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支付红利:小支付、大金融的互联网+时代 > 第 3 章 第三方支付VS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支付撬动了谁的奶酪?
第4节 【商业案例】移动支付PK传统银行:传统银行如何布局移动支付?

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商务的迅速成长和发展,人们亟须一种更安全可靠并兼具便利的支付方式来支撑其运作。于是就产生了相应的移动支付。

所谓的移动支付,就是在移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手机、iPad、PDA等移动端工具处理商务交易而进行的资金流动。目前,移动支付又包括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支付方式。

1)远程支付

远程支付的功能满足了消费者对跨行转账、水电煤缴费、日常的购物消费、信用卡还款、出行服务等各类金融支付服务的需求,而且随着各项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远程支付的功能也在进一步丰富。要使用远程支付,就需要连接操作界面和远程数据通道,按照连接方式来划分的话,可分为两种支付模式:

·WAP和客户端支付模式。这种支付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友好、直观、便捷的可视菜单操作界面,用户可以点击界面上的图标选购商品,或者是进行其他功能操作,当选购完商品想要付款时,只需要通过安全性载体中的支付应用选择相应的银行卡,即可完成付款,整个支付流程更加简洁和快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STK数据短信支付模式。用户可以通过选择固化在STK里的菜单选项来浏览商品和服务,然后使用银行卡进行交易,也可以利用第三方内容服务提供商为消费者提供的用户购物界面或者WAP界面选择商品,在选购完商品后,直接从界面上提交订单。用户提交的订单可以通过数据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后端的应用服务器,然后由服务器将订单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中,用户从手机短信中确认订单,完成整个支付流程。

2)近场支付

近场支付是一种利用NFC(手机射频)、RFID射频和蓝牙红外线技术,将移动终端和消费终端实现对接,进而完成支付过程的支付方式。近场支付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一种直接互动,中间不会掺杂任何中介服务,省去了一部分可能需要的中介费,终端的形式包括特制SIM卡、手机贴片、SD卡或定制的移动终端等。

◆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

移动支付的发展共经历了业务导入期、规模扩张期以及产业成熟期三个阶段,具体来讲:

1)第一阶段:业务导入期(2000—2006年)

中国移动在2000年的时候正式推出了短信(SMS)服务,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让短信开始广泛应用在支付领域。随后,许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简称SP)也发现了这一商机,纷纷推出了短信支付的服务,于是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小额收费业务中,短信支付成为广大用户应用最多的一种支付方式。在这个发展阶段,移动支付是由SP主导,参与其中的银行只有少数几个。

2)第二阶段:规模扩张期(2007—2008年)

随着手机WAP的兴起,WAP支付也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一阶段,WAP商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支付方式与手机用户完成交易过程,在新的移动支付产业链中,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也成为了重要的参与者,两者资金参与结算的比例也在逐渐提升。

3)第三阶段:产业成熟期(2009—至今)

在这一阶段,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抓住重要时机迅速地成长起来,主要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2009年1月,工信部颁布移动3G牌照,移动3G正式进行运营和推广;2012年1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明确采用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

随着移动终端和数据传输网络的发展,许多商户已经意识到了移动技术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不仅如此,就连各大传统银行也纷纷参与到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略规划和相关产品发布的工作中来,使得移动支付市场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广发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布局

当各大传统银行全面进军移动支付领域之时,广发银行也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大踏步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移动支付产品,让客户享受更一流的移动金融服务。

·2005年,东莞移动和广发银行东莞分行联手,在广东地区首先为客户提供了“手机钱包”服务,凡是业务覆盖范围之内的中国移动用户都可以将手机号码与广发银行卡进行绑定,绑定后,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转账、查询账户余额、手机话费充值等金融服务项目。当这一业务获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之后,广发银行又将业务拓展到了北京和中山等地区。

·2011年1月,广发银行推出WAP版手机银行和客户端版手机银行。WAP版手机银行具有方便简洁、兼容性好的特点,客户端版手机银行能够支持IOS 、Android、Symbian等主要的手机操作系统,使用手机银行的客户可以享受更贴心的账户查询、管理、转账还款、日常支付、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在手机银行的基础上,广发银行也推出了手机商城业务,广发银行和信用卡客户可以在手机商城上一次性或者分期购买商品。

·广发银行手机银行凭借其为用户提供的丰富贴心的服务以及简约流畅的界面,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广发银行手机银行在刚刚推出一年半的时间里,用户就突破了100万。

