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爱的定义 八十年代出生在农村的我,一直认为成为“小皇帝”是一件很酷的事。父母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的时候,我在家中让姐姐让着我宠着我。留在记忆里最清晰的,便是同学来我家的时候,父亲拿起笤帚让我扫地,我撅着嘴巴梗着脖子说“不扫”,父亲便嘿嘿笑着自己去扫了。 爱是什么?父亲的“嘿嘿”笑让我想起就觉得温暖。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握着话筒听着父亲的嘿嘿笑声,仿佛有看到父亲拿着笤帚指着我,眼神里尽是怜爱,顿时便感觉幸福温暖,所有心烦气躁的事情都烟消云散了。父爱不是山,不是河,不是蓝天,不是大海,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言语,甚至一个微笑,却足以给自己前进的动力,让这种涓涓细流般的爱,在每个细胞都散发力量! 中学初,辗转去了外乡读书,虽然不远,但对于交通不便的农村孩子来说,也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那时,我寄住在三姨家,一周回家一次。我的印象中,97年的农村中学是没有双休日的,所以,每周六父亲来接我,周日再送我回去。 那时的我,恋家情节很重。有时父亲没时间来接我,我便闷闷不乐,呆呆的坐在小板凳上发呆。三姨怕我上火,便弄来两部自行车,我们每人一部,她送我一半的路程,然后看着我消失在路的尽头(那里已经离我家很近了)。 三姨是近视眼,两只眼睛都接近1000度,戴着眼镜都看不清楚前面的车是对着自己开还是背向自己开,摘掉眼镜便和盲人无异了。 我回家后,母亲便忐忑不安的想着三姨该怎么回家,是否安全。有我在,至少可以做三姨的眼睛,我回家了,却不知道三姨怎样回家的,直到周日父亲将我送回,才会带回安全的消息给母亲。 三姨的家,我住了三年。三姨给我的爱,点点滴滴。我没有感动过,没有慨叹过,更加没有赞美过,我一直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直到现在,我要吃饭穿衣照顾自己时,想到最多的,不是母亲,而是三姨。吃鸡时,想起三姨炖的老乌鸡,便唇齿留香,多吃两碗饭;吃肉时,想起三姨熬的牛杂汤,鲜美,味儿重,便狠狠吞下一大口包子;没胃口时,想起三姨做的榆钱儿菜饭,清清爽爽,碧绿诱人,便出去给自己叫上一大碗拉面,就着回忆狼吞虎咽~~~~~~~~因为三姨说,吃饱才不想家,才有力气干活儿。 高中时,全封闭的校园生活把我的野心圈在这块巴掌大的地方,我郁闷,彷徨,又有些无奈。姐姐每隔一个星期就过来看我,带些我想象不到的衣服,漂亮可爱的笔记本和笔,带我出去吃各种小吃~~~~~~姐姐只大我两岁,却撑起了我生活的一片天。直到高中毕业,我的衣服,书本,生活用品,各种小玩意儿,都是姐姐一手买给我的。我像个孩子,躲在姐姐的翅膀下。 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出去买东西,看价格,看质地,讨价还价,像个抠门儿的小老太太。因为我知道,我的前半辈子,姐姐都是这样买给我的;以后的日子,我要这样买给她。生活的本身,并不复杂,就像买东西,要物美价廉。 姐妹情谊,説深便深,说淡便淡。姐姐的爱,渗入生活的每个细节,让我伸手触及,会心一笑,生活真好! 大学中,江老师的鼓励,王老师的支持,丁老师的严厉,让我的大学丰富多彩,收获颇丰。我记忆最深的,便是初入大学的腼腆与胆怯让我小心翼翼的面对陌生的广东:江老师深邃的目光,透着支持鼓励与信任;王老师更像兄长,帮我参加“挑战杯”的期间,风尘仆仆的出去买原料买试剂,提着那只笨箱子挤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丁老师要求严格,我的每篇材料,大到结构段落,小到标点符号,他都一一订正,我除了敬畏便是无限的感激与崇拜了~~~~ 这情谊,算不算爱?我们生活与工作精神动力,不正是来源于此么? 工作中,张总的宽容,马总的教诲,同事间的亲密无间,让我感觉到:家,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爱,太细微,细微到我们都忽略了它的存在。爱不会因为我们的忽略而远离,它只是默默地,默默地将这点点滴滴的生活真谛灌输给你我。 爱的定义,仅有一句话,简单又复杂。 爱的力量,无处不在。一颗跳动的心,不正是这爱的力量在维持么?亲情,友情,爱情,将我们的生活渲染的如此美好;爱的力量,便是教会我们享受这美好,感恩这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