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分豆教育:新合伙人时代
-
分豆教育:新合伙人时代
(证券代码:831850)
导语:分豆教育是新三板当之无愧的明星企业,据统计,截至2015年8月21日,新三板教育行业已披露半年报的17家公司中,分豆教育无论是净利润绝对额还是净利润增长率,均位居第一位,其半年净利润达到5 805万元,增长率则高达7 668%。
作为分豆教育的创始人,于鹏一直以“重塑教育生态”为己任,梦想能够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由于这种教育情结,他虽然学的是市场营销,却一直没有脱离过教育行业。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求贤令》
公元前381年,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彼时的秦国积重难返、国运不振、诸侯轻鄙,年轻的秦孝公欲图一番作为,故而广发《求贤令》。受此感召,商鞅来了,范雎来了,吕不韦来了,李斯来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不是秦国人,却为后来秦国横扫六合打下深厚根基。
时光向后推移约2400年。在于鹏的办公室里,挂着他亲手所书的《求贤令》,他带领着分豆教育,意欲打造出教育界的“大秦帝国”。
秦孝公在打造大秦帝国时,有一个重要战略是引进人才并加官分土,对于于鹏而言,打造教育帝国的首个重要战略也是引进人才。“现代企业里,已经没有‘土’可分,那就分股,把员工变成合伙人”。
从2011年1月成立,到2015年1月挂牌新三板,这期间,分豆教育没有进行过一轮融资,可在它的股权结构里,作为第一大股东,于鹏的股份刚刚超过20%,剩下的都被稀释出去。当谈到是否担心公司控制权旁落时,于鹏倒是显得很坦然:“如果一个公司的话语权是董事长一言堂,才存在控制权旁落的问题。如果员工们都是公司的主人,他们会卯足了劲儿干,在公司战略规划、发展方向上,才能够更加齐心协力。如果创始人是抱着做事业、而不是投机套现的心态,他是不太在乎股份多少的,股份多了反而是束缚,你一卖,股价就跌,股价不好的时候,你还得增持。”
在“与之分股”理念的指引下,分豆教育全新的合伙人时代正徐徐展开。
梦想狂人的“忽悠术”
在教育界,于鹏被称为梦想狂人。2000年从人民大学毕业之际,当别人还在为工作而苦恼时,他已经通过大学期间的努力在北京买房买车,并有300万元存款。尽管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于鹏却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让更多的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毕业后,他一心扑到教育行业,一做就是十年。十年里,他看到了传统教育行业的种种痼疾,并希望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但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创业机会,直到他遇到了他后来的合伙人——尹志远。
和于鹏一样,尹志远也是来自农村,靠自己努力考上名校,改变了命运。他上的是北大物理系,毕业后到佳能工作,做数码相机的人脸识别。后来开过公司,做软件外包,早早实现财务自由。
2010年的一天,两人在学院路的一家咖啡馆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教育。他们发现当年自己读书时,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像今天这样集中到有限的学校;而在学习方法上,从来应是扬长处、补短板,而不是题海战术。当时两人就觉得,得做一件事,改变教育,改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并能够因材施教,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于鹏被称作“梦想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说干就干,很有魄力。而尹志远有个外号叫“没问题”,他们当时一拍即合,随即找了他们的大学老师聊了这个想法。说起当年这些事情,于鹏还是很兴奋,他说:“当时想想还挺冲动!”
送走老师后,两人接着聊,整整四个钟头过去,他们还意犹未尽。从年少时的经历,谈到少年时的学习历程,再谈到对于K12教育行业现状的看法……最后,他们决定做一个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智能教育平台,为中学生们提供全新的辅助教育体验。关于教育平台的名字,他们始终想不到满意的。走在回家路上,于鹏仍是苦苦思索,他灵光一闪,马上给尹志远打电话:
“分豆宝典,你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
“不错。”
“分豆与奋斗谐音,对于中学生来说,分数也像豆子一样。”
“分豆宝典”也就是慧学云智能教育的前身。
说干就干,于鹏和尹志远投入注册资本50万元,创立了分豆。两人心里流淌着无穷尽的想法,并着了魔似的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将这些想法实现为产品。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般顺利。真开始启动后,两人才发现,其实自己面前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产品。最开始产品雏形只有六张JPG图片,构架和界面都非常简单。整个做产品过程就是一步一步改进的过程。他们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做了六版的分豆。版面设计不停地调整和改进。后来,他们开始尝试将网络游戏机制引入到教育软件当中,设置任务、完成任务、奖励和激赏,以之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为了做出最好的游戏化学习界面,于鹏找到了专门做游戏开发的完美世界,说服对方成为分豆的合作伙伴。
