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又把她的宝贝——河南省委为全省50年以上党龄老党员颁发的中原先锋“七一”纪念章拿出来让我看。其实,去年回家,她老人家已让我看过并恩准试戴了。老母亲再一次让我看她的宝贝,大约是健忘更有点炫耀的意味吧。 母亲已经90岁了,土改时就参加了工作,当时,她生活的小镇上女孩子都是不敢出头露面的,而她性格豪爽,勤劳吃苦,又有文化,很快就当上了妇救会主任,由于工作卖力,1953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此,在家乡那个小镇就成了名人。 我小的时候,随当兵的父亲住的是部队家属院的平房。夏天的傍晚,门口的大杨树下,邻居的阿姨们在树荫下忙着给孩子们织毛衣、做针线活,准备过冬的衣物,母亲却领着我们姊妹几个读小人书,讲故事。以至到了冬天,邻居家孩子穿的都是人家妈妈在夏天赶出来的时髦的带气眼的条绒棉靴,而我们家不分男女,一律穿的是部队的大头棉靴,老大穿小了老二穿,依次延后,因排行老四,等到我穿时,那大头棉靴早已是破得到处开花了。 母亲在生我那年,为了照顾孩子,离职做了家庭妇女。我7岁时,父亲受一点社会关系牵连被下放到河南省军区“五七”干校。家里7口人,生活压力大,于是母亲又重新参加了工作。对于这段经历,她既有怨言,又感到自豪:如果不离职,自己在事业上会有更好的发展,退休工资会更高;因为养育了我们姊妹5人,并且我们各自的工作也算出色。记得儿时她常常教育我们,要独立,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她一再叮嘱我们姊妹几个:“求别人、投亲戚,不如自己立志气!”其实就是要我们自小养成自立、自尊、自强的性格。 母亲喜欢看书,上世纪80年代初,张扬的小说《第二次握手》风靡全国,已经50多岁的她像年轻人一样,看了好几遍,还极力向我推荐;到了上世纪90年代,她喜欢读名人回忆录; 现在呢,每天看报纸和《老人春秋》杂志,新闻联播更是每天必看,看完还要和家人讨论。国内、国际形势她都关注,说起“三农”问题、楼价虚高,还有叙利亚、阿萨德来,头头是道。她耳朵已经听不大清楚了,我也不愿意和她讨论这些问题,她也不生气,就拉着我老公,依旧基本是一个人说得热火朝天的。 母亲心胸宽广,眼光长远。由于她没早嫁人,选择了参加工作,才有幸后来遇到我父亲,—个帅气、有才并且在1955年被授过军衔的军人;由于儿女小时候她没有费时间去做针线活,而是教大家读书、讲故事,也使我们没穿过带气眼鞋子的几姊妹以见多识广受到大院孩子们的喜欢。 母亲离职后又参加工作时已43岁了,很多人劝她在家带孩子算了,但她却固执地一直干到拿到了退休工资,遂成了当时不参加工作的随军家属们羡慕的对象。由于她爱读书学习,不仅在90高龄还头脑灵活,而且影响了她的子孙们,我们几姊妹每家都有几个装满各类读物的书柜,下一代的5个孩子均以硕士学历毕业于211或985院校。 母亲还是个真诚善良的人。她说一个人如果不实在,以后就没人愿意搭理你了,因为大家都不傻。她还怜惜可怜的人,我们小时候,经常会有人上门乞讨,她不光给吃的,还送人家旧衣服。这些年,早没有上门乞讨的人了,她就把行善之心放在了大门口从乡下来卖瓜、卖菜人身上。炎热的夏天中午,给人家端一大海碗拔水(面条煮好后在凉开水里过一下)爽口的鸡蛋捞面条,人家为了答谢要送她西瓜,她就幽默地说:“我又不是卖饭的。”巧妙地婉拒了人家的好意。 这些年,母亲尽管年事已高,但每次离家后又想起她老人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家风是什么?每家都有自己的家风吧?而我们家的家风更多来自于母亲的影响。这家风就是:一是要记得感恩——母亲经常说要感谢共产党让国富民安,她常说国外多乱呀,天天打仗的,哪像我们国家,人民幸福,让她老有所养,并且党组织也没忘记她这个老党员,给她发了50年以上党龄纪念章;二是努力工作,要自立、自强——她常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家庭幸福,尤其是女的,最不能守在小屋里做家庭妇女;三是要坚持学习——只有学习脑子才不会生锈,有文化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四是要诚实、善良——她常说,有因就有果,做人多积德行善,不坑人、不骗人,就会有好报。 眼下,90岁的母亲对于现在的生活特满足。她很有气势地花着自己的退休工资,看到儿女们家庭幸福、子孙学业有成,在院子里享受着众人的羡慕、夸奖,并且还得了一枚许多老太太都没有的奖章,因此,日子里总是笑眯眯地。而想到晚年幸福的老母亲,我的心里也有无限的甜蜜与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