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茫茫,人生聚散无定。
情缘深深,最是少年心性。
1
马千里曾用名为马户和马不舍。
事情是这样的:马千里出生后,他父亲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马户。
为什么叫马户呢,农村人有个认识,小孩起名要起贱名,一来是认为起贱名的孩子不招鬼神嫉妒,好养大成人,因此,农村里尽有些叫“狗蛋”、“狗剩”、“狗娃”、“狗唚”之类名字的人;二来是认为名字和现实往往相反,叫什么富的人其实也不富,叫什么贵的人也不贵,叫什么善的人其实也不善。城市人有文化,给孩子起名也讲究,城市人起名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愿望。有的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栋梁之臣,就有了“良弼”、“相臣”、“国栋”之类的名字。有的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才学出众的人才,就有了“俊秀”、“时俊”、“三元”之类的名字。有的希望孩子长大后能继承优秀的道德风范,就有了“明德”、“玉朴”、“五存”之类的名字。
马千里父亲给儿子起名叫马户,觉得叫马户(胡)的将来未必马胡,很可能精明呢。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家乡叫贾户,给孩子起名叫马户也是为纪念家乡,希望孩子将来为官为宦之后不忘乡绅的意思。
那马户这个名字为什么以后又改为马不舍呢?听说马户这个名字闹了这么个笑话:
那马千里入私塾读书时,老先生叫一个弟子把新生名字写个花名册呈上,先生上课时好根据花名册来认识一下学生,以便尽快熟悉自己的学生。谁知道那个学生把马户两个字写得挨得太近了,及乎写到一块了。
这样一样,那马户的名字就变成了一个字:“驴。”
老先生上课时对号唱名,当念到马户时,竞念了一个驴字。
然后又自言自语说:“还有叫驴的吗?”惹得几个童真无邪的孩字哄堂大笑起来。
当然那老先生又马上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马上改口说,是叫马户吧?
这时马户已羞的满脸通红。
马户回到家里可又哭又闹起来了,他老爹一听原委,也觉得自己给孩子起的名字很是不妥。
没有文化,目不识丁,怎么办呢?
马户的爹提了两斤红枣来找先生,求先生务必给孩子再起个名字。
马户他爹来到老先生住处时,那老先生正在那儿摇头晃脑拉着长腔诵读荀子的《劝学篇》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当老先生知道要他给马户起名时,手捻黄须,哼唧了半天,还是一脑子的《劝学篇》,从其中跳出不来。
那老先生思路狭窄,才疏学浅,搜索枯肠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就说叫“马不舍”吧,这名字出自名典呢!
于是马户改名为马不舍。
谁知这帮孩子念了几卷书后心智渐开,又拿马不舍的名字开起了玩笑。
开始是赵琪摇头晃脑说:舍者为屋也,马舍者为马棚也,马棚者实马圈也!
最刁钻的胡良善还套着《论语》上的话念个不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马圈自远方来不亦驴乎……”
马千里觉得这名字问题真给自己带来了奇耻大辱。
马千里想到要自己给自己起个响当当的名字。当他们读到《伯乐相马》时,马千里经过思考,决定改名叫马千里。
一天,马千里准备了半块板砖,当先生来上课刚在师位坐下时,马千里举起了右手。
先生问:“何事?”
马千里站起来庄严宣布:“从今天始,我,本人,改名叫马千里!那个要是再胡乱叫我,我就用砖头拍他脑袋!”
说着马千里举起早己准备好的半块板砖:“我说到做到,决不手软,勿为言之不预也!”
听了马千里庄严的声明之后,先是举坐愕然,看到马千里手中的板砖,个个胆颤心惊!
老先生见此情景,首先正重宣布:“好!好!马千里,一个好名字!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自今日此时始,该弟子改名为马千里,有再以名字戏谑者,吃了板砖,自作自受!”
