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支付红利:小支付、大金融的互联网+时代 > 第 2 章 颠覆性崛起:一场渗透到经济毛孔的支付革命
第1节 第三方支付“战国时代”已经拉开序幕

2014年7月15日,央行宣布发放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发证日期为7月8日至10日,获得支付批准的共有北京、重庆、山东等地的19家企业,这19家企业涉及的业务类型有一定差别。

在此之前,央行分别于2011年5月18日、2011年8月29日、2011年12月22日和2012年6月27日,分四批给27家、13家、61家和95家单位发放过第三方支付牌照。也就是说,截至2014年7月10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共有269家。

关于支付牌照的信息可见下图示例: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牌照开始发放的2011年,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约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8.1%;2012年的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约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66.0%;2013年的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5.3万亿元,同比增长46.8%;2014年的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7.5万亿元,同比增长38.4%;预计2015年的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将能够达到约9.3万亿元,同比增长23.7%。

根据上图给出的数据可知,一方面,我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随着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一领域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攻伐频繁的支付“战国时代”已经拉开序幕。

◆战国时代:群雄逐鹿互联网支付

从业务领域方面,参照我国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央行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所涉及的业务共包括七大类,即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和受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互联网支付和货币汇兑。而在已经获得牌照的269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当中,既有支付宝、快钱等支持七大类业务的全牌照企业,也有从事其中一种或几种业务的企业。

从地域方面来看,在这269家企业当中,大部分为提供预付卡受理服务的区域性企业。

对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的交易规模增长率进行了详细统计和分析的艾瑞咨询,曾在央行首批发放支付牌照的时候表示:此举将开启中国支付发展的“黄金十年”。

实际上,在发放支付牌照的过程当中,已经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也在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种类。例如,在第一批获得支付牌照时,支付宝、财付通、快钱并不具备从事基金销售支付结算业务的资格,而在第四批发放时才获得。所以,由于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数目越来越多,并且企业获得支付资格的业务种类也越来越多,也就加重了互联网执法市场的竞争。

虽然第三方支付在我国仍属于一个新兴的行业,但从企业支持的业务种类和业务量方面都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行业。而且,央行不断发放支付牌照,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行业需求和发展潜力的巨大。可以说,我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

所谓“战国时代”,首要的特点便是攻伐频繁。而反映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其竞争激烈的表现之一即“价格大战”。虽然降低价格的方式短期内并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但当下的首要任务是“跑马圈地”,以获得更多的用户,实现长远利益。

◆洗牌趋势:互联网支付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在“跑马圈地”的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会异常激烈,有时为了争夺市场,企业甚至会将行业内收费的业务调整为免费,而这实际上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因为,随着市场分割基本完成,企业也将开始注重自身的长远发展。这时,一些不盈利的业务就会逐渐被企业所抛弃。所以,适度的竞争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而过度的竞争则会给行业的发展带来反作用力。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的竞争,整个行业将面临不断的洗牌。实力更强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业务量,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而一些规模较小、业务较少的企业将不得不面临被兼并、收购或淘汰的局面。

所以,未来的一两年内,我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市场格局将基本形成。

实际上,就在央行发放第一批支付牌照之后不久,我国第一起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并购案也出现了。2011年9月,安卡国际集团旗下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公司安卡支付原有的多家境外航空公司客票支付服务等业务整合并入支付宝。

在2011年到2014年之间,也有为数不少的已经获得支付牌照的支付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了。因为,获得牌照并不能保证你能获得市场,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建立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才能尝到互联网支付的大蛋糕。

◆监管趋严:监管环境促使市场走向成熟

牌照的发放,一方面扩大了市场规模,加剧了行业竞争;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行业规范和管理的完善。

由于前四批支付牌照的发放集中于2011、2012两年,所以,2012年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之年”。而过去的几年,央行曾相继起草了与第三方支付监管相关的意见稿,这些都意味着国家对第三方支付的行业监管将会逐渐趋于严格。

实际上,对一个处于快速发展过程的不成熟行业加强监管是客观需要的,也是有利于行业长远的健康发展的。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第三方支付的模式更加复杂、业务跨度更大、技术更为先进,这些都决定了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监管比对银行的监管更必要,难度也更大;另外,商业银行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其体系内的风险防控机制和体制外的监管机制都已经比较完善,而第三方支付作为新型的行业,其风险管理的经验不足、内部人员水平的良莠不齐,对其未来的发展都是严峻的考验。

因此,国家在2012年之后,开始控制支付牌照发放的数量,并且提高了行业准入的门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将会更加严格。

◆竞合交织:第三方支付VS传统银行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却表现出了一些担忧。这是由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业务与银行的业务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而且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业务又表现出了收费低、操作便捷等明显的优势,所以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第三方支付企业极有可能抢占银行的部分业务。可以说,银行的担忧不无道理。

但另一方面,作为“后浪”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貌似却并不急于“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人普遍认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虽然存在竞争关系,但从很多方面来看,二者还是利益共同体,合作的范围也非常广。

首先,银行虽然业务范围广,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也表现出了一些短板,而第三方支付企业所针对的客户和推出的服务,主要目的在于弥补银行的短板。在利益诉求、业务重点、发展意识等方面,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其次,第三方支付企业所提供的业务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与银行联系在一起的,与银行形成了上下游关系。第三方支付企业业务量的增多,必然也会引起银行收益的提高,通过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将会使资金流动的方案更加完善。

另外,是合作还是竞争,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二者都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发展,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也会逐渐地复杂化。但就目前来看,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主要是合作的关系;在收单业务领域,由于相对独立,所以竞争关系将会凸显。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出现和其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必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至于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究竟是合作更多还是竞争更多,以及未来究竟谁才是最后赢家,仍需要看各自如何完善自身的安全机制、如何迎合客户的需求。不过目前,第三方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