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民镇有一条很古老的街道。狭长而略显破败的路面,是斑驳的碎石铺成的。一到赶集的日子,整条街就人潮涌动,十乡八村的人们就会在这条街上闲逛。或买点生活必需品,或购一些急用的农具。街道两旁是年岁已久的小青瓦房子,歪歪斜斜地相互依靠着,陈旧的木板门一扇一扇地叠着,倚靠在破落的泥巴砖墙角落。在初升的阳光照耀下,整条街显得既宁静又喧嚣。 友民镇不大,只有一条不是很宽的马路通往几十公里以外的世界,周围被群山环绕。而这条老街,就居住着镇子上大部分居民。而且现在居住在这里的,也大多是老弱妇幼,年轻力壮者,几乎都到山外打拼去了。
街的最西头左侧,开着一家饭馆兼茶铺的店子。店子的主人叫汪德贵,是一个跛子,三十年前入赘到张家的。张家原来在镇子上开有一家很出名的中药铺,虽然日子过得算是镇子上数一数二,但到了张翠花这一代,由于镇子上已经存在了十多年的人民卫生院,就渐渐没落了。张家历来单传,张翠花又有点痴呆,加上腿部有点毛病,走起路来左摇右晃,所以到了二十多岁还没有嫁出去。张老汉子就发出话来,谁愿意入赘到张家,就将自家那五间大瓦房送给谁。那时候,镇子上的人们虽然还比较穷,但对香火延续看得比命还珍贵。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后代落下痴呆和跛子的毛病。
直到汪德贵的出现,张家才有了后续故事。汪德贵那年到镇子上来,在镇子上的唯一一家小旅店住下,帮着临近的村民杀猪。山里人历来有自己杀猪过年的风俗,却不肯自己动手。这里历来信奉着一种很微妙的习惯,比如有谁家来客人了,要杀鸡宰鹅的,也会请别人帮忙,说是自家喂养的生灵自己不能亲手屠杀。所以遇到大型的牲畜要屠宰时,往往会到山外去请屠夫。于是就有了一些屠夫,会在即将过年的时候,住在镇子上,等着村民来邀请。不仅可以在屠宰当日美美地喝上一顿由农家自家酿制的米酒,吃上一顿大肉,还可以挣到一笔钱。
汪德贵原来就是一个屠夫,从小就没了爹娘,就跟着一个杀猪的过。二十五岁了,由于是跛子,加上爱喝酒,在杀猪的死后,竟然穷得叮当响。对他来说,能够吃上一顿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从来就不敢奢望有一天会有婆娘。看到他成天饱一顿,饥一顿的,就有好心人劝他到友民镇来,说在这里至少可以混碗饭吃。于是,汪德贵就来到了这里。王德贵虽然是一个跛子,但人不笨,而且屠宰还是一个好手。一把刀在他手里,像长在他手上一样,随着他右手的划动,畜生几乎没有多少的挣扎和哀鸣,就一命呜呼了。叫主人烧上一大锅开水,再一阵忙碌,整条猪会很干净地被他分解,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箩筐里。过年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年当中最重要和快乐的日子。在外奔波了一年的年轻人们回来了,带回来女人们喜欢的衣服,孩子们喜欢的零食,以及老人们喜欢的烟酒,一家子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汪德贵慢慢在镇子上有了一点小名气,也无处可去,就一直住在旅店里。后来就听到张老汉子的传言,就亲自上张家了。办完了女儿的婚事,张老汉子就将中药铺那五间瓦房交给了汪德贵。王德贵不懂医术,也没有心思去搞,干脆就开了饭馆和茶铺。那个时候,镇子上还没有饭馆和茶铺,赶集的人们都是来去匆匆。自从有了王德贵的店子,一些人就会在不是很忙的时候,坐在那里喝喝小酒,或者泡上一碗三花茶,一直到黄昏,才慢悠悠地往回赶。加上王德贵间或帮人屠宰牲畜,日子倒也过得比以前滋润多了。
时间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流过了三十年,张老汉子和翠花也先后去世,汪德贵也风光地先后将他们埋葬,带着一个儿子过日子。儿子既不痴呆,也不是跛子,汪德贵让镇子上的人羡慕了好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迁,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去了,汪德贵的儿子也出去了,留下了了包括汪德贵在内的老弱妇幼,守着各自的家。于是,养狗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汪德贵也养了两只。
汪德贵的店子前,就经常聚集着一群狗,寻觅吃客们遗留下来的骨头。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虽然老街还是那条老街,房子还是那些瓦房子,但留在家里的人们,兜里有了从外面带回来的钞票,停留在镇子上的时间也跟着多了起来。汪德贵店子里经常座无虚席,打牌的、喝酒的,热闹得很。狗们也喜欢凑热闹,跟着主人上了镇子,相互嗅着,追逐着,寻找着骨头。渐渐地,王德贵门前也成了狗们聚集的场所,连山上的一些野狗也跟着跑了过来。最多的时候,会有好几十条狗,而汪德贵也喜欢狗,常常拿了剩下的饭菜,倒在路边,看着狗们争抢,他往往会边喝着酒,边开心得哈哈大笑。狗们看见他,就会使劲摇尾巴。汪德贵甚至还收养了两条不愿回去的野狗。
镇子平静的日子就这样继续着。直到有一天,一群陌生人的到来,开始在街上架着一些仪器,比比划划着,最后牵着皮尺丈量着。于是,人们就开始猜测,这些快要倒塌的瓦房要被拆掉了,会修起来和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里一样的楼房了。过了不多久,通往外面的那条马路开始有各种机械在轰鸣,戴着黄色头盔的工人们整天忙碌着。人们开始议论了,在汪德贵的店子里,听到的最多谈论,就是有关镇子旧城改造的消息。王德贵渐渐听明白了,原来这镇子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山上还有许多古迹。只是历来身在此地的人们平时压根就没有真正去留意过。有关部门正着手将此地规划为旅游区,况且此地历来没有受到污染,是度假休闲的上好地方。
