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前言

从 PC到移动端——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升级

“你”是《时代》封面人物

这期《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特刊的封面印着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显示器屏幕上赫然写着大大的“YOU”字。《时代》周刊解释说,现代社会正在进入“新数字时代的民主社会”,社会的重心正在由机构向个人转移,因此 2006年的当选者是正在使用互联网或创造互联网内容的每一个人。

9年前,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 2006年度人物,不是具体的某个 人,而是正在上网的“你”。

这期《时代》杂志封面图案是一面镜子。对此,《时代》周刊编辑理解释说:“你们,而非我们,改变了信息时代,镜子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一点。”

一句话,《时代》周刊认为,每个使用互联网的网民才是 2006年度影响力最大的人。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时政刊物,《时代》的权威性毋庸置疑。《时代》周刊从1927年以来每年评选年度人物,选择标准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对于新闻媒体和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不管这种影响是好是坏;能够代表本年度最重要的新闻事件,无论这种事件是好是坏。”

远的不说,请看 2000年以来的当选人物:

2000年年度人物:当年在美国大选中获胜的美国总统小布什

2001年: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他在震惊世界的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恢复了纽约人的信心;

2003年:美国大兵,他们是伊拉克战争的主角;

2004年:竞选获连任的小布什再度当选;

2005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夫妇和著名摇滚乐队 U2主唱、社会活动家波诺。

年度人物够分量了吧?

2006年的评选中,“你”击败了诸如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和领导国会跨党派“伊拉克研究小组”的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等名人。

《时代》周刊编辑说,虽然 2006年也有许多新闻事件主角引人关注,但都不如互联网网民之间前所未有的交流与合作更令人瞩目。

事实上,这并不是《时代》周刊第

一次做出这样“离奇”的选择。

1983年 1月 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破天荒地将 PC列为“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写道:“有时候,在一年中最有影响力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过程,而且整个社会都普遍认定,这一过程将改变所有其他的进程。……

因此,《时代周刊》将 PC选定为 1982年的年度人物。”

看看眼下遍布世界各地每个办公桌上的PC,你不能不佩服《时代》编辑们的眼光。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你”——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每个网民集体当选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后,网民对世界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

面对这意外的大奖,你是选择继续做“看客”?还是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

两届美国总统顾问,著名经济学家保罗 .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写道,“下一个兆亿美元的产业正在萌芽,这个产业将深入我们的生活的各层面,并在十年内创造一兆美元的商机。……是目前尚未普及的保健产业。”

而我们要在本书中要告诉世人,紧随财富第五波,有一个更大的机会,一个超过任何产业,影响波及任何一个阶层,有望比工业革命以来所有的机会还大的一波财富浪潮,正降临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我们称 之为“无边界创业”,更通俗的说法也叫“在家创业”——由于保罗 .皮尔泽将健康产业喻为“财富第五波”,我们愿“站在巨人的肩上”,将“在家创业”这一趋势称为“财富第六波”。

“在家创业”这个词你也许听起来有些似曾相识,或许你会想起“SOHO”这个词(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中文的意思是“在家办公”,那你可就理解错了,在家创业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SOHO那么简单和狭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近期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个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颠覆传统和权威的力量。

从 PC到移动设备,百姓选择“自投罗网”

北岛曾写下一首一字诗《生活》,诗里只有一个字“网”。生活是网,一张无形的,不可触摸的网。衣食住行,电脑、互联网,让“天方”不再“夜谭”。让你我也许不再是原来的“你我”。

从大块头到掌上宝贝

电脑似乎从诞生开始就不是为了普通老百姓而设。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占地 1500平方英尺,重达 30吨,换算过来,这是一个占地足足半 个房间大小,净重六只大象的庞然大物;即使到了 1994年以后电脑逐步在中国普及,这个外形圆滚圆滚的台式电脑仍被人们称为“大屁股机”。

最初的上网需要通过单线连接拨号上网——平均拨号速率只有

14.4Kbps,费用却十分昂贵。如今,作为生在互联网发展蓬勃阶段的 90后几乎每人手中都捧着一部精巧的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享受着平均 100Kbs的网速,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在网上搜索到需要的信息。而4G时代的到来,更是重塑起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格局。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布

19年前的 1996年,中关村的王志东主导了四方利通公司的第一个正式站点的建设,诞生了日后的新浪网,与此同时,搜狐的前身爱特信公司也开始崭露头角。从前的门户网站以海量的新闻信息吸引着众多网民的眼球,理所当然,上网似乎只是为了浏览新闻信息,被动接收网站每日每夜疯狂涌来的信息浪潮。

之后,博客在网络风起云涌,开启了web2.0时代,也刮来一股自主发布内容的清新之风。现在“自媒体”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网友”“大咖”“草根”等用户自创的网络用语撒网式广泛传播,微博、微信、人人等社交工具已经成了我们的私人媒体发布平台,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网络大事件,在这个时代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个人定位。

从看看看到买买买

在电子商务兴起之前,人们很难想象上网购物,在家等货上门是怎样一种体验。即便在 2003年淘宝网开始进入用户视野,支付宝上线大声呼喊着“你敢付,我敢赔”的响亮口号时,普通用户都还处于谨慎的观望状态。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网上购物是一种多么冒险的事情,资金 在看不见的链条上,万一转进了别人的账户呢?

而今一分钟交易量数十万笔、交易金额达 1亿元已经不再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红红火火的双十一成了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头条,各家电商竞相追求的奇迹。从 19年前还是蜻蜓点水式的网上购物到现在网上购物成为零售主旋律;从 19年前坚持现金支付的商品交易到现在第三方支付;从 19年前除了信件传达才会接触的快递到现在物流仓储的完善,上网已不仅仅只是“冲浪”了,还有电商环境下不断呼喊的“剁手剁手”。

微商崛起

超 6亿的微信用户,在移动互联时代,成就了一批新兴创客——微商。不同于实体经济时代的资本为王,也淡化了淘宝电商兴起初期的先行者优势。微商拼的是闯劲儿,比的是独特营销模式,85后成了其中最主要的创业群体。在中国,微商正在逐步成势……

微商是以“个人”为单位,利用web3.0时代所衍生的载体渠道,将传统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不存在区域限制,且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

微商包含微信电商,但微信仅仅是微商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个媒介载体。微商指的是在移动终端平台上借助移动互联技术进行的商业活动,或者简单地指为通过手机开店来完成网络购物。

在这个时代,“只要有 WIFI和智能手机,再加上一颗创业的雄心,不管你在哪里,都不会边缘化。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你也许只靠着一台手机,就能实现小虾米和大鲸鱼平起平坐的对抗了”。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社交媒体移动端的日益成熟,“财富第六波”——一个在家创业的时代已经演化为在家微创业的趋势。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