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2千米湖面、往返3万多次、撑坏了8艘小木船;如今,学生走了一拨又一拨,小木船换了一艘又一艘,而壮族乡村教师石兰松的桨声依旧。他说:“桨声承载着梦想,我要再坚守15年,直到离开三尺讲台。”
路在船上
9月7日清晨7点,小雨。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唯一的老师石兰松,像往常一样,用船桨挑着两把小木椅,又来到被薄雾笼罩的大龙湖边。
大龙洞村内泽庄屯背着书包的6个孩子,穿着救生衣,早已等在湖边的木船旁。
“韦钰妃、陈德、陈燕芝、梁宏福、梁宏珍、陈玉……”石兰松检查完孩子们的救生衣,一一点名。
看到孩子们已到齐,石兰松将小船拉靠岸,他轻盈地上了船,用手把渗进船舱里的水淘出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两把小木椅放进船舱,顺手又从岸边搬了两块表面平整的石头放进来。
“按照平时的位置,大的坐椅子,小的坐石头,大的要照顾好小的。”石兰松嘱咐。
待孩子们船头、船尾依次坐好,小船吃水深了不少,船舷离水面不过10厘米,水波就在孩子们身边跳动,一伸手就能碰到水。
“坐稳了,我们出发啦!”石兰松小心地走到船尾操起船桨,用力一划,小船离了岸。
大龙洞村下辖21个自然屯,5000多人,因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大龙洞水库,这里不少村民出行只能靠划船。
石兰松所在的刁望教学点,负责接收大龙洞村内泽庄、刁望、北乐、岜那、石盘5个自然屯二年级以下孩子就读。
从内泽庄到刁望教学点,湖面距离约2艘,小木船走一趟需耗时30多分钟。
“秋天大龙湖风很大,小船经常遇到‘顶头风’。尤其在几个拐弯地方,经常会有大风浪。无法靠岸时只能尽量稳住小船,任由风浪将小船荡到湖心,等风头过了,再将小船从湖心划回来。”石兰松说。半小时后,小船顺利到达刁望教学点下的岸边。此时,刁望、北乐等几个屯的学生已经来到学校,开始了每天的早读。
教学点距离湖面直线距离不到10米,只有一间教室,大约60平方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100多米高的石崖,将联通外面世界的道路阻断。
1985年9月,石兰松高中毕业后回大龙洞村当代课教师。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这样的周而复始:每天早上去,中午回;下午再去,晚上再回……
双语教学
因为大龙洞村所在地方多为壮族,很多小孩自打开始讲话,学的就是壮语。刚上学时,听不懂普通话。
“我就用土办法,先用普通话朗读,再用壮语翻译给孩子们听,让他们理解。”
17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被分成了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因为不通电,没有电灯,教室光线较暗。石兰松走进教室,打开所有门窗,开始了一天的教学。
“m……n……u……”随着教鞭在黑板上划过,一年级的孩子大声地跟着石兰松朗读刚刚学会的拼音字母。
“la……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