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打渔张森林公园帐篷文化节”在打渔张开幕,我们应邀参加了开幕式。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中国还有“帐篷节”这么个节日,经过朋友的介绍,我才知道,帐篷节是以户外自助游、驴友为主要参与对象,通过自带帐篷等露营装备,在适合露营时节,通过户外门户网站召集,由各地户外俱乐部组织和驴友自发参与,在一适合户外的景区集中,通过一系列户外活动、赛事、篝火晚会、露营活动,达到推广和普及户外活动,加强户外群体交流的目的。 打渔张森林公园的确是举行“帐篷节”的首选之地,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集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北国水乡特色。渠首观黄区、渠西垂钓赏荷区、渠东自摘鲜果区、黄河堤外湿地区、打渔张水库区,五大景区,各具特色。野生动物园养殖的野鸡、野兔、火鸡等动物,亦允许游客捕捉并享用。黄河堤外打渔张水库,碧波粼粼,垂柳成荫,野鸭翔集,锦鳞游泳,苇草青青,鱼虾肥美,,实为不可多得的旅游休闲之处。是集观光、垂钓、科普、自摘果品、捕猎、购物等游、娱、吃、住、行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早上,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坐车往打渔张进发。来到目的地,我们下了车,漫步在打渔张黄河岸边。 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帐篷节,在黄河滩上,各种各样的帐篷,一个接着一个,摆满了黄河滩头:大的,小得,长的,圆的奇形怪状;绿的,黄的,红的,蓝的,颜色各异;有的就像一座小房子,有门有窗,有的只有一个支架,支撑着帐篷的顶部,周围空着,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有的圆圆的,就像一个蒙古包。 他们都是远道而来,有的还是骑着自行车,不远万里提前赶到这里。 我们来到这里,因为天气还早,有些人正在生火做饭,有的忙着炒菜,有的包水饺,他们一边吃,一边欣赏着滚滚的黄河水,那种惬意,真的无法形容。 眼望着这一个个帐篷,一件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中国有史以来一次最大的里氏八级地震,顷刻之间,墙倒屋塌,车毁人亡,汶川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 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支援汶川灾区人民。 那时,我还没有退休,在全国哀悼日那年,学校举行了一次募捐活动,老师和同学排着长队为灾区人民捐款,把自己的捐款和爱心,一块放到了捐款箱里。 捐款完成后,学校领导正在收拾捐款箱,一位老奶奶一手牵着她读一年级的孙子,孙子手里还抱着一个存钱罐,气喘吁吁的跑来,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绢,一层层的放开,里面都是些零票,最大面值的是五元,她抓起来全部放在了捐款箱里,接着又把孙子的存钱罐,拿过来,揭开底部的盖子,全部倒进了捐款箱。 老奶奶眼里含着泪水说:“现在,灾区人民的房子都倒塌了,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大人还可以,可孩子们怎么能行呢?请给他们先买个帐篷,让孩子们有个睡觉的地方。” 一句朴实的话语,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学校领导拉着老人的手说:“老大娘,我们一定把你的心意带上去,放心吧,有全国人民的支持,灾区人民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事情过后,我写了一首《抗震救灾》的长诗,把这位老大娘的故事写了进去, 其中的一段是: “捐款箱前,人流聚集。 一双双热情的手, 把自己的爱心放在箱里。 一位老奶奶眼含着热泪, 放进去一把人民币。 “这是我的养老钱, 能买一个帐篷,让孩子们住在里面, 我死了也值!” 一个呀呀学语的孩子, 放进了一枚硬币, “你们要交给汶川的哥哥、姐姐, 它代表我们的心意。” …… 在庆祝“六、一”联欢会上,六位老师朗诵了这首诗,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台下泣不成声。 “快看,白鹭!白鹭!”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句,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我沿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只白鹭,展开翅膀,正迎着风浪,在黄河上空飞翔。 望着眼前滔滔的黄河和一个个帐篷,我情不自禁的朗诵起了艾青写的诗歌《帐篷》:“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活动的家……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是啊,这里原来的确是一片荒凉,现在却变成了旅游胜地,将来会越来越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