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般角色最撼人——读《围城》有感
时间:2012-08-10 20:24来源: 作者:清逸 点击:
次
第四次看完《围城》,拢上书,倚在窗边,端着已经渐凉的开水,凝望着远处逐渐由澄蓝色幻作浅灰色的天。前两次还能略懂故事的情节,可是在第三次阅读时,虽有点一点能懂其中韵味,可还是连人物姓名都混淆不清,错把赵辛楣误认为是苏文纨的夫君,因而引来了全
第四次看完《围城》,拢上书,倚在窗边,端着已经渐凉的开水,凝望着远处逐渐由澄蓝色幻作浅灰色的天。前两次还能略懂故事的情节,可是在第三次阅读时,虽有点一点能懂其中韵味,可还是连人物姓名都混淆不清,错把赵辛楣误认为是苏文纨的夫君,因而引来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于是现在对自己所感悟到的那个啼笑皆非的世界做一个总结,总觉得最是一般的角色最撼人。
最值得侥幸的角色
曹元朗的一首破诗换来了苏文纨的一生,方鸿渐拆穿其换来了苏文纨的挽救,足以证明他不是一般的侥幸。难以忘记他的出场的道具,那首叫做《拼盘姘伴》的诗歌。我面对着一句句陌生不熟的拉丁文,只能跳过,继续带着疑惑往后翻阅。
曹元朗竟对着全部人解释到,“我的这首诗的风格,是不认识外国字的人愈能欣赏......题目是十八扯的意思”,看到这里,我抱着书,捂紧肚子在床上来回翻滚,觉其甚为笑话。
朔回今日,文坛里出现了所谓的梨花体。赵丽华的诗集看来看去,给我的感觉很难堪,面对着几句短话和松散的文体,确实应该如韩寒所说,要考虑一下现代诗存在的必要了。而曹的诗则更是笑话,一个写诗的人竟说自己的诗是十八扯,还让不会英文的人愈欣赏,其不就像是《皇帝的新装》里那两个骗子裁缝吗?
英文学的教授假若在授教时得瑟两句中文,不会令人感到丝毫亲近,而是感到台上的这位教授文凭与真实水平是否等对?曹元朗也是如此。
关于他我想到了一种动物——骡子。除它的肉质在马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外,也找不到其他有改良的地方。增设的缺点足以装个半箩筐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便知道”这句民间谚语足以证明,骡子要在马中显威风,实在是在滥竽充数了。
曹元朗在混淆视听,苏文纨却连声叫好,《皇帝的新装》上演开幕。为了这个曹元朗,苏文纨丢掉了自己在外语方面有所攻研的事实,所以曹元朗应该侥幸,侥幸一个女博士竟然为了自己丢了名号。
后面曹元朗与苏文纨结婚那一段,抓起笔,在扉页作了“臭味相投”的批注。曹元朗与苏文纨结婚应该也算好,假若苏与赵结婚,会糟蹋赵。所以这两个在一起结局也算不错。苏文纨是个撒谎精,而曹元朗是个假诗人,两者都是假的,注定般配。而曹元朗也理应在过年与祭祀时刻多点几柱香,多谢祖宗自己的假文采换来了一个女博士的赏识。
最贪慕的角色
本来“贪慕”这个词我是想用在方鸿渐头上的,但是把人物都看了一遍,还是李梅亭较为适合。李梅亭在我印象中,一个小男人,背着药箱,吃着独烟,极其势力,脑子里尽想着钱。
他的出场是在赴三闾大学的聘请过程中与方、赵、孙三人同行。在孙患病时,那半页纸关于他的描写也算淋漓尽致,篇章考虑得周密,既不愿意写得过于丰盈也不愿意损失半毫,我想到了菜市场那些执着的老妪,为了几毛钱的帐而大开骂口。
嫖娼那段,他自告奋勇,我看着这副德性,在那刻竟生出期望那个妓女来个花柳或者梅毒之类的不治之症,令其一辈子早早结束,也算为那个世界作了一件好事。
当全部人用水充饥,其一人买了个馒头,躲藏在一角啃食,全然不顾其余几人,这种伴侣就好像那些伏在牛身上的蟞,吮吸着牛的血液,从而助长自己。这类人我宛若在这个世界也时常发现,为了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自私自利是他们的主要特征。
把初生老鼠与初生的猫搁于同一个笼里饲养,若不为食忧也便天下太平。但假若笼外有一只大猫每天对着小猫抓老鼠,那杀死老鼠的念头便会在小猫的脑海泛滥而生,杀戮是迟早的事。而曹心里被金钱的桎梏紧紧牢靠,所以他与方鸿渐这几个人不能长期相处,因为在他看来是他们在吮吸着他的血液,随时危及自己的性命。
李梅亭,这个贪慕虚荣的小男人足以上演一部《金钱帝国》,并且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角色。
最难得的角色
从开头的情敌关系,再而因为授教问题牵扯到一起,方鸿渐与赵辛楣也算是不骂不相识。一路上的坎坷,赵辛楣对方鸿渐也是有所庇护。
想起了老爸的一句话:朋友是金子,不易变质。
赵辛楣得势后并未如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人一样——得势后便甩掉从前的患难知己,继续扩大自己新的权贵关系网。而赵辛楣出乎我的预料,其在得势后对方鸿渐更加关照,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对前途很渺茫。
