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黄海滩涂,是个典型的水乡,沟河港汊遍布,出门就要过河儿。上个世纪80年代,老家的农村还相当落后,桥不象桥,路不象路,百十户人家居住在一个村子里,出不去,进不来,苦不堪言。 我们家居住的那个村子有好多条河,其中有一条河东西走向,有50来米宽,把村上百姓一分两半,因为没有桥,村上百姓生产生活十分不便,村里人们想串串门,访访友,虽然同住一村,近在门前,却因河流拦道而望尘莫及。那时没有船,有的村民突发奇想,用大木桶渡河,结果是桶翻人亡,制造了又一起人间悲剧。 有个脑袋聪明的村民看到门前一条河隔断了两岸老百姓,发现是个发财的机遇,全家一商量,花钱买了条小木船,在河上摆渡,运送两岸过往百姓,方便了百姓,也实惠了自己,受到了南来北往人们的欢迎。 因为有船摆渡,于是这里很快成了交通要道,每天的人流量如潮水一般,于是这户人家很快发了起来,在村上第一户建起了小楼房。可是村里人们很快又红眼了,这条可恶的河阻隔了人们,却为这户会钻营的村民打通了致富的桥梁。 说这户村民会钻营其实言过其实,实质是这户村民抓住了机遇,靠勤劳发家致富,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这户村民偏偏目光短浅,口袋鼓起来了,眼睛却不识大体,似乎这条河就是为他家而开的,要想过河去,留下卖路钱,这条河已成为他们一家人的摇钱树。有一次,一个孤寡老人走亲戚,渡到对岸,由于拿不出渡船钱,又被渡了回来。老人坐在岸上难过得直哭。于是,村里人愤怒了,大家都表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建一座桥,断了那户人家的财路。 可是在那个年代想建一座桥谈何容易,百十户人家凑起来的资金,才搭起一座简易的木板桥,人走上去摇摇晃晃,根本无法通过,有的年轻人胆大,用小板车运物资,还没走过桥中心,连人带车翻下河去,差点丢了性命。摆渡的一家人笑湾了腰。 村民们甘拜下风,拆了木架桥,还是走老道,靠渡船过河。有一年夏天,县上的县委书记带着秘书下乡调研路过这里,过河上岸时,渡工要收过河钱,秘书介绍说,这是县上的书记,下乡调研路过这里,言下之意就是这过河钱你看着办吧。谁知这个渡工跟没听到一样,瞧也不瞧县委书记一眼,冲着秘方吼道,什么书记不书记,就是皇帝老子过河也要付钱。县委书记摆摆手,秘书当即付了渡河钱。 人家说的对啊,我渡你过河,你就必须交过河钱。难道县委书记就有特权吗?过河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这个十分务实的县委书记并不是来拿官腔,耍特权,他对我们那个村子因桥的事情早有所闻,那天是专程下来调查察看的。当他看到那个渡工连他也不放在眼里的时候,他对秘书说,这个地方必须有桥,老百姓过河太难了。 第二年春天,县上来了一支建桥工程队,就驻在那个渡口边,不到两个月就架起了一座。两岸老百姓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桥建起来了,而且是一座宽宽大大的水泥桥,一片欢声雀跃。现在农村条件好了,老家那个村子的沟河港汊都建起了桥,环环相连,四通八达,人们再没受过无桥的痛苦。20多年的风雨侵浊,那座桥梁依然坚固昂然,乡亲们说再过20年这座桥也不会落伍掉队。可是那户渡工自从新桥落成后,财源干涸,生活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后来听建桥的工人说,我们那个村子本来规划就有一座桥,但不在那年建,而是五年以后的事情,为什么县里提前建了那座桥呢?就是因为那个“霸王”渡工,引起了县上重视。如果不是那个渡工的横气,也许那座桥十年以后也建不起来。所以我常在想,古人说的对,民意不可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你即使抓住了机遇,也不能走上为民服务的反面,不管你是谁,你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是你的灭顶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