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听里的歌曲该更新了。
进入一家自己一直很喜欢的音乐网站打算下载新歌,却发起呆来。
盯着一大堆陌生的歌手名字以及五花八门的流行音乐流派,居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只需看一眼那些歌手和流派奇奇怪怪的名字,就先从此心里产生了强烈的距离感和排斥意识。自己分明还是一个热心的听众和音乐爱好者。可是,摆在眼前的情况好像又在说明:舞台还在眼前,但是台上的歌手们根本不以我顾,或者,他们青春靓丽地挤在台前说说笑笑、唱唱跳跳、打打闹闹,自己曾经喜欢的那些歌、自己一直都想见到的那些人,不知道被这些年轻人挤到哪里去了,自己喜欢的那些歌手,好像还不至于被安排到幕后去打盹儿,好像,至少,还应该在后排而远不至于在后台。转念又想,即使在后天也不奇怪,如今,生活的磨盘转得越来越快,年轻人你争我赶地一茬茬长大,青春闪亮,英俊美丽,他们自创出来的演唱风格以及推出来的新歌比雨后的春笋还冒得快。在娱乐的世界里,在时尚的圈子里,出现这样的局面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任何力量都挡不住。如果自己和它们之间有什么疏离,也就怪不得他们和他们的歌声,只能怪自己在时代里落伍了,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而自动离开,除此而外别无选择。
可是,很不服气,很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衰老到连流行歌曲都要疏远了,也相信自己历来不是这样的人,觉得自己还能够在辈出的新人中找到曾经喜欢的、正在喜欢的和将会喜欢的,也相信自己一定会喜欢这些新人和他们的歌。
首先是接受。
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都是有阶段性的,总会经过一个由嬉而恬、由躁而静、由外而内、由疾而缓、由行而思的过程。
年轻的时候,内心很单纯,少有杂念和繁复的欲望,在生活和世界面前情感与行动都显得简单而直接、热情而主动、奔放而热烈。从人格心理结构类型上说,青年时期主要表现为强迫型和歇斯底里型人格类型,心理和行为的种种表现概括起来大多是向外、反叛、好奇、探求,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过去,对当下,对父母,对师长的谆谆教诲和善意匡正总是不屑甚至逆反。从思想观念上说,人格心理类型又处在不断的形成时期,因而难免出现波动和摇摆,有时候,人格心理类型又会出现和强迫型正好相反的情况而表现为明显的分裂型人格类型,总想从外界和他人身上求证自己想法和做法的正确性、合理性。
由于以上诸方面的原因,提前并不知道具体长度的青春期就在这样的躁动不安、跌跌撞撞、坎坷曲折中悄然离去,真像有些人说的青春和爱是捏在手中的沙,相当一部分总会无可避免、毫无知觉地流失的。等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从那个世界里走出来的时候,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人生梦想,关于少年气盛关于无所畏惧,关于改变和被改变,关于争取和失去,关于比较和权衡,关于计划和突变,真的都成了喜忧参半的记忆。在这些繁杂的记忆中,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有一些物,有一些时间概念,有一些空间概念,有一些人生体验,有一些心灵感悟,有一些完美有一些不完美,有一些无情的伤害,有一些温暖的关怀,有一些顺心顺意,有一些悔恨不已,都在过去的路上站立成一块块里程碑,每一块块里程碑都是那样的醒目、清晰。最为奇妙的是由那些里程碑划定的段落里,有一些歌声从未停息。
摸着黑到四邻八乡去看电影的日子里,印象最深的当然就是电影歌曲,那是在人的心灵和灵魂经过漫长时段的冰冷萧瑟之后,极其充满人性亮光和生活气息的绚烂、温暖、亲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增强人的生命力、激发人的创造力、并使之日趋强大的、阳光一样美好的人间音响。《庐山恋》,《归心似箭》,《小花》,《小街》,《今夜星光灿烂》,《芙蓉镇》,《天云山传奇》,《他俩和她俩》,《他们在相爱》,《黑三角》,《少林寺》……青春,爱情,理想,幻想,蓬勃的生命力,超强的创造力,都和那个光明而伟大的时代水乳交融了!
