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潘采夫 几个月前国内有一则消息: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合作,吸收小学生加入红十字会,并要求每人交纳2块钱会费,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认为这是“摊派”“逼捐”。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最大的公益机构,近几年来摊上各种事,连收2块钱会费都被质疑,着实有些狼狈。国内的学校也因此小心翼翼,轻易不敢让学生家长掏腰包,怕被戴上乱收费的帽子。好在城市小学有借读费可收,也懒得找学生和家长搞募捐,所以,国内小学的“募捐事业”近乎没有,小学生对捐款和募捐也就没有概念。 自16世纪以来,即中国的明朝,苏格兰就对小学、中学、大学全部实行免费教育,政府掏钱供孩子们上学。所以,他们的小学不存在经费问题。但是,李江南所在的小学募捐活动五花八门,花样多得令人目不暇接,且不少都捐给了学校,也没见过有家长公开抵制或质疑过,参加的积极性反而都很高。 通过了解发现,英国的小学有悠久的募捐传统。他们的募捐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为学校募捐,用来改善办学条件,比如购置iPad;另一类是捐给社会公益机构。 每个小学都是“募捐大师” 我刚到英国的时候,有一天李江南回家,递给我一个她设计的请柬,邀请爸爸妈妈参加她的“宇宙大爆炸”舞蹈演出,五年级三个班的全体同学都参演。没想到的是,这次赴的是“鸿门宴”,一张请柬9 英镑,家长要买票才能进场。 到了礼堂一看,家长们基本到齐英国小学是怎样搞募捐的了,有的还全家出动,爷爷奶奶也来助阵。学校花钱请了苏格兰剧团的演员来辅导孩子们,还给每个学生租了舞蹈服。演员很卖力,演出很成功,家长看得也欢乐。近千英镑收入,除去支付老师和服装的费用,剩下的就捐给了学校。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小学的募捐。 学校每年会举办迪斯科舞会,请音乐老师放音乐,学生们自愿参加,但要掏两三英镑买门票。同样,除掉费用,剩下的捐给学校。江南说每次都能去两百来人。 这只算微型募捐,每年的圣诞集市和夏季集市是两场大规模的募捐活动。学校的操场、教室、餐厅都成了市场,学生们需要提前报名预订摊位,家长委员会征集家长担任志愿者。江南报名租了一个摊位,一张铺在地上的毯子是3 英镑,桌子是5 英镑。今年的夏季集市上,大约有10 张桌子、四五十张毯子。这是“店老板”的数量,他们主要卖自己的玩具、书和其他小玩意儿,卖货的钱都归自己。赶集的学生再加上家长,有四五百人的样子,门票是每人1英镑,童叟无欺。 最大的一个摊位属于学校,是家长志愿者义卖校服的摊位,校服来自家长们的捐助。孩子长高了或毕业了,家长会把校服捐给学校,学校在圣诞、夏季两个集市上出售。另外家长还会捐自行车,卖的钱也归学校。在集市的尾声,学校会组织抽奖,学生们买奖券,看谁能得大奖。有趣的是,所有的奖品,包括日用品、食品、葡萄酒也都是家长捐给学校的。 江南摆摊卖的货全部来自中国,都是批发市场上的小文具,极受同学们欢迎,两个小时卖了50多英镑,刨掉成本,赚了15 英镑。跟她合用一个摊位的安娜丽塔赚了10 英镑。而根据学校的通报,整个夏季集市,学校共有2 50 0 英镑的收入,够买一批i P a d了。江南说,他们学校在实施一个计划,逐步实现所有学生都用iPad学习。 上个月,江南又做了一个请柬,邀请我们参加她的“苏格兰国花展”。这次我有了掏腰包的心理准备,谁知不需要家长付钱,而是江南自己埋单。这个活动的内容是,学生们画苏格兰国花,完成以后由学校运到装裱公司,裱好后再运回学校展览,然后学生再花钱买画,可以买自己的,也可以买别人的。江南花6 . 9 5 英镑买了自己的画,而学校大约能分得1英镑,其余的付给装裱公司。 最奇怪的一个募捐活动是“游泳马拉松”。学校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募捐表,学生拿着表去找亲戚、朋友和邻居劝募,捐款者签上自己的名字,钱最后交给学校。一个二年级学生劝募了17 0多英镑。按说这事跟游泳没什么关系,但学校为此组织了一场游泳比赛,学生自由报名,每个人游10 分钟,看谁游的距离长。这就叫“游泳马拉松”,在中国的家长看来可算是巧立名目吧? …… (节选自《读者·原创版》201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