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家人
时间:2010-11-26 00:42
来源:《读者》乡土人文版供稿
作者:安 宁
点击:次
还没有怀孕,妻子便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孩子生下来坚决不让母亲带。因为她认为母亲没有文化,还满嘴的方言,入托前孩子的教育也是个关键问题,万一带出个土气又不懂礼貌的小孩来,以后想改都难。 所以我在妻子怀孕后,一直瞒着母亲,不知道何时才能劝妻子接纳
还没有怀孕,妻子便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孩子生下来坚决不让母亲带。因为她认为母亲没有文化,还满嘴的方言,入托前孩子的教育也是个关键问题,万一带出个土气又不懂礼貌的小孩来,以后想改都难。
所以我在妻子怀孕后,一直瞒着母亲,不知道何时才能劝妻子接纳母亲,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母亲明白我的苦衷。母亲依然时不时地打过电话来,问我什么时候才能让她有个孙子,我只能拿话岔开,说:“妈,你好好养身体,孩子不图你帮什么忙,只要你身体好我就知足了,如果你身体不硬朗,生了孩子我也不会让你带。”每说到这句,母亲总会跟我急,说:“我身体好着呢,别说看一个,就是看两个孙子我也能行!你要是不让我带孙子,气出病来我也不去医院看!”
母亲的这句“威胁”,让我愈加憋闷,看着妻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我甚至没有一丝要做爸爸的喜悦。一边是不能生气的妻子,一边是要尽孝心的母亲,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庆幸的是,有一段时间我忙得不可开交,妻子也行动不便,急需找个人来照顾妻子的饮食起居。我想如果让母亲来帮忙,说不定婆媳之间关系好了,妻子一高兴就把母亲留下来带孩子。经我一番力荐,妻子总算是同意了让母亲来做一段时间的饭,但还是坚持等生了孩子她自己带。
我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的时候,母亲反而跟我生了一顿气,说怎么不早告诉她,但随即就乐得合不拢嘴。我回家去接她,她还左邻右舍地去告别,说这一走可能得一两年才会回来。我看着满面春风的母亲,想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说服妻子让母亲来给我们看孩子。
妻子总算是给了我面子,儿子没生下来之前,一直与母亲和睦相处。可是等她一坐完月子,身体恢复了,便立刻让我将母亲送回家去。我唯有搬出母亲老了,我做儿子的要尽孝心之类的大道理来开导妻子,妻子拗不过我,而且她也吃惯了母亲做的饭,只好答应母亲留下来,但是说好了只做饭,她自己来看孩子。
自此,母亲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留下来。她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一有空闲,便坐在摇篮旁边,痴痴地看孙子,还给他絮絮叨叨地说话,从她自己的小时候一直讲到如何把我养育成人。说到动情处,还会流泪。妻子把孩子抱在怀里喂奶的时候,她就坐在妻子旁边,笑眯眯地看着他们母子,也不说话,只看,似乎还在回忆着什么。那样的温情和慈爱,常常让一旁的妻子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孩子不吃奶也不睡觉的时候让母亲抱上一会儿。母亲大约也看出妻子不喜欢她来抱孩子了吧,所以每到那时候,她几乎幸福得会流出泪来。所有我儿时用过的歌谣,又全都在她记忆里恢复,或许它们从没有被母亲忘记过,专等着自己的孙子出生的时候用。说也奇怪,每每儿子大哭的时候,任凭妻子怎么哄他抱他喂他吃奶,都不管用,但只要母亲抱起他来走上几步,他很快便会噤声,而且还会静静地对着满脸皱纹的母亲微笑。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妻子终于让了步,允许母亲隔三岔五地来抱儿子,或者推着他去小区花园里逛。
儿子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然后才是“奶奶”;他知道礼节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奶奶夹菜,然后再夹给妈妈。被“忽略”了的我静坐在一旁,看着似乎只知道笑不知道哭的乐观的儿子,还有在儿子的孝顺里红了脸的妻子,终于冲着一脸骄傲的母亲,绽开感激的微笑。
【出处】扬子晚报
【摘自日期】2010年12月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