经过三年潜心打磨,2014年,慧学云产品即将推出市面,而分豆教育也急需更多优秀人才。那时的分豆没钱、没名气,招人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怎么办?于鹏再次发挥他的“忽悠”本领。很自然,被“忽悠”的对象,从老熟人下手。
于鹏找到了他大学时的同学张莹。张莹此前一直就职于大国企和外企,工作稳定、生活安逸,于鹏找到她时,对她说:“我即将做出一件改变教育行业的伟大事情,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干?”见张莹犹豫,于鹏开始攻心术:“你现在还有梦想吗?你愿意你的下半辈子,就这样按部就班、毫无激情地过下去吗?你愿意自己的斗志在安逸之中一点点被磨灭么?”这些话触动了张莹,2014年2月,张莹正式加入分豆。
分豆的产品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要与国内最顶尖的中学合作,可这个项目发展并不顺利,整个2013年,分豆一所名校都没有签约下来。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是张莹的强项,随着张莹的加入,这种情况发生了180度扭转。于鹏、张莹、尹志远组成“无敌三人小组”,配合专门攻克名校,于鹏负责“搭桥”,尹志远负责讲述概念和产品,张莹负责谈判、收复阵地。2014年4月26日,分豆举行名校签约大会,一举拿下30所名校。后来,这个数字扩大到33所,名单包括北师大附中、河北衡水中学、天津南开中学、华南师大附中等。
创业初期的一批合伙人,就是这样被于鹏“忽悠”入伙的,核心团队中有不少是于鹏的老熟人、老同学,如邓志科、王子健等,靠着兄弟情谊和相同的梦想,分豆度过了它的“小米加步枪”时代。
地归秦与贤归秦
仅仅靠老同学、老熟人,远远难以支撑起分豆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人才体系,因此引入外部人才也成为当务之急。2014年12月,随着倪小伟的加入,分豆教育在PPP业务如虎添翼。从倪小伟的角度讲,故事的版本应该这样写。
生于1983年的倪小伟是一个典型的学霸,高考那年他总分考了657分,由于志愿填报失误却只能上一所二本院校。此后,这一直成为他的一块心结。在他看来,他是一个典型的应试教育受害者,因为他来自高考大省山东,注定要比大多数地方的考生付出更多努力。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当了两年公务员,辞职后进入IT行业,先后就职于中科院计算机所、甲骨文、中兴通讯。2014年,他从中兴离职后,准备休息一段时间,而他的简历意外进入到分豆的人力资源部。
接到面试邀约时,倪小伟最开始是拒绝的,长期在大公司工作的豪华履历,让他对分豆这家不知名的小公司报以轻视。抵不过分豆人力的穷追不舍,倪小伟抱着玩票的心态,决定来看看这家创业公司。他讲到了一个细节:最开始HR和他面试时,反被他给镇住了,HR感觉镇不住,就找来了市场部负责人;市场部负责人和倪小伟聊了一会儿以后,也镇不住,只得请出于鹏。彼时,已经过了中午十二点,于鹏正准备赶下午的约,只有十分钟时间。而正是这十分钟时间,让倪小伟决定加盟分豆。
回忆起这10分钟的交谈时,有两句话让倪小伟记忆深刻。第一句话,于鹏说,“我们这些人,都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可现在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只有我们这些人一起努力,让穷人家的孩子还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的时候,这个国家才有希望。”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倪小伟的软肋,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深藏着浓厚的教育情怀,这个情怀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于鹏的第二句话是,“这个公司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所有分豆人,他们都是分豆的合伙人,你不是给我打工,是给自己打工。”这让倪小伟觉得很新鲜,此前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外企、国企,哪怕职位再光鲜、薪水再高,他也找不到归属感,而加入分豆则让他感受到存在的意义。
2015年8月8日,在倪小伟团队的努力下,分豆一举签下13个地级市教育局,PPP模式落地起航,这在教育界十分罕见。谈判的艰难自不多言,团队们经常出差,按规定可以坐飞机,他们却选择坐硬座火车;有时候到了目的地凌晨两三点,他们并没有找酒店休息,而是在火车站大厅一直坐到天亮,等天亮后赶往学校和教育局。
“如果抱着给别人打工的心态,肯定不会这么委屈自己;但当你成为合伙人后,心态则会完全扭转,多为公司省一分钱,公司便少一些危机。”倪小伟?说。
由于此前在大企业时既做过软件开发,又做过大客户销售,因此倪小伟深谙产品之道,又熟悉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游戏规则。很多同行来分豆取经,问13个教育局是怎么签下来的,倪小伟总结了两个词,信用和执行力。他举了与包头教育局谈判的一个细节,觊觎公立学校这块大蛋糕的人不计其数,政府部门已经对各类上门合作者形成免疫力。此前有一家同行与包头教育局谈判将近一年,眼看着协议即将签下来,可倪小伟团队仅用了两天时间,便让包头教育局毅然决定与分豆签约。“对方觉得我们很实在,是真心做事。我们答应别人的条件,再难也要办到,不找借口,这让他们看到了我们的真诚。”倪小伟说?道。