有一天,镇子政府门前贴出了告示,大意是说,一年过后,山上和镇子上的人们,都会搬迁到县城郊区居住,那里正在修建几个大型的小区,政府会根据各家的具体情况,按照政策安排人们的住房,以及今后的去向。其中,特别强调了关于本地喂养狗的问题。如果要继续喂养的,必须要到防疫部门办证,并且每到规定时间,要缴纳一定费用,注射防疫疫苗,而且今后必须圈养。这是为了以后游客的安全和环境卫生着想。
汪德贵理解透彻了,当地政府正以一切力量,将此地逐渐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无污染旅游度假胜地。狗是一个隐患,必须加强管理,如果需要,将会采取必要手段。
告示贴出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开始忙碌了。有消息说,已经有一部分人拿到了补偿款和房产证,而且还签了用工合同。合同的内容包括以后可以租赁政府修建的铺面,以及到一些酒店和度假村当合同工。于是,汪德贵就经常看到有车辆从镇子上来来往往,载着各种家什。
人们脸上露出了笑脸,做了一辈子的农民,现在也可以过上城市生活了。但他们心里又有一个心病,就是跟了自家很长时间的狗们。狗是有人性的,相处久了,就会有很深的感情。连那些野狗,最近也被一些人赶得直往王德贵这里跑。汪德贵就将它们收留了,圈养在屋后的大坝内。这些狗以前和汪德贵相处惯了,也乐意呆在他那里。渐渐地,一些即将搬迁的人家,就找到汪德贵,说要将自家的狗送给他喂养。因为办证要花很多钱,政府又规定不允许在新小区内喂养大型动物,特别是狗。平时看到王德贵对狗还不错,就送给他养。
渐渐地,王德贵家里就有了好多狗。汪德贵很细心地照料着它们,像当初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照料着,人们就说,王德贵肯定以前屠杀过多,现在开始弥补以前的罪过了。说归说,人们还是把狗送给汪德贵喂养,好像现在只有汪德贵能够接受狗们了,汪德贵向来就把狗当作他的朋友来看待。
老街开始修葺了,瓦房被推倒了。人们也住上了漂亮的新楼房。由于王德贵的再三请求和保证,政府留下那个大坝,要汪德贵尽快找到地方将狗处理好,否则会在规定期限采强行取措施将狗处理掉。
汪德贵不久就从外面叫来了两辆大卡车,上面放着几个大大的铁笼子,他的儿子开着其中一辆。又下来几个小伙子,逐渐将狗用骨头引诱到铁笼子里,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儿子一数,竟然有一百三十八条狗!临走时,镇上的一个领导对汪德贵说:“德贵叔啊,感谢你对政府工作的支持,这些狗,只要不留在我们管辖的范围内,随便你处置。”
从此,友民镇再也没有了狗的影子。逐渐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是漂亮的仿古建筑,郁郁葱葱的各种绿化,和整齐划一的铺面,以及山上豪华的酒店和度假村。陌生的游客和车辆也多了起来。原来一直从事农耕的人们,也逐渐当上了老板,做着平时在家里的饭菜,招待着外来的客人,换回来以前从没见过数目的钞票。也有的像城里人一样,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在酒店或度假村里穿梭着。
汪德贵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人说他将新房租给了来这里打工的人,跟着儿子到几百公里以外的省城享福去了。还有人说,汪德贵带着那些狗,到了一个很僻静的地方,专心喂养那些和他有着深厚感情的狗们。总之,汪德贵从此在这个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地方消失了,也渐渐被日益忙碌的人们淡忘了。
友民镇,实在已经没有可以值得人们回忆的东西了。直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才会依稀记起汪德贵那娴熟而潇洒的屠宰动作,想起每年杀猪时那种快乐的景象,以及以前在自己脚边经常围绕和在汪德贵门前嬉闹追逐着的狗们。但是,现在狗和汪德贵好久都没有见到过了,人们心底会不由自主地浮起那种宁静和安详的场景,偶尔一阵轻叹,又不得不忙着招呼客人了。现在,猪在客人们需要的时候,随时都会被宰杀,但是,已经不是屠夫,而是用一种机器了,一次可以屠宰好几条猪,又快又干净。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又过去了两年,又是过年了。已经有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到外面去了,而是在当地做小老板,或打工。有一天,一个长期在外面生活的人回来了,带回来了一个消息。汪德贵现在在省城开了一家规模很大的餐厅,他自己亲自屠宰,儿子当大厨。人们就说,汪德贵这人虽然粗鲁,也杀生,但是心眼好。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汪德贵收养了你们那么多即将丢弃的狗和野狗,这是上天对他的回报,要不,当初也进不了张家的门,让他得到了守在本地人身边令人羡慕的东西。于是,人们就问起那些狗的去向。那个人说:“你们还不知道吧?以前是挂羊头卖狗肉,现在反过来了,城里的人对羊肉已经不感兴趣了,至多在冬至的时候喝一碗羊肉汤而已。如今,肥壮的土狗在一些高档酒店已经卖到了上百一斤,而且还很难找到,现在是挂狗头卖羊肉了。城里人现在尽挑一些古怪的东西来吃。你们还不知道吧,现在城里人养着一条宠物狗,比养儿子还金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