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云南文化:“孔雀女王”转战商场,舞动奇迹

云南文化:“孔雀女王”转战商场,舞动奇迹

(证券代码为:831239)

导语:她是家喻户晓的舞蹈家,一支孔雀舞影响几代人;她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却在不惑之年离开体制,转战商场;她从不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但也不抗拒资本的入侵;她说自己不是商人,转眼间她的公司就在新三板上了市。舞蹈家、企业家、资本家,每一次跨越都万众瞩目,每一次转型都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她又从未让喜爱她的人失望。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杨丽萍。

舞蹈家转型做商人

2003年杨丽萍把大理的房子卖了,为她正在排演的舞蹈筹钱。在此之前的二十多年里,这位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国家一级演员还没有为钱的事犯过难,跳出体制才三年,市场就给她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2000年,42岁的杨丽萍离开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回到云南,当时她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凭借孔雀舞获奖无数,五次登上春晚,达到了国内舞蹈演员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度。没人会想到,这次离开会成为她另一段辉煌的开始。

杨丽萍称自己的离开为“退休”,但她很快又“上岗”了。2001年,云南旅游舞蹈团找到杨丽萍,希望她能编一台旅游题材的歌舞剧。杨丽萍花费了15个月时间采风,遍访云南少数民族山寨,编排了一场上百名演员规模的舞蹈《云南映象》。

《云南映象》后来火遍全国,但在当时没有得到投资方的认可,他们想要的是那种能在旅游景点演出,让观众上台参与的表演。投资方撤资,杨丽萍却不想放弃,这不是她的做事风格,但排练需要一大笔费用,光是灯光、舞台就得上百万,于是出现了开篇卖房的那一幕。

《云南映象》后来得以上映,最大的推手是政府。杨丽萍请云南省文化部门的领导人观看彩排,还给省领导写过“求助信”,最终拿到了30万元的现金支持,政府另拨120万元,置办舞台、灯光设备。

2003年8月4日,《云南映象》在昆明会堂公演,观众被震撼了。某位文化部门的领导甚至激动地评价道:“这才是真正的舞蹈、真正的民族文化、真正的艺术。”很快,《云南映象》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一面旗帜,被政府推广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接着又去了上海、香港等地,政府也借势大力推广云南的文化和特产。

《云南映象》火了,杨丽萍火了,她由舞蹈家升级为演出明星,还成为了一名商人。《云南映象》公演一年后,杨丽萍成立了云南映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分道扬镳

云南映象的商业模式很稳定,一部分人驻场演出,一部分人外出巡演,他们自称“两条腿走路”。此外,杨丽萍还接拍商业广告,用影响力塑造品牌。

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合伙人建议出台公司章程,理由听上去无可反驳:“要养活剧团,我们必须建立游戏规则。”但杨丽萍天生不喜欢被束缚,她开始排练新戏,并且一排就是几部。舞台上一下子没有了杨丽萍的身影,票房自然一落千丈。2008年,公司解散。

对于“分手”,杨丽萍和合伙人对外宣称是因为“理念不合”,但身边的人都知道,杨丽萍觉得公司分红太多了,应该给她更多资金支配权,开发新节目,而其他人则不想让她“另起炉灶”。

除了与合伙人“理念不合”,还有一个问题愈发明显:此前一直作为推手的政府好像不那么愿意出力了。政府多次提议为杨丽萍专门建造剧院,但始终没有批下来,这也导致杨丽萍排演的多出新剧目没法公演。一位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解释很清楚:“云南省政府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伊始,需要一面旗帜,而杨丽萍恰好出现了。随着近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主推一个项目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公司解散了,政府帮忙的好时候过去了,杨丽萍则是不慌不乱,她清楚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引入职业经理人

杨丽萍重组之前的演出和资产,成立新公司:云南响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后改名为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她依旧坚持“两条腿走路”,同时为每个作品单独打造商业运作模式,更关键的是,她为公司引入了一位职业经理人——王焱武。

王焱武称自己“不懂艺术,却热爱艺术”,一次他到云南旅游,看了杨丽萍的演出。与杨丽萍见面后,他决定义务帮杨丽萍的公司处理一些事务。此前,他在香港证券公司、摩根史丹利、瑞士银行担任高管,是杨丽萍最需要的那种能弥补自己商业和管理经验缺失的经理人。

2008年开始,每周的周一到周五王焱武在香港工作,周六和周日飞到昆明。 2012年后,他辞去香港的工作,转为全职。

对于引进职业经理人,杨丽萍想得很清楚,一个团队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来管理。“如果家长自己去管理的话,就乱了。”

