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后期,王朝积贫羸弱,边患常年不断。宋钦宗捡了他老子徽宗逃兵祸避难的落儿坐了皇帝。开始,他也想重振国威、刷新气象。登基不到一月,他下令全国选贤,这就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刘驸马。那年国家选贤,依例三试取才。前两试刘驸马都是一蹴而就,半场交卷,这引起了当时主考李刚的注意。李大人是主战派,他看了刘驸马二试“考论”的卷子,不由暗暗叫好,内心打定了主意:点刘生为状元,着力培养,为国家造一栋梁。可自古英雄多磨难,刘驸马三试“考策”的卷子出了问题:他在卷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以宋室之大,受辱于荒蛮琐屑,岁币靡钱,若以身饲虎,不亦痛乎?行文时由于心情激愤,“宋”字头上的那一点着墨太多,墨汁渗透纸背粘于案上,交卷时,那点粘在了书案上,试卷上就留下了一个窟窿。按说这也没啥,文章行云流水、剥事析理入木三分,理当划为一等。可麻烦就出在了“宋”这个字的特殊上:“宋”字少了上面一点,岂不是讥讽“宋室无头”吗?李刚大人面对试卷一筹莫展,他知道,不仅钦宗很着迷于这种所谓的“天意”,而且那些“投降派”们也正等着这样的“炮弹”呢,他们会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刘生一旦落入这样的“文字狱”,别说前程,只怕性命也难保啊。
三更天了,李大人还是辗转难眠,他一会躺下,一会爬起来,桌子上摆着刘驸马那张令他赞叹又惋惜的试卷。将近黎明时分,李大人迷迷糊糊做了个梦,仿佛有个人推了他一把,说道:还不去批刘生的卷子,早朝别耽误了他的状元!李大人一骨碌爬起来,鞋也没穿一步跨到书案前,他惊呆了:那卷子上的窟窿不见了!大人揉揉眼,定睛再看,窟窿确实没了,“宋”字头上那一点浓墨重彩,明明白白就印在卷子上呢。他还不信,用手去摸那点,猛的,他又呆了:那哪里是“一点”啊,那是十几只蚂蚁正好趴在窟窿所在的位置上!他身子顿时软下来,一下瘫在椅子上。他狠狠地抓起试卷,又狠狠地摔到案几上,仰天而叹:刘生呐,一点误身,一点误国啊!
远处鸡鸣声传来,大人整顿衣衫,要上朝了。
将要离开书房时,他又留恋地回头看了那张卷子一眼,不曾想,他再一次惊呆了:那些蚂蚁又趴在了窟窿所在的位置上!他忙拿起卷子换个地方,蚂蚁很快又把窟窿补上。
接连换了十几个地方,次次如此!
李大人一下子跪在地上,泪面长呼:宋室得才,才感青天呐!
钦宗听了试卷奇事,将龙书案拍得山响,“国难逢异才,是天佑我朝啊”。钦点头名之外,御赐皇亲,刘生迎娶公主。
刘驸马的状元来的神奇,他“墒沟藏身避祸”也令人感慨。
刘驸马虽贵为皇亲,可投降派并没放过他,他们抓住钦宗耳根子软的毛病,到处给刘驸马罗织罪名。一会说他是心存异志,想“拿掉宋室之头”,一会又说他是宋室灾星,在皇榜上“凿洞”会洞穿天威。靖康元年夏,金军被击退了,李大人也倒台了,朝里一片投降之声。怕丢皇位的钦宗终于听信了谗言,下了对刘驸马的杀戮令。驸马举家被杀,连公主都没能逃掉她老子那一刀。
秋雨绵绵,刘驸马一个人逃回了汶河南岸的老家。他刚踏上河沿,追兵就尾随而至。家已破,国又将亡,七尺之躯,上无门报国,下无计佑亲,不由得,刘驸马哀极而泣。
“后生,男儿有泪不轻弹,你咋婆娘似的哭鼻子呢?”身后突然传来一句很苍老的声音。
驸马扭过头,原来是一个老汉正在犁地,自己就坐在人家刚犁过的墒沟里。驸马简短述说自己了被追杀的过程,老者弯腰拍了拍驸马的肩膀,说道:“别怕,快躺倒墒沟里,我用土把你埋上,追兵我来应付”
慌不择路,驸马想也没想就顺势躺在了墒沟里。老汉赶着牛犁过去,新翻的土竟把驸马厚厚地给埋上了。
刚开始,驸马还能憋住气,可不大会,他受不了了,心里嘀咕:完了,此生休矣。嘴张不开,索性张开鼻孔,没想到一个小洞出现在鼻孔上方,很小很小的洞,可对于喘气来说,已经足够了。“这么厚的土,怎么会有洞呢?”驸马很纳闷。
大约半个时辰,外面人呼马叫的声音没了。驸马等着老汉扒他出来。可又等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外面还是没动静,驸马实在等不下去了,他手抓脚蹬,费了好大劲从土里钻了出来。一露面,他楞了:老汉没了,牛没了,犁杖也没了。更为奇怪的是,他脚下的地也没犁过,只是他刚躺的那片土是新翻的。他忙蹲下细看,啥也没有,只是一条蚯蚓在新土皮上蠕动。他猛地明白过来:刚才那气孔,就是这蚯蚓钻开的!可是老汉呢?老汉、牛、犁杖都到哪儿去了呢?
事后老人们分析说:老汉是文曲星,他爱惜驸马的才学,救了驸马一命。
放下家仇,但决不能放下国恨,横竖一死,大丈夫应战死疆场!抱着必死的信念,刘驸马投奔到了康王帐下。
刘驸马一案,康王当时本不同意皇兄钦宗的意见,但无奈鞭长莫及。而今刘驸马投到自己身边,于是他调拨了一批人马给他,并允许他招募义军抗金。
刘驸马很快聚集了四方志士数万人,转战于长江以北的抗金战场,牵扯着金军南进的步伐,给赵构的南宋政权以喘息的机会。后来,到底是寡不敌众,驸马被金军抓获。经过多次劝降不成后,金军杀害了驸马。还把他的头、胳膊砍下来挂到了城墙上……
消息传到临安,高宗赵构下令用金子做了头颅,用银子做了胳膊,厚葬了驸马。高宗对驸马的礼遇,激发了南宋初期的抗金热情,历史上出现了南宋前期的“中兴”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