他在挽救方鸿渐,就算整篇小说全部人在针对他,但是赵不会,虽然以前还是情敌关系。突然想起了朱元璋当年为了感激一个叫花子,竟误了盛大的祭典,以朱元璋的性格,那次竟然也没暴怒而杀之!这便是朋友的作用,朋友间需要宽慰和彼此援助。老爸总是叮嘱我寻找金子一般的朋友,而我,最终也找到了,他在《围城》里,一如赵辛楣。
在《围城》那个世界,一个赵辛楣就让方鸿渐活了下来,试想现在这个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酒肉朋友占大多数,所谓的“金子”朋友已经寥寥无几。
诚然,赵辛楣拯救了一个濒临死去的灵魂,颇为难得。
最会算计的角色
这个角色非孙柔嘉莫属。孙柔嘉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对其是不闻不问,她也意识是悲剧人生的一种开始。在三闾大学念书的过程中,她与方鸿渐有过交涉,还曾妄想过亲近方鸿渐,苦因那时没有婚姻的欲望。
而真正能左右其选不选择方鸿渐的,是在三闾大学那些纠缠迫使她选择归属的男人。于是她为了这种畸形的幸福,而非真正的感情,只为了得到这个男人的庇护。在我看来这种爱情不免有些疯狂的冲动。
她与方鸿渐成婚后依仗着姑妈的势力,与其吵得不可开交,这种关系与如今的婆媳大战也有雷同之处,让人感到的却是如此悲凉。一场冲动的爱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孙柔嘉算尽心计。
唉,孙柔嘉算尽心计让自己走上一条幸福的路,却不料上了一条不归路。
最世俗的角色
苏文纨本来在我心中是个执着的女子,为了方鸿渐,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低尊严,却换来鸿渐的拒绝。本在等候其对自己再一轮爱情的厮杀时,却传来了其与方鸿渐的婚讯,心里大失所望。一个博士站在高学历的基础上,确实也是无人敢近身,所以给了她一个追求他人的机会。就像初恋一样,为了一个帅气或者有某些闪光点的男人而放弃多少年的光阴也算有所值得。起码那年的爱情没有金钱的左右。而嫁给曹元朗也算是嫁给了安分的生活,注定不必像方鸿渐一类人那样奔波,方鸿渐属于那种为了成就四处奔波的男人,嫁给这种男人也不算什么幸福。而嫁给曹元朗也算值了,只是觉得赵辛楣所联想到的那张婚纱照有些引人发笑。一个肥胖的人娶了一个美女,这样的婚纱照也不怎么对称。
似乎我在说的东西与这个世界有所关联,记得有谁说过:你二十三岁嫁的人与你十七岁所爱上的那个他截然不同。这个年代是小康社会,谁愿意为了所谓的样貌和真正喜欢而放弃小康奔向茅草屋?貌似也并非无人,仅是寥寥几个罢了。
苏文纨放弃了爱情,选择投向曹元朗的怀抱,无疑是世俗的,与今天一样,但却也或许是别人羡慕的所谓“幸福”。
最残缺的主角
方鸿渐这个主角是我见过最没有主角光环庇护的主角之一。买文凭、寄居前妻……这一切在压制他的真正实力。因为假文凭,注定不能在三闾大学有所发展,寄居前妻家,注定不能在孙柔嘉面前趾高气扬,只能在被揭开事实后落魄而逃,连反驳的机会也没有。
而钱钟书也早已料到有的读者会就方这个角色开始晦涩。在我看来方这个人除了有些嚣张跋扈外,并没有太大缺点,最起码,他是第一个敢在众多学子面前提及嫖娼、吸毒这两个在那年代有所避讳的问题的人。而在方的授教下,那个文学班也没有往崎岖方向发展,其也没有干李梅亭的那种半走私的龌龊行为,也没有学某些人为了金钱而排挤同事,方鸿渐在成长,没有顶着太高的文凭向上爬,但是他输了,也是因为他没有文凭。
面对着孙柔嘉,他也总算有个像样的家,起码可以发泄心中的埋怨。但是也就注定方鸿渐的一生在进取生涯中开始结束,只能在一家报纸社混饭吃,并且遭受妻子的劳薪高于自己的这种彻底的侮辱。而孙柔嘉也死抓着这个理由来反驳方鸿渐,从而婚姻就这样由一道裂痕,分散成遍布裂痕,只要再一次的煽风点火便可以彻底崩溃。
我有点埋怨钱钟书,他赋予这个角色太多实力和魅力,却又剥夺了他的某些在那个社会必备的东西,所以他注定死去,安然的。是不是将人们心存期待和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如此就是悲剧?
方鸿渐的灵魂在钟声响起后,变得体无完肤,是最真实的存在。
销毁灵魂的城
关于方鸿渐这些人,站在战争的外延,虽然没有与战火相勾连,而我却也没有看到有幸福可言。因为文凭失去了进取的机会,因为家境失去了尊严,因为爱情失去了拼搏……因为关于这个城里的一切东西,都失去了灵魂。
城里的一切啼笑是非,是建立在攻击彼此的基础上,而方在心计方面也不占太大优势,固然他本身不是能进取。这一切都是关于苏文纨引用的那句话“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当然,方鸿渐既没有逃出来,也没有冲进去,只能在原地等待着城里发生的一切事情,逆来顺受罢了,灵魂固然也只有逝去的下场……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