当时杨丽萍为一个问题头疼,如何保证自己离开舞台之后,团队能继续维持下去,作品能继续演下去,这个忧虑源自上一家公司解散的教训。王焱武这时候发挥了自己在商业领域沉浸多年的优势,提出了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将企业资本化运作。

杨丽萍对企业资本化的态度犹如她率直的性格,觉得可以尝试,“成败都没关系”。

搭上资本快车

20世纪90年代,许翔是清华大学艺术团团长,一次他们请中央民族歌舞团到清华演出,但演出名单上没有最令人期待的杨丽萍的名字。徐翔抱着试试的心态打电话去杨丽萍家,结果杨丽萍一口答应了。从那之后,许翔就一直关注着杨丽萍。或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十多年后许翔与杨丽萍又有了交集,这一次他们是投资者和被投资者的关系。

2011年11月,王焱武在“滇池泛亚股权投资高峰会”上宣传杨丽萍文化公司,巧的是许翔正是听众之一,此时他的身份是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简称深创投)西南大区负责人。

许翔想要投资杨丽萍的公司,但公司内部很多人认为这家公司过分依赖个人品牌,投资风险太大。许翔做了调研,坚持认为杨丽萍的公司值得投,当时市面上一些以演艺为主的公司业绩良好,杭州宋城甚至已经在创业板上市,他们的利润60%来自演出。

许翔还有自己的“私心”,他希望即便有一天杨丽萍离开舞台,她的艺术也能在资本运作的帮助下继续流传。

2012年10月,深创投领投3 000万元,共持有杨丽萍公司30%股份。杨丽萍持有70%股份,其中10%的股份预留给了公司管理团队,作为奖励,凝聚

人心。

资本进入之后,杨丽萍加大了巡演力度,在更多城市进行推广,收效明显。2012年公司净利润突破1 000万元,在此之前这个数字是几十万元。

除了定点演出和巡演,公司开始布局旅游市场,在大理和丽江建造剧场,同时在黄山等地与人合作剧场,保证能有3~5处定点演出场地。此外,北京、上海的市场也在规划之中。他们的目标是所有布局完成之后,年利润过亿。

资本是趟快车,杨丽萍的公司感受到了风驰电掣的滋味。

女王永远是女王

“顺其自然”是杨丽萍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词语之一,也算是她的“活法”。在上市问题上,她也是这个态度。接受深创投投资的时候,公司提出将于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杨丽萍本人则看得很淡:“不是人家投资我们,跟我们合作,就一定要上市,这个理解是非常错误的。上市只是发展的一个方向,能上就上,不上照样要发展。”

王焱武则是从专业的角度上考虑这个问题,上市除了能让股东获得更高的回报之外,对于以文艺演出为主业的公司获得发展资本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是向政府申请资金资助,民营文化公司会受到固定资产限制,杨丽萍的公司最重要的是艺术上的创意,固定资产不过才百十万而已,能拿到的拨款极其有?限。

杨丽萍最终改变了主意:“本来我是觉得麻烦,所以不去想(上市)这个事,但是经过他们的解释,了解到这是一种非常生态的生物链方式。做失败了也没关系,该灭就灭,该生就生。”

在深创投的帮助下,杨丽萍的公司两次谋求在A股市场上市,但都与资本市场失之交臂。随着2013年IPO暂停,上市变得看似遥遥无期。杨丽萍的公司曾经一度接近借壳*ST天龙上市,但在最后环节因为对方的一笔巨额债务问题,最终搁浅。不过他们并未放弃上市计划,而是把方向转向了新三板。

2014年10月23日,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收到批文,完成新三板挂牌,证券简称“云南文化”,代码为“831239”。

2015年8月4日,云南文化公布了上半年财务报表,其中营业总收入为

16 255 464.46元,同比增加22.36%,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加419.24%,基本每股收益为0.2元/股,同比翻了5倍,挂牌新三板的效果非常显著。

杨丽萍不喜欢别人称她是企业家。她说:“我是做艺术的,不是商人。董事长是我挂名,有人在做,很专业的。我不管理,我只管作品。”但没有人否认杨丽萍在商业上的成就,尤其是现在又加了一个上市企业董事长的头衔。作为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舞蹈演艺企业,杨丽萍的公司也在为艺术与资本的结合模式勇于做尝试,为更多同行企业铺路。

女王到哪里都是女王,从舞蹈演员到上市企业董事长,对杨丽萍来讲不过是换了个“舞台”而已。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