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齐桓公于公元前684年春夏之交时,带领三十万大军由国都临淄发兵,一路南下,企图一举征服鲁国。地处曲阜的鲁庄公得到军情后,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量对策。这时,深具谋略的鲁国人士曹刿自告奋勇,请求随鲁庄公带兵出战。 得到军令,曹刿带领三万将士,由国都曲阜出发,一路向北,旌旗猎猎,鼓角争鸣,日夜兼程地赶往齐鲁两国交界的莱芜战场。一天,曹刿带领军队进入了莱芜境内、一座名叫“雁翎关”的山谷中。“雁翎关”就像一片大雁的翅膀,南北走向,斜插在深山峡谷中,方圆百里无人烟。曹刿横刀立马,带领大队人马,披荆斩棘行进在窄窄的山道上。此时,正值初夏季节,太阳像个燃烧的火球,悬挂在半空中,耀眼的阳光像怒射的利箭,照耀在急行军的将士身上,戴盔披甲的将士,渴死的、累死的不计其数。经过五个昼夜地攀爬前进,终于走出峡谷来到了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人困马乏,饥渴难耐,曹刿急令部队安营扎寨,并亲自带领一支人马在村中寻找水源。之前,村中老百姓看到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正向村中杀来,于是跑到附近的山里藏了起来,静悄悄的村落,没有一点声息。曹刿和他的士兵在窄窄的村巷里,正感到无助时,一抬头,远远地看到村落的东南角,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似一把硕大无比的绿色大伞支撑在村庄半空中。他两眼放光,带领士兵一路小跑,来到了大树下。正巧树下有一口八丈深的水井,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正在吃力地用一只木桶提水。曹刿不由分说,三步并作两步跑来到井旁,一把夺过老太太手中的井绳,几下就将水桶提将上来,嘴对着桶口猛灌起来。老太太见状,趁曹刿不注意,用手一下将水桶打落在地上,曹刿正要发怒,老太太急转身离去,消失在村巷中。营中的将士们,听说村中有水井后,争先恐后地跑来,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井口等待饮水。 这时,那位提水的老太太不知又从哪里冒了出来,只见她右手提着个盛满麦瓤的篮子,佝偻着瘦细的腰身,从人群的空隙中挤到井口边,趁着将士们争水的机会,一下将篮子和麦穰倒扣在了水井里面,篮落穰散,天女散花,白花花的麦瓤“哗”地一下,就将清澈的水面全部覆盖住了。嗓子冒火、因缺水几乎要休克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幕后,不由分说,几把利剑同时刺向了老太太的腹中,老太太嘴角含着微笑,慢慢地倒在地上…… 因井水的表面布满了细碎的麦瓤,将士们虽然舌唇干裂、嗓子冒烟,但还是耐着性子,一边吹着到嘴的麦穰,一边呵着气、小心翼翼地喝着清凉甘冽的井水。 曹刿和鲁庄公率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苗山镇)将齐军打败逐出鲁境后,除留一部分将士戍守边关外,其余均凯旋归来。当时,已进入盛夏季节,有道是:滚滚热浪蒸世界,高温磨练英雄。烈日炎气罩天空,青山在瞌睡,水汽正升腾。将士们冒着烈日行军,中暑无数,嫣儿吧唧地朝着鲁国的都城前进。当他们再次路过先前喝水的那个小山村时,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般,丢盔撩甲,袒胸露乳地跑向井边,一边将冰凉的井水兜头浇将下来,一边狂饮起来。待鲁庄公和曹刿赶到时,成堆的士兵抱着肚子痛苦地在地面上翻滚着...... 高温下,将士们只图一时的痛快,浇了、喝了太多冰凉的井水,体温骤然下降,消化器官急速降温,打乱了体内平衡机制,导致了大脑、心脏及肾脏的血液一下停止了流动,待军医赶到时,也无可奈何,回天乏术,眼看着大部分将士在痛苦挣扎中死去…… 此时,曹刿的脑中闪现出了老太太向井口里撒麦瓤的镜头,似乎明白了什么。当初,假如没有老太太“使坏”,现在脚下的土地可能已成为齐国的土地了。他懊悔不已,为感谢老太太的爱国精神,特在村口建造了一座“娘娘庙”,安排工匠用巨石给老太太雕刻了一墩石像,后将石像恭恭敬敬地安放在“娘娘庙”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