“把员工变成合伙人”,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亦或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噱头。2015年4月底,分豆教育正式对外发布股权激励公告,拟面向员工发布1 000万股激励股权,行权价格8元;同时成立地归秦投资管理中心和贤归秦投资管理中心,二者作为股权激励的代持机构,分别承载400万股、600万股。5个月后,分豆以1:2.5的比例除权,地归秦和贤归秦的代持股份变为1 000万股、1 500万股,行权价格也相应变为3.2元。在这两家机构中,于鹏的股份均持1 000股,以作为他合伙人身份的象征;而行权的8 000万元,最后则由于鹏等高管自掏腰包,以银行存款最低利息借给员工。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此次股权激励的前置条件是,分豆教育需完成2015年1亿元营收、4 300万元利润的业绩目标,上一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3 900万元、735万元。2015年上半年,分豆的营收为7 389万元、利润5 805万元;下半年,分豆再次签订3 000万元合同大单,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已无悬念。
按照分豆2015年下半年的股价,分豆已经有数十位身价超过千万的员工了,对于一家成立不足5年的公司来说,这不可谓不是奇迹。
全民合伙总动员
与倪小伟同为山东人的张金荣,则要幸运得多。张金荣也生于1983年,也来自农村,2002年,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期间一直创业,眼看着就要大四毕业,他却做出一件令周围人大跌眼镜的事情:辍学,全职创业。经过七八年打拼,张金荣在吉林、内蒙古等地开了十余家培训学校,年营收三千多万。
张金荣与于鹏的相识,始于2015年上半年的一次投资人内部交流会。彼时,分豆刚刚挂牌新三板,于鹏受邀做教育企业挂牌经验分享;张金荣也在寻求投资机会,琢磨着把他的公司弄上新三板。会后,二人深聊一宿,于鹏突然说,“金荣,我们一起干吧,把分豆做成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公司。”
张金荣愕然,随后一口回绝。张金荣此前从未给别人打过工,而且这辈子也没想过给别人打工。
于鹏解释称,“我们都是合伙人。分豆教育在商务方面一直是弱项,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加入,你是干培训出身的,只有你这样的人,才能深刻理解当前行业的痛点,才能让产品走向市场,真正重塑教育生态。”
见张金荣未应允,于鹏一边“恐吓”,一边“利诱”,“干培训没有前途,将来都会被我抄了后路,即使我不颠覆你,也有人颠覆你。”“你在一个三线城市,有什么前途?跟我一起改变世界吧,我们创造新的辉煌。”
经过数天的深入交流,张金荣意欲加入分豆一起战斗,但他仍心存犹豫,毕竟老婆孩子在东北,还有那么大一片产业。于鹏洞穿了张金荣的心思,不再相劝,说道:“5月27日分豆举行挂牌以来首场路演发布会,你来会场吧!”发布会当天,于鹏突然把张金荣叫上台前,然后当众宣布:“从今天开始,分豆又多了一个合伙人,他叫张金荣。张金荣只有高中学历,重返北大是他的梦想,有一天,我们会让他站在北大讲堂上发表演讲!”
当天两百余人的发布会现场,恰好坐着一名张金荣的北大同学,很快,“张金荣加盟分豆”的事件在他的同学圈、朋友圈传播开来。或主动或被动,张金荣加入了分豆,担任商务副总裁。
此后的半年之内,分豆教育先后攻占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东、浙江、山西等市场,提前完成2015年业绩预期。
随着2500万股股权激励计划的即将实施,分豆在引进人才方面,更加具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才主动投入分豆怀抱,而在分豆内部,也掀起了全面引凤的运动,越来越多的分豆人将身边的优秀人才拉入分豆。
同样负责PPP的许阳,便是被倪小伟“忽悠”过来的。许阳也是一名学霸,2006年被保送北师大,毕业后在德国知名咨询公司就职,长期往返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2015年5月,他放弃即将到手的欧盟永久绿卡,回国加入分豆,领着不及原来一半的薪水,每天奔波于各地学校与教育局。
分豆教育产业研究院的杨德娟,被于鹏“忽悠”了半年之后才决定加入。2014年年底时,她介绍几个朋友到分豆面试,于鹏一眼“相中”了她,就邀她加盟,但是她当时没看上分豆,拒绝了。后来于鹏始终没有放弃邀约,最终在2015年5月份她加入分豆。之后,她还帮忙“挖”来了另外一个重量级高管——现任分豆教育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供职于和君集团、新东方的北大法学博士陈三军。
分豆现任CTO朱飞,原为知名香港上市IT集团CTO,六年期间为老东家培养了不少得力干将。2015年6月,他被他在分豆的一位老朋友游说之后,决定加入分豆,却遭遇了老东家的极力阻挠,当时为了脱身,他承诺“净身出户”,不带走老东家一兵一将。然而仅仅一周之后,他便违背了当初的诺言,挖来了几名老部下。作为一名资深技术宅,朱飞认为这是他这辈子干的最不厚道的一件事,但当时分豆急缺技术骨干,他已经顾不了这么多。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创业伙伴被于鹏的梦想和执着打动,加入到分豆。“尊贤而思进,求变而图存。我们如求生般求贤,梧桐已长成,恭迎凤凰来。”在分豆的宣传手册上,于鹏这样写道。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