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要亲自操刀删改《孟子》?
时间:2010-10-30 11:39
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佚名
点击:次
明朝开国之初,人才奇缺,朱元璋在登位的次年,即洪武二年(1369年)诏全国府、州、县兴办学校,几年下来,颇见成效。据《明史?奄志》记载,虽然是穷乡僻壤,也都有儿童入学,弦歌之声不?,为唐宋以来所未有。朱元璋很重视教育工作,他多次申令全国的士子非
明朝开国之初,人才奇缺,朱元璋在登位的次年,即洪武二年(1369年)诏全国府、州、县兴办学校,几年下来,颇见成效。据《明史?奄志》记载,虽然是穷乡僻壤,也都有儿童入学,弦歌之声不?,为唐宋以来所未有。朱元璋很重视教育工作,他多次申令全国的士子非四书、五经之书不读,孔孟之书又必须以朱熹之注为准。
马上可得天下,但马上不能治天下。明太祖朱元璋深谙此理,他夺取天下后,十分注重学习,在圣贤书中寻求治国之道。当他翻自《孟子》卷四《离娄章》时,龙颜大怒曰:“这老儿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因为这一章里,有这样一段话: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称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称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称视君如寇仇”。
好一个胆大包天的孟轲,竟敢鼓动人们在皇帝对待他们不好时,就把皇帝当作仇敌贼寇,那还了得。《孟子》中记载了孟子时常在各国的国君面前,直言告诫,从平民的角度告诫国君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朱元璋看来,这有伤国君的尊严。特别是孟子的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是让这位大明开国皇帝怒不可遏:民贵君轻,成何体统?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帝一发怒后果就严重了,他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居然罢免了孟子千百年来在文庙里和列位大儒们吃冷猪肉的资格,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不得配享(旧时中国的文庙多以颜渊、曾参、于思、孟轲配祀孔子,其中颜渊、子思居孔子的右边,曾参、孟轲居孔子的左边,统称四配)。并发狠说,诸大臣“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
孟子认为,要为民所想,不要把人民厌恶的东西强加给他们。“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把这种“以德服人”的政治称之为“仁政”、“王道”。相反,孟子把“以力服人”称之为“霸道”、“暴君”。“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天子若“以德服人”,就是“仁者”,而仁者则是无敌的。“得道者多助”。孟子民本的思想,怎么能被正欲通过强权建立朱家千秋大业的朱元璋所容?所以厄运降落孟子成为必然。
可偏偏也有不怕死的读书人,一个叫钱唐的士子还是毅然上疏,反对皇帝把亚圣打入冷宫,明知劝阻皇帝有杀头之罪,仍然入朝抗旨劝谏,他说:“臣为孟轲而死,死有余荣。”(《明史?钱唐传》)说罢,让人抬着事先准备好的棺材,袒着胸,抱着必死的决心,向皇城奉天殿方向走去。
进入奉天殿,朱元璋果然命御林军卫士杀气腾腾地引满弓,等着他的到来。见到钱唐视死如归的模样,朱元璋更加恼恨,便真的让卫士连射了好几箭。钱唐的左臂、右肩、胸部都中了箭,被射倒在朝堂上,但他仍然挣扎着向皇帝座前爬去。
朱元璋看钱唐“情辞剀切”,不禁“为之感动”,他不仅没有因此而治钱唐的罪,还命令太医仔细地为他治疗箭伤。再加上朱元璋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的第二天,就有主管天文的官员奏报说文星黯淡无光,朱元璋心生疑虑,认为是上天在示警。不久,朱元璋又下了一道谕旨:“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算是极不情愿地把孟子的牌位又请了回去,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一切待遇。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对此有记载。
对多有“非臣子言”的孟子,朱元璋终究是耿耿于怀余恨难消,于是命令臣下“删孟”,并且他自己也亲自上阵,将上述那些光彩夺目的名言尽皆删去,共砍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70多条,编就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
朱元璋未曾料及的是,他的这本《孟子节文》,并没有长久流传下去,甚至到他的儿孙接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强力提倡了。后来,也就渐渐湮没无闻了,刘继兴考证,现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鲜有人读。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任何倒行逆施,都挡不住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哪怕你是权倾天下的皇帝,也只能落得“徒增后人笑耳”。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