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节 导 论
-
导 论 竞争“黑洞”
有市场就有竞争。过去的竞争对手对市场是蚕食,而今天竞争对手的竞争可能是颠覆式和破坏式的,这就形成了竞争“黑洞”。
百度百科对黑洞(black hole)的解释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天体,所有的物理定理遇到黑洞都会失效。
在竞争残酷的今天,那些新型的企业组织在新兴的领域中如同“黑洞”,所有的管理理论和战略指导在无边界竞争时代都失去了作用。
细分市场理论、定位理论、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理论,统统失效了。定位理论的应用,是在一个经济尚不饱和的环境里。笔者在2013年出版的《营销战略升级与模式创新》一书中曾提出过,随着商品的“泛滥”,市场细分“过度”,消费者选择将会“失衡”,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会更难识别,细分市场和定位心智理论将会失去意义。
小米手机从新品上市到达到100亿元销售额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我们无法分析它的定位是什么,我们在传统的营销渠道更看不到它的踪影,我们也没有看到先建样板市场、再循序渐进的传统竞争模式。也就是说,小米的成长几乎是爆发式的。
导航仪作为路线指引必备的物品,曾经大受驾驶者们的喜欢,在任何环境下,它都能够自动生成路线,为驾驶者提供导航服务。随着行业内企业的不断繁衍,导航仪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赢得市场,不得已进行价格竞争,致使利润急剧下降。正当行业内企业焦头烂额,为使产品越来越美观、外观越来越小巧、容纳的信息量越来越多,而不断地寻求竞争方案时,导航仪市场却遭遇了竞争“黑洞”——猛然间,智能手机出现了。
通过智能手机,驾驶者不用花费任何代价就可以下载一款免费的地图,而且可以通过这款地图进行导航。
从第一款导航仪出现到销售300万台,用了整整10年时间。而谷歌针对苹果手机推出的新版地图,其下载量达到1000万时仅仅用了48小时。智能手机上的谷歌地图拥有GPS集成、实时交通路况、搜索、通讯录以及电子邮件服务,最重要的是它能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搜索宾馆、饭店,并直接获取导航指引。无论是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驾车,都可以给出最佳路线。谷歌地图利用云计算等功能,还可以进行实时更新、储存数据,并不会占用智能手机内的任何空间。
同样,实体店竞争“黑洞”,也是来自行业之外的互联网领域。在互联网时代,一切实体店生存的法则统统不灵验了。消费者坐在家里便能浏览任何类型的商品,不用像逛商场那样劳心劳力地货比三家。因为在互联网上,搜索引擎功能可以提供全球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你足不出户便可坐等商品上门。
总之,凡是这些来自边界之外的新型竞争者,我们均称之为竞争“黑洞”。
过去,我们将百亿元级别的公司称之为庞然大物,它们有遍布全球的工厂,数十万人的组织,以及遍布传统渠道的产品。而今天,对于那些新型竞争者打造的千亿元、万亿元级别的企业,你却看不到它们的渠道在哪里,也无法看清它们所延伸的领域。
竞争“黑洞”的出现,从来不会遵循任何传统的竞争规律,对行业内所有企业几近破坏式的颠覆,导致原有行业内的企业一片混乱,直至让这个原有的行业最终消亡。
竞争“黑洞”能够重组原有行业内的价值链,重建行业秩序,重组行业资源,形成开放的企业结构和新型的企业组织。竞争“黑洞”不会将行业内的企业视作竞争对手,它们以超越所有边界的思维意识,整合重组全球任何可用的资源,形成全新的经营形态,进而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未被满足的、更为精准的需求。
竞争“黑洞”不仅善于颠覆,还善于合作和整合。这些竞争“黑洞”能够无限制地进行边界延伸,以最敏锐的嗅觉找到最佳利润空间,并将其收入囊中。甚至可以说,哪里有高利润,“黑洞”就会在哪里出现。
这些跨越行业界限的“黑洞”具有强大的“吸力”,能够将界内市场在短时间内吸附到它的周围。当竞争“黑洞”出现时,行业内的企业根本不能运用传统的商业逻辑作出回应,想要获得企业“新生”,必须转向行业界限之外,进行无边界竞争,制造属于自己的“黑洞”。
行业内企业的竞争几乎处于同一平面,而超越边界的这些竞争“黑洞”根本不与行业内的企业处于同一个竞争量级。行业内的企业过去时常寻找标杆企业,模仿或者跟进,而在无边界竞争时代,面对竞争“黑洞”,行业内的企业根本无从下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们的边界在哪里,更不知道它们的市场重心在何方。
无边界竞争时代,让很多企业开始迷茫和焦躁不安。但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年代,企业如果想要重生,就必须突破边界,重新定义自己的市场。
本书共分为五篇,第一篇分析了变幻莫测的现实环境,第二篇分析了无边界竞争战略产生的基础条件和无边界竞争战略的内涵,第三篇分析了无边界竞争的思维方式,第四篇给出了无边界竞争的实操指南,第五篇描述了在无边界竞争时代,哪些思维需要及时更新,哪些思维需要我们继续保持。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开启无边界商业思维之旅吧。
石泽杰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