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高姓

时间:2009-12-17 23:50 来源:《读者》(乡土人文版)供稿 作者:袁义达 邱家儒 刘翔南 点击:
高姓为当代中国第19位大姓,总人口1200余万,主要聚居于渤海湾、江苏和东北地区。我国封建时代,高姓称王称帝者有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割据政权,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 姓氏起源高姓是个多源的族群,有以古氏族名、国名、祖名、祖字为姓者,也有由古

高姓为当代中国第19位大姓,总人口1200余万,主要聚居于渤海湾、江苏和东北地区。我国封建时代,高姓称王称帝者有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割据政权,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
  姓氏起源高姓是个多源的族群,有以古氏族名、国名、祖名、祖字为姓者,也有由古代少数民族或汉族的其他姓所改的,还有些为含“高”字的多字姓简化而成,但综其主流,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一、中国最早的高姓出现于黄帝时代。先秦文献《世本》记载:“黄帝臣高元作宫室。”这是说,黄帝之世有大臣高元,是中国筑造宫室的第一人。按今人之考证,高元应是黄帝部落联盟中高氏部族的首领,为中国高姓之始。另据《史记》所载,帝颛顼高阳氏和帝喾高辛氏均为黄帝后裔。相传他们的后代都有高姓,但因年代久远,其世系已无可稽考。
  二、古代高夷族之后有高姓。夏商时期,在鲁豫大地上活跃着一支以鹄(白天鹅)为图腾的高夷氏族,系东夷族的分支。高夷初居今山东莒县一带,自商朝中后期开始向西方和北方迁徙,部分人进入河南北部。周武王灭商后,高夷成为周的属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高夷人为避世乱,陆续向东北迁徙,抵达冀北和辽东一带。后来,他们与当地土著融合并建立了部落国家,称高句丽或高丽。汉唐时期,高句丽的王族为高姓,是以氏族名或国名为姓。唐朝以后,这支高姓的主支向西北地区迁徙,部分人迁移东北,最后抵达朝鲜半岛北部。
  三、出自姜姓,为姜子牙之后。西周初年,姜太公封于营丘(山东临淄北),建齐国。姜太公八世孙齐文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高,其孙名傒,以祖父名为氏,称高傒。一说公子高食采于堂邑,其后有高堂氏和高唐氏,后简化为单姓高氏。另外,齐惠公之子名祁,字子高,其支孙以祖父的“字”为氏,形成姜姓高氏的分支。相传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渤海高氏”,都是齐国高氏的后代。当今天下高姓多奉高傒为得姓始祖,追尊姜子牙和炎帝为远祖。
  四、源于他族改姓。中国古今的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高姓,他们是在历代的中华民族大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重要的有:汉朝匈奴句王宜冠侯高不识之后有高姓。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的祖父慕容和,出身于高句丽王族庶支,自称是颛顼高阳氏的苗裔,改姓高。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是娄氏改为高姓。北齐时,魏宗室元景安、元文遥有功,齐帝高洋赐他们姓高。唐代,来自高丽的部族羽真氏改姓高。此外,金朝女真人纥石烈氏、纳兰氏和清满洲八旗姓高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郭洛罗氏等氏族均集体改姓高。如今,这些高姓已多半汉化。
  传承迁徙先秦时期,高氏主要在齐鲁冀豫地区活动,其中有零星南下入楚者,最后抵达海南。秦汉时期,高姓的足迹已经遍布于华北、陕甘宁及苏北各地。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高姓发展的鼎盛时期。东汉后期,渤海郡太守高洪定居蓨县(今河北省景县),子孙繁昌,逐渐发展成为名扬天下的“渤海高氏”望族。南北朝时的高欢家族,即其分支。
  高欢祖籍蓨县,先祖因罪被发配戍边,定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长期与鲜卑人混居和通婚,成为鲜卑化的汉人。高欢于北魏分裂之后执掌了东魏的军政大权,高欢死后,其子高洋取代东魏称帝,建立北齐。至北齐灭亡,许多高氏被迫移徙陕南和西蜀。汉末,还有一支高氏由陇西(属甘肃)南迁滇中(属云南),最后融入当地土著,为白蛮大姓。北宋绍圣年间,白蛮首领高升太夺取了大理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高升太去世后,其子高秦明遵父嘱将王位还于段氏,自任宰相,子孙世代掌控大理国政。这支高氏的后裔历经元、明、清数代均为云南土司。
  两晋交替之际,高姓继续由黄河流域向北方和东北地区迁移,另有部分高氏随晋室南迁,在江南形成了新的望族。隋唐时期,高姓的活动中心仍在长江以北,并不断向四川和江浙等地移民。唐初,有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至唐末,又有高氏为避战乱迁入福建。五代至宋元时期,大批高姓自北方迁往江南各地,尤其是江浙一带。明末清初,高姓开始进入了台湾。