“好!好!好一个马千里!极是!极是!”众人齐声喝起彩来。
事后,最是轻薄的赵琪和胡良善,围着马千里一口一个马兄、千里兄地叫个不停。
那赵琪在学友中年龄最小,最是机灵,他特意从家中带来两支上等狼毫,送给马千里,以示友好。
那胡良善也常从家中带些瓜子干果之类的东西馈赠马千里。
马千里也投桃报李,这样一来二去,三人竞成好友,以至成为密友,后来三人竞仿桃园刘关张,结为金兰之好,马千里为大哥,胡良善为二,赵琪为三。
其实孩提时期青春年少,人性纯真,最容易产生友谊,人若至中年以后由于利害得失的原因,受利益驱使,其友谊多存相互利用之心,再难得一个真字!
马千里不惜挑动干戈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却意外收获的是一生的友情。
此后马千里的名字终于叫响了。
马千里念了几年私塾,读了几卷圣贤书,不过识得些字,到底因家财不雄,难奉尊师束修而辍学回家。
那马千里也不懊恼,便在家里帮老爹种地,过起了半耕半读的日子。
那马老爹每日早晨必要马千里执卷诵读,因此那农家小院就不时传出马千里读书的声音:“……秩秩斯干,悠悠南山……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马老爹听着这读书的声音,心中格外惬意,觉得总算圆了自己“耕读之家”的宿愿了。
马老爹很为家有识文断字人而自豪,岂不知: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2
马千里读书不多,主要原因还是他的眼睛出了毛病。
据马千里说,他的眼睛出了毛病是因为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看看马千里己长大成人,马老爹觉得应该让马千里出去历练一番,经过一番奔走,马老爹终于送马千里到舞镇一家粮行学“相公”(方言,即学做生意的学徒之意)。
这家粮行虽然做的是粮食生意,但也收购黄豆、芝麻之类的东西,为舞镇几家油坊供应原料。
那粮行老板既然收了马千里做徒弟,便叫马千里负责到舞水北各村收购油料。
一日早起,马千里牵着一头大叫驴(公驴),驴背上搭着两条口袋,手里提了一杆秤,从粮行出发往河北岸走村串户,收购芝麻。
马千里走到山陕会馆大门外的广场时,看到一个看相的老者在摆摊看相。
因为时辰尚早,来舞镇赶集的人还不多,因此双方目光不期而遇。
马千里见那看相老者,身材矮小,又黑又瘦,下巴上一撮稀疏的山羊胡子,贼眉下两只鼠眼却又黑又亮。坐在一张破桌子后,桌旁竖着一块招牌,居中写“麻衣神相”四个大字,大字两旁还两行小字,看不真切。
马千里遂往老者近处走了几步,细看那招牌上的两行小字,见是:“子孙行善,祖宗作恶,债偿福至;子孙作恶,祖宗行善,荫尽祸来。”
马千里正在品味这幅对联,觉得颇有深意。
不意那看相老者端详了一下马千里却开口说道:“年轻人,眉间煞气黑重,今日有大灾大难,不死亦伤呀!”
马千里觉得这是看相人故弄醵头,加之自己有事要办,即付之一笑,权作答礼,然后牵驴而去。
马千里牵着驴来到舞水边,上了石板桥。
由南至北行至桥中时,正遇一人牵一草驴(母驴)也走到桥中,那叫驴见了异性,春情勃发,“啊呜!啊鸣!”昂首高吼起来,如无人干预,凭那畜牲的意思就要春风一度了!
马千里双手用力死命拉住,拽向北岸。
当马千里用力拉驴的时候,手中秤锤从秤杆上滑落,“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那秤锤掉进水里之后,应该是转眼沉入水底,说来也怪,那秤锤没有沉入水底,却像个葫芦在水上悠然飘了起来!
这几天舞水涨腻,水面离桥面相距不逾一尺,若弯下身来,伸手可及。
马千里正要蹲下身来伸手去捞秤锤,心中却怦然一动,想起早上看相人的话,霍然明白:这秤锤是一铁疙瘩,何以入水不沉?所以不沉者,下面定有一淹死鬼托浮着它,你若伸手去捞,它必拉你下水以作替身,自己好去投胎了。
马千里想到这里不禁浑身起了鸡皮疙瘩,根根汗毛都竖起来了。
“嘿嘿!等我把驴拉到北岸再来捞你吧!”马千里对着飘浮的秤锤说。
“仆堆”一声,那飘着的秤锤沉入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