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耿,姓耿名直,全称耿直。
其人名副其实。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是单位公认的、出了名的老耿直。
老耿生在旧社会,没得多少读书机会;文化不高,能力不是很大。但他不为名、不为利,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一辈子也没当上个什么正职领导,更遗憾的是,就差那么几个月时间,没赶上离休那道杠。
老耿干环保工作,总把工作置于首位,干起来不要命。没白没黑、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就因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终于积劳成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得了胃癌。
后经住院手术治疗,几个月便恢复健康。接着又进入了“工作狂”的角色。有人劝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首先应把保护好身体放在第一位。他明明知道这些劝说有道理,可工作起来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因工作成绩优秀、突出,几乎年年被评为单位、系统甚至县里的先进工作者。有次先进工作事迹报告会上,老耿侃侃而谈,不无幽默地讲:“都说癌症是不治之症,有人问我咋恢复的那么好?那是因为我掌握了‘恐死转移法’。也就是说,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去想什么死活的事。即便晚上睡不着觉,也应多多考虑工作中还有哪些问题和困难,怎么想办法去解决、处理和克服,把死神推得远远的,直至万丈深渊!”
那年手术后,老耿去有关单位报销治疗费。按情况规定,原则上应是实报实销。可因当时县里财政困难,又以小规定暂报一半。就这样,老耿只好把暂不报的一半、4000元单据抓在手里(其中有单位暂时垫上的1000元)。因他了解县里经济状况确实不好,所以什么话也没说。
手术后的第二年。据说上级纪检部门下发文件,明确提到党员、干部一律不准以任何理由借贷公款,凡此情况,必须限期归还。
耿直本来手头很紧,觉得自己是老干部、老党员,理应无条件服从党的指示,遵守党的纪律。所以只好东奔西跑、走亲串友,好不容易凑足1000元,如数归还了住院时暂借的那笔公款。
光阴荏苒,时间飞快。老耿也光荣地办了退休手续。至于那笔暂未报销的款项,他因一直体谅县里经济不发达,财政不景气;也就一压再压,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直到2008年,县里面貌大改观,方方面面都有明显发展,经济状况一天天好起来,但他对那笔未报之账仍是犹犹豫豫。
还是家人沉不住气了,旁敲侧击地说:“再不去找找,把那个账报了,等你死了,人家也不会来找你的!再者,听说有的机关、干部讲究排场、阔气,买豪华轿车、建高级楼堂、公费旅游、大笔吃喝公款,难道这么几个钱还报不了?……”
在家人反复鼓动、催促下,老耿才硬着头皮、不好意思地去找自己本该找的事儿。他一次次地跑了很多机关、部门,但事情并不顺利。得到犹如手续不完备,证明不齐全;时间太久了,旧账不好查找;历届领导换了不知多少茬,有的不知去哪里了;现任领导对当时情况不了解,很难一时做出决定等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理由、答复来搪塞、应付、敷衍,意旨就一个,不好办。
正因为他是耿直,越是这样,老耿也越是较真起来。他带着年老体弱的身躯,反复上访、交涉、咨询,最终也没得到个明确答复。
可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天,听说老耿突然病故。他毕竟是老干部,一生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又加他为人正直、诚实、厚道,前去参加遗体告别的人着实为数不少。
事后,听说他临终前留下了遗嘱。经进一步了解,内容如下:人老了,是必然规律。我的一生,所作所为,问心无愧。我那笔医疗费,无论如何,还是应该报销,因为当时在规定之内,请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倘能报销,建议以“一个老干部”的名义捐给贫困地区儿童,让他们有条件上学,好好读书,将来更好的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钱要用在当处,这样,总比被那些腐败分子无故挥霍了好的多!
……,……
遗嘱人耿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