这一切,都与那个时代新颖而内容丰富的电影歌曲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那一代年轻人年轻的心里,有一些名字是永远也抹不去的:李双江,郑绪岚,李谷一,关牧村,于淑珍,蒋大为,李光曦,胡松华……那些艺术家,那些歌曲,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也塑造了那个时代的人的心灵。
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这是人生交响曲中不能忽略的主题。
当再一次有心情听歌的时候,发现,又一些年轻漂亮的面孔涌到了娱乐大舞台的前台。而那时,冲击力相对较为强劲的是来自港、台地区的歌星,刘德华,黎明,张学友,周华健,谭咏麟,梅艳芳,张国荣,张雨生,黄家驹,“小虎队”……那个时候很少有人想到买车,也没有全民参与的“麻将”之风,更没有花费半生心血来购房的艰难。那时候的城市里有许多的歌舞厅,而且,歌舞厅的生意也是非常的火爆,消费者只需花两三元钱买张门票,就可以享受轻歌曼舞的业余文化生活,那时候在歌舞厅里唱响的歌是当时最流行的港、台明星们演唱的歌,那时候人们跳的舞是当时最让人们喜爱的交际舞。听歌,跳舞,那时候那种快乐是今天人们的名车、豪宅、华服、美食换不来的,比精疲力竭地打麻将更加有趣,于身心健康肯定有益。从那时候起,人们记住了周华健的直率、乐观,记住了刘德华的热情、豪迈,记住了“小虎队”的青春靓丽,记住了张雨生的高亢、苍凉,记住了梅艳芳的美丽雅致……有一些旋律深深地融进了生命,有一些笑脸激活了灵魂,有一些场景和事件开始不离不弃与生命同行……
然而,仿佛是在一夜之间,这一切都被另一种娱乐悄然取代了,却也是一部分人能够参与的一种娱乐形式,是一种以钱财为基础的娱乐,是一种小范围、小群体的享受型和高消费型娱乐,它的名字叫做KTV。
因为它是一种近乎“贵族化”的娱乐,因为它更具有时尚意味而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因而,仿佛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少男少女们特别喜欢光顾的娱乐,对失去大众化娱乐的中老年们来说,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跳舞听歌的场所,而是心灵寄托的极好环境。歌舞厅没有了,到处都是霓虹灯闪亮音乐震耳欲聋的、高档水酒饮料相随的KTV豪华娱乐会所,一大部分人实在没处去了,只好就去打麻将。
对了,自己和许多人就是在这个时期无可奈何地离开歌舞厅、离开娱乐生活的。
粗略一算,大概已是十几年时间过去了吧。其间,虽然有家庭、工作、子女等方面事务的牵绊,但也没有完全离开过娱乐世界,并没有和具有活力的生活完全隔绝。但有闲暇,并且心境还算不错的话,也听,也唱,这样一听,一唱,觉得生活确实美好,也从来都很美好,原来生活并没有把自己忘记,没有拒绝和丢弃。也会觉得,从歌声里看自己,自己还是那样年轻,那样富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最年轻的还是那颗倔强的心。有歌声的人生是青春常在的,有歌声的生活是鲜活灵动的,是有旋律和色彩的。有一天,悄然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大陆原创歌曲和一些歌手、艺人,如毛阿敏与《绿叶对根的情意》,陈红与《这一次我是真的留下来陪你》,杨洪基与《滚滚长江东逝水》,毛宁与《涛声依旧》,董文华与《春天的故事》,容中尔甲与《神奇的九寨》,宋祖英与《小背篓》,李琼与《山路十八弯》,尹相杰、于文华与《纤夫的爱》,韩红与《天路》,祖海与《好运来》,周冰倩与《真的好想你》,以及吕继宏、王宏伟,谭晶,“凤凰传奇”, “水木年华”,“黑鸭子”,“九月传奇”……
打开SD卡上面的歌曲文件目录看一看,心里竟然暗暗吃了一惊:原来,自己与流行歌曲的缘分是这样的难分难解,是这样的矢志不移连丝成缕。从最早的电影歌曲,到台湾校园歌曲,到港台流行歌曲,再到大陆华语原创歌曲,以及当下众多明星的众多歌曲应有尽有,从时间上来说居然从未中断,从演唱风格形式和歌曲题材内容上来说无一缺漏,并且,现在又深深喜欢着乌兰托娅、央金兰泽、陈楚生、李晓杰、蓝雨、刘芳、龙梅子、降央卓玛、云霏霏、冷漠、王麟、泽尔丹……
心没有老去。
生命没有老去。
因为心和生命一直活在歌声里,一直活在歌声带来的快乐里,也活在由快乐导引的幸福里。
感谢那么多的音乐艺人和他们的歌声!
歌曲,一直关联着一些很难褪色的记忆,歌曲代表着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生活事件,代表着心灵不同的成长阶段,代表着灵魂经历的每一次洗礼,代表着一些甜蜜的忧伤、苦涩的幸福、曲折的尊严、简单的高贵,代表着伟大的生命所经历的伟大的过程,代表着灵魂的自由舒展和生命的轻松呼吸!
有一些,终究太遥远了,相关记忆已经十分模糊,那就把它们删去,就像生命中有一些东西终将需要删去就果断删去。
失去了色彩的和正在失去色彩的,就把它们虔诚地封存在记忆里。
必须保留的,就把它们好好地保留下来,甚至还应该刻在心上,快乐的时候,翻出来,让生命在不能忘却的幸福中自由游弋。
再把一些新的装进去。
说来真奇怪,原来人的生命、人的心灵极像一款款播放器。时代在改变,生活在改变,新人辈出,新歌不断,那么,心灵的存储空间也应该按时清理,除旧布新,添加新的内容增添新的活力,把热烈强劲的生活之音加进去,把最新鲜的精神养分添进去。心灵的“播放器”也应该及时“升级”,尽力提高“兼容性”,尽力扩展“存储量”,从而让自己的生命把关于快乐的旋律稳定地播放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