应有的尊重、主动向客人介绍孩子时,孩子会觉得自己与父母具有同等的地位,也就会约束自己,大大方方地待客。
可以说,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这份财富归我们管理却并不属于我们。作为管家,我们的责任就是用我们的善良和智慧管理好他,让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我们把这笔财富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我们就是在玷污这份神圣的职责。比如,有的人希望在孩子身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有的人把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全都压在了孩子身上,有的人抱着“养儿防老”的目的为孩子安排这样那样的事……这是不对的。
瑞士心理学家米勒曾经说过:“一旦孩子被当作父母的私人财产,被父母利用以达到某种目的,一旦父母对他施以控制,他最基础的成长已经被粗暴地打断了。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孩子,将他视为他自己生活的中心,这是孩子人格的最迫切的需要。”
父母只有对孩子的抚养权,没有对孩子的所有权。孩子不是父母的,这既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境界。只有我们具备了这样的境界,拥有了“孩子不属于父母”的这种观念,我们才会在一开始就把“培养独立”纳入对孩子的教育中。
现在,已经有不少家长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尊重,父母越尊重孩子,他就会越尊重自己,同时也就会懂得尊重别人。因此,在孩子出生时,他们就让孩子独自睡小床,一个月后就让孩子睡自己的卧室,所以孩子很少会吵着要跟父母一起睡。他们跟父母很亲,却懂得:自己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父母也有属于父母的私密空间,彼此需要相互尊重。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管理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空间,这是使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相反,如果我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就会把孩子紧紧地控制在自己身边,让孩子难以独立。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从表面上看来,我们很爱孩子,甚至愿意为了孩子牺牲所有,但我们的牺牲往往都是物质的。在精神上,我们非常贪婪地占有着孩子,这样的爱是畸形的。如果我们不能够给予孩子精神上的自由,总有一天,孩子会在这种爱中窒息或爆发。
记得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女孩谈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对象,可父母却因为男方条件不好要求女儿分手,甚至还撂下狠话说“如果不分手就断绝亲子关系”“不分手就别回家” “除非我们死了,否则没门儿”……在父母这样的强压之下,女儿因为受不了而自杀。面对女儿的亡灵,这对夫妻懊悔不已,却再也无法挽回了。
还有一些母亲甚至在孩子成家之后都不愿意放弃对孩子的占有,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母亲把儿子弄得婚姻破裂、妻离子散的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很多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
可是,作为父母,面对这样的结果,你幸福吗?孩子会幸福吗?我们不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幸福快乐地过一生吗?如果希望孩子幸福快乐,就请把尊重还给孩子吧!爱孩子不能以占有为条件,占有的爱是自私的爱。也许你表面上很爱孩子,甚至为孩子付出很多,但可悲的是你的辛苦付出得到的将是终身遗憾。因为你一开始就错了,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不要让那颗占有的心遮住了你观察的眼睛和聆听的耳朵。
孩子不属于父母,他们只属于他们自己。他们有他们要走的路,总有一天他们会去寻找自己心灵的归属,而这个归属也是他们来到这世上的使命。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量与智慧,用心观察孩子的需要,聆听孩子的心灵,给予孩子平等的待遇,用尊重与支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得足够坚强,足够优秀。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