·为了能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金融服务,广发银行在电商渠道也加快了布局的脚步,2011年6月,广发银行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联合发行了“广发·淘宝联名卡”,并在移动支付领域加强了合作。广发银行和支付宝还合作推出了信用卡快捷支付、借记卡快捷支付、信用卡快捷支付分期业务。用户通过手机支付宝客户端可以将支付宝账号与广发银行卡进行绑定和使用快捷支付,比网银支付更安全和方便。双方的通力合作使得广发银行卡在支付宝平台的资金交易量一直居于前八位。

·2012年12月,广发银行推出了以SD卡为支付载体的SD支付载体手机支付,此种支付方式属于近场支付,是利用手机存储卡内置的非接模块实现的。在支付的时候只要将手机存储卡插入手机卡槽就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功能完成支付环节。

·2013年3月,广发银行加入了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合作开发的远程发卡和应用管理平台(TSM)。用户在移动营业厅更换指定的SWP-SIM卡,安装手机钱包客户端后,就可以申请将广发银行的金融IC卡账户加载到SWP加载到钱卡中。这样一来,手机就拥有了贷记和电子现金账户的功能。客户可以在手机钱包客户端申办金融IC卡、圈存电子现金、查询账户余额,在进行完圈存电子现金的操作之后,客户可以在贴有银联“闪付”标识的商户利用“刷手机”功能完成小额非接支付。

广发银行也成为银行界最早拥有SD卡手机支付模式和SIM卡手机支付模式的银行。

◆移动支付的挑战和商业银行的对策

移动支付虽然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时代风尚,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正视这些问题,积极寻找正确的应对策略。

1)法律方面存在的风险

虽然电子支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但是电子支付自兴起以来,就缺乏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支撑,支付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都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这就让许多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漏洞,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且,随着各种短信金融诈骗事件的频繁发生,许多人对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失去了信心,对于在这方面产生的纠纷,法律也很难做出明确的判定。

针对可能会存在的法律方面的隐患,商业银行应该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充分利用现行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防御法律风险的能力。目前,我国有关移动支付的法律规定有《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除此之外,在技术安全方面,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我国有关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行政法规来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电子签名法》等。

2)技术方面存在的风险

虽然移动支付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技术方面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比如说,支付密码可能会被破译、无法保证实时短信的安全、缺乏有效的身份识别、没有建立有效的诚实信用体系等。就手机而言,当其功能仅仅是通话时,密码的保护就不是很重要。但是,如果手机是作为支付工具使用的话,那么不管是手机丢失、密码被破解,还是手机遭到病毒侵袭,都有可能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技术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自身系统的安全建设,确保整个支付过程的安全。在技术风险防范方面,商业银行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建立更加完善的系统,完善用户身份识别技术,增强灾难恢复的有效性。

针对技术方面可能存在的隐患,商业银行应该对一些敏感信息进行全程数据安全加密;在系统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监视控制系统等安全措施;对于访问系统的用户要鉴别其身份;在系统中增加恢复和后备系统等。对于一些交易数据,还应该进行妥善保管,以便在诉讼或纠纷中需要。

3)产业链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移动支付这条产业链上包含了多个环节和行业,包括终端厂商、网络设备商、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相关的商家以及客户等,产业链上的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因此就出现了多种支付模式并存的现象,行业间的矛盾难以调和,产业链也难以顺利运作。

金融机构应该与各行业的成员开展合作,相互间优势互补,形成一种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的链条关系。拿电信运营商与金融机构来说,金融机构手中握有银行网关和金融结算业务等重要的支付通路,而电信运营商不仅有庞大的移动用户群,而且还掌管着移动支付业务的重要传输渠道,因此双方进行合作恰好是优势互补,并能实现双赢。

◆移动支付的未来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脱媒”现象也进一步扩大,所谓的“金融脱媒”,通俗点来说,就是在金融领域的资金交易中跳过所有中间人,直接在供需双方之间进行。“金融脱媒”又被称为“金融非中介化”,这一现象的扩大使得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受到了动摇。

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加快了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也慢慢渗透到银行的传统业务中,面对逐渐失去的利润来源,商业银行要想摆脱困境,就需要向新的发展方向转型。然而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现在许多商业银行已经处在“要么在沉默中转型,要么在沉默中灭亡”的双重压力之下。

未来,移动支付将重新打造一条产业链,以助于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移动支付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交易方式,可以取代一部分银行柜面的业务,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

移动支付的发展除了能为银行带来比较实在的利益之外,银行的客户也可以获得新的增值服务,进一步帮助银行提高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移动支付的发展可能会在金融界掀起一番风雨,因此,金融机构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进行开拓创新,与各方开展广泛的战略合作,在共享利益的同时,共同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