  当代高姓人口已达1200余万,主要聚居于山东、河北、河南三省,约占全国高姓总人口的31.7%;其次分布于江苏、黑龙江、安徽、山西、辽宁、湖北6个省。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占全国高姓总人口的14.4%。全国形成了渤海湾、中原、东北3块高比率的高姓聚集中心。
  族群名人高姓历史悠久,名著史册的风云人物数不胜数,主要有:春秋时齐国上卿高傒、郑国大夫高渠弥和高克、孔子弟子高柴,战国时燕国侠士高渐离、东汉大学者高诱、北魏大臣高允、东魏大丞相高欢、北齐国主高洋、隋朝宰相高颍、唐朝名臣高士廉、名将高骈和高仙芝、诗人高适、北宋大将高怀德、五代荆南国君高从海、南宋词人高观国、造船家高宣、元朝戏曲 高文秀和高则诚、明朝重臣高拱、学者高攀龙、农民起义军首领高迎祥、清朝康熙帝师和书画收藏家高士奇、画家高其佩、文学家高鹗、民国天文学家高鲁、当代著名科普 高士其、病毒学家高尚荫、有机化学家高怡生和高振衡、地质学家高振西、自动控制专家高为炳。
  姓氏古村落、宗祠和祠堂高傒墓俗称“白兔丘”,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敬仲镇白兔丘村东南隅,东临淄河。墓冢高约7米,顶部平坦,虽历经千年风雨,仍巍然屹立。1970年,墓地附近出土一件“高子戈”及石磬数枚,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傒,谥敬仲,是齐国高氏的始祖。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小白得以自莒返国即位,高傒与齐国的另一贵族国氏实为内主。
  兰州青城古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城北90多公里处的黄河南岸。北宋仁宗年间,大将军狄青为防止西夏入侵,在此构筑新城,因城区东西长、南北狭,故称“条城”。后人为纪念狄青,改称“青城”。镇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初期的古建筑49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有罗家大院、高氏祠堂、青城书院、城隍庙、东滩戏楼等。其中高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为一座四合院式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今祠内悬挂道光帝御赐高鸣桂“才兼文武”和咸丰帝御赐高鸿儒“进士”匾额。2003年,青城古镇被列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贵池石门古民居位于安徽省贵池市棠溪乡石门村。石门村四面环山,村口有白色巨石夹河而立,恰似山门,因称“石门”;全村居民以高姓居多,故又称“石门高”。据有关文献记载,石门高姓先祖于东晋时迁此,迄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现村内存留较好的古民居有16幢,其中高氏宗祠系明代建筑,祠前有一半月形池塘,寓风水之意于其中。村内民房依山叠势修建,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江南山村风韵。相传唐代处士高霁隐居于此,与好友李白、县令韦权舆同游九子山,途中吟诗联句,改九子山名为九华山,留为千古美谈。
  温州白象高友玑墓坐落在浙江乐清市北白象镇高岙村中,是明朝刑部尚书高友玑的家族墓。此墓始建于明正德十二年,依山环宗祠而筑,上下五坛,主体建筑为3座四柱三楼式神位牌楼组合而成,以高友玑为主,将其祖孙4代7人的墓碑按昭穆之制分列其中,是研究明代品官及家族墓葬制、葬俗的重要实物资料。2006年,高氏家族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齐高氏墓群俗称“皇姑陵”,位于河北省景县城南约15公里的王瞳镇和杜桥乡一带,是北魏至隋朝时期的渤海高氏家族墓群。墓群分为4个保护区,即隋庄、野林庄、大高义、李高义(小高义)保护区。据说这一带原有古墓近百座,现存封土墓10座。2001年,高氏墓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县(古蓨县)是“渤海高氏”的主要发祥地,其族发迹于后汉,下衍至隋、唐,见于史书记载的名人达百十人之多,并多集中于北魏至北齐时期。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女人20多岁很关键:100条人生哲理

      作者:张家林

      20多岁的你,可能还没有体会到,人的一生中,人脉是多么巨大的财富。当你战胜一个巨大的困难,或者抓住一次绝好的机会…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在西安慢慢地读懂城墙

        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

      • 氹仔:都市里的原村

        小小的氹仔,面积不到十平方公里大,不需要地图的指引,随意走上几条街巷,自然就...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