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东原有个桥南镇,桥南镇东北一公里有个村,地处峪道,所以取名曹峪村。然这个村现在多数人家都姓杜,却没有一家姓曹的。
其实,曹峪人原本姓曹,是一个大家蔟,大大小小好几十口人。只因出了个皇后曹娥才使曹家遭遇灭顶之灾。
传说宋代,曹家就人丁兴旺,家大业大。曹家弟兄两个,老大是个本分人,在家务农。老二读书有成,后来留在京城做生意。弟兄两都已成家,且都有儿有女。遗憾的是老二虽然生意做的不错,却生了一个不如人意的女儿曹娥。这曹娥长的倒不错,瓜子脸,丹凤眼,人也聪敏。可不知为何此小就是个癞痢头。其父忙于经营,无暇照顾,加之如此模样对于在京城稍有名声的曹老板来说有失体面,就把她送回老家交由其哥嫂代养。
哥嫂自有儿女,自然对曹娥看不到眼里。平日里对曹娥十分的刻薄,百般虐待。饭菜都是自己的孩子吃过才给曹娥吃,衣裳也是穿自己孩子穿过的。不仅如此,婶娘还让曹娥干家务活,每天不但早早的去放牛,还要纺线织布。
说来也怪,曹娥尽管一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干活,可她从没叫过苦,也毫无怨言,整天乐呵呵的,每天照样出去放牛,纺线。而且不管婶娘让她纺多少线,她都能把活如数干完。就是回来没有饭吃,曹娥也不在乎。这让婶娘感到十分惊讶。
一天,婶娘出于好奇,就在曹娥拿着棉花,赶着牛到坡上去放牛的时候,她就偷偷的跟着后边。到了坡边,眼前的情景让嫂娘惊呆了。只见曹娥,把牛放到山坡上去吃草,然后把棉花一绺一绺地挂在山坡的酸枣刺上,自己却跑到一边玩抓石子去了。顿时,满山坡便响了呜呜的防线声。不一会儿,曹娥就开始收挂在枣树上的线锥子。后来人就把这个山坡叫车箱子。这还不说,更让嫂娘惊奇的是,收完线锥子,曹娥顺手拿起身边的的一块白石头就像吃馒头一样的啃起来,而且吃的十分香甜。看到此情景,婶娘心里觉得这曹娥并非凡人。
从此,婶娘对曹娥不敢小视,稍微有点收敛。就这样,曹娥一天天长大,出落成一个大姑娘。然令人生厌的还是那个癞痢头仍然没有好转。
就在曹娥十六岁那年。一天,曹峪村来了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好不气派。一下子轰动了全村上下,人们不知出了何事,纷纷跑出家门去看热闹。曹娥也不例外,也想出去看看,谁知她刚要出门,就被婶娘拦住了:"就你这模样还往人面前显华啥哩,好好在家里待着,我出去看看,有啥回来告诉你还不成?"可曹娥不愿意,执意要出去。婶娘就拿起擀面杖威胁说:"你不听话,我就打破你的头。"说着,一擀面杖就打在了曹娥的头上。曹娥只觉头轰的一下,她下意识的把头一摇,不料头上的癞痢痂一下子脱落了,一头乌发像瀑布般地散落下来,曹娥霎时就貌如仙女。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把婶娘看的惊呆了,手拿擀面杖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几个人进了门。婶娘一看,原来是曹娥的父亲回来了。就不好意思的撂下擀面杖,忙招呼他们进屋就坐。曹娥的父亲感谢哥嫂多年来对曹娥的养育,说是如今孩子大了,要把她带回京城,说着,就吩咐手下给哥嫂就留下一些银子。带着曹娥出门上轿去了。
曹娥一走,婶娘如梦初醒,她担心曹娥在其父面前数说自己的不是,就想叮咛她几句。刚说了一句:"姑姑,等"可是已经迟了一步,曹娥已跟随父亲上了轿,顿时,一阵急火攻心,变成了一只斑鸠,不停的叫着:"姑姑--等。姑姑--等。"然而,不管它叫的如何凄惨,曹娥还是头也不回的走了。
曹娥进了京城时间不长,正赶上皇上选妃。曹娥以出众的才貌被选中,从此,过上了荣华富贵,衣食无忧的黄宫生活。后来,由于曹娥的相貌和心计,她力压群芳,被宋仁宗立为皇后。其哥哥也一步登天,在曹娥的推举下在朝廷做了大官,这就是以后的曹国舅。
后来,这曹国舅依仗曹皇后的淫威,在朝廷专横跋扈,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图谋不轨。曹皇后多次劝说哥哥不成,自觉无颜再见皇上,就自缢而死。这事被皇上知道后,龙颜大怒,下令对曹家满门抄斩,诛灭九族。
这天,朝廷派人来到曹峪村,凡见人便问,只要姓曹,格杀不论。顿时,小小曹峪村尸体遍地,血流成河。人们四处逃命,无奈官兵奋力追杀,难以幸免。
官兵从早杀到晚,眼见得全村人已赶尽杀绝,就准备回京交差,刚出村,迎面看见一男一女走了过来。劈头就问:"来人何姓?"
原来这一男一女刚赶集回来,他们已经知道了消息,见官兵问话,一时没了主意,正犹豫间,忽然看见一只野兔跑了过去。他们也不说话,只是用手指了指那只急急忙忙逃走的兔子。
官兵以为他们姓杜,就放过了这一男一女。这才使曹姓的人才留下了这个根。打这以后,这一男一女就在曹峪村繁衍生息,直到现在。不过,不知是出于对曹国舅的怨恨,还是当时因兔子救了曹家人的命。从此以后,曹峪人改姓杜了,也没有人愿意姓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