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图书频道> 官场财经> 物联网商业思维: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 第 3 章 火力全开:物联网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
第2节 物联网思维引领未来城市生活

自从2009年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开始,物联网就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到了2013年,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三部委联合推出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物联网被正式列入了国家重大专项发展规划,在建筑、交通、物流、安保、家居等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国家的扶持下,基于物联网支撑的智慧城市项目也开始在无锡、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展开。

城镇化能否顺利开启物联网发展2.0时代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基于智能交通技术的车联网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新方案。据分析车联网一旦建成,可减少交通堵塞率约60%,提高短途运输效率70%,提高道路网通行能力23倍,提高车辆使用效率50%以上。

车联网即物联网在交通行业的细分应用,结合了传感器、射频识别、无线通信传输及后台云计算等一系列物联网技术,将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连接起来,是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联网将会日趋完善。

车联网的建设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了,早在2010年亚运会期间,车联网就在广州第一次出现在了公众视野,当时,八十多台安装了G-BOS智慧营运系统的客车投入了亚运会服务。到2011年年底,车联网服务系统正式发布,陕汽拔得头筹,在重卡行业率先投入使用这个系统,开启了智能化、信息化重卡车联网服务新纪元。而交通法规的改革更是为车联网的普及提供了新的契机。

智慧城市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平台

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任务,而“智慧城市”是“美丽中国”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是“美丽中国”在现实中扎实落地的基本支柱。在当代中国,“智慧城市”恰恰是新四化道路的交汇点,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国家全面发展的方向,同时也给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行之巨大的平台。

城镇化的重要一点是农村改造,通过提高土地集约化运营,将农村建设成一个类似城镇的社区,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利用。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物联网的建设,把城市与农村的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系统进行智能对接,使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待遇,让农村的孩子也与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这些民生系统平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与传递,以最小的代价最大程度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十八大会议上,农村进行的城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继续大力推进,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也随之成为热门,受到各方追捧。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由物联网技术构成的各网络基础设施,是众多智慧应用的核心。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了103个城市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上一年确定的90个首批试点,智慧试点城市已经达到了193个,给物联网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近两年,政府为扶持互联网产业先后出台了33项相关政策,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背景环境。2013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达到4896亿元,同时,物联网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各种相关标准相继出炉。

不过,物联网应用能够得到真正推广,大众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诸如食品安全和医疗等切实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领域,是物联网最先推广的市场。物联网的发展,应该是从民生领域开始,随后推广到公共基础设施。

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列为重点发展的九大应用,这也说明了国家的决策路线也是集中在民生和基础设施这两个领域。

物联网是一个集大成的系统工程,是应对问题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同样,它的作用也是针对整个社会运营系统而设定的,因此,对物联网的作用进行评价也要站在全局的立场,看长期的、整体的效应,而不能以短期的、某一项技术、某一个产品或者在某一个环节、某一个行业取得的成果为评价标准。因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国计民生带来的好处,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后,才能明显地显现出来。

物联网技术支撑起智慧城市建设半边天

如今,物联网已经与智慧城市密不可分,提到物联网的发展,就自然会联系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应用物联网技术就一定能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但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本质上,智慧城市是一个舒适的生活圈,它集合了各种现代科技于一身,通过各种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更美好便捷的生活环境。而物联网只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不能够画上等号。

对于智慧城市这个新兴词汇,公众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对它的理解也会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程度而逐步加深。目前,智慧城市经常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交叉,与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也容易相混淆。

此外,不同的人群对于智慧城市的解读也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所谓智慧城市,顾名思义智慧最重,也就是说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也有人认为智慧体现在更多新技术的应用;有人认为既然智慧城市的建设基础是物联网,那么网络建设是第一位的;有人认为既然城市是给人居住的,那么所有城市建设的关键都在于人的参与,智慧城市也一样;还有人认为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才是智慧城市的真谛。其实这些解读都有道理,也都过于片面,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智能化应用和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等内涵的集成体,是一个综合的、丰富的概念。

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地理空间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维基百科、社交网络、综合集成法等互联网工具的使用,智慧城市已经全面实现了感知、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同时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可持续创新。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随着各项技术和可持续创新的继续发展,智慧城市将成为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未来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来完成城市的各项关键信息的感知、测量、分析、整合,对于人们在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领域的各种需求,迅速做出智能的响应,从而实现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物联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物联网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总体来说,物联网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行业标准的缺失。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系统。与其他行业相比,集多种技术于一身的物联网行业标准制定起来比较复杂。由于物联网涉及传感器、通信网络、智能分析等很多层面的技术,其各种应用产品也覆盖了很多不同的系统,而每个层面、每个系统也都有自己的标准。

因此,物联网行业的标准不应该是一个标准,而应该是一个顶层架构的标准系统。加上现在物联网的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因而给标准的制定带来一些限制。国家已经在着手制定这个标准,相信不久就会出炉。

除此之外,我国物联网产业还远没有达到规模化,而且各领域的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国际水平,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得大部分领域都处在产业链低端,其中感知产业和智能处理产业与国际同行差距最大,核心芯片、基础性系统、基础性架构领域也普遍依赖国外企业。更严重的是,我国还没有能综合集成硬件、软件、网络、平台、应用和业务流程端到端大系统的企业,如果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一直跟不上,我国将失去物联网自主权,甚至于社会经济命脉被国外行业巨头掌控。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