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奇状元之七最
时间:2009-12-14 02:56来源:《读者》(乡土人文版)供稿 作者:徐爱博 点击:
次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的惟一途径,而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自隋朝设立科举考试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位状元,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几位,以飨读者。 脸皮最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的惟一途径,而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自隋朝设立科举考试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位状元,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几位,以飨读者。
脸皮最厚的状元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中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
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士良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来年非状元不要。
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要!”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裴思谦说:“卑吏便是。”高锴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
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裴思谦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最自信的状元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
知县的公子很蔑视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
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位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那位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状元及第,也让你刮目相看。”
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
综观中国科举史,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
身份最高的状元
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非凡,竟一路所向披靡,进入了殿试,并在殿试中发挥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
发榜在即,徽宗怕天下士子说闲话,为避嫌疑,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点为状元。所以,赵楷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最悲惨的状元
明太祖朱元璋年在位时,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
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
朱元璋大怒,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
最受人推崇的状元
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
殿试时,康海果然发挥出色,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送皇上审阅时,孝宗也赞不绝口,声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超古绝今!”遂钦点康海为状元。
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浙江民间便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
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定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状元。
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最侥幸的状元
毕沅中状元前只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于四月二十六日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第二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
岂料就在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仔细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时,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