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家乡的红高粱

时间:2013-10-23 08:46来源:天涯文学 作者:齐鲁古风 点击: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甫一揭晓,中华大地就刮起红高粱旋风。一时间,诺奖得主莫言,高密,及高密的红高粱,经人口口相传,大有家喻户晓之势。高密是我的家乡,也是 莫言与红高粱的根。通过莫言的作品,人们认识了高密与高密的红高粱。那么,高粱何以与高密有如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甫一揭晓,中华大地就刮起红高粱旋风。一时间,诺奖得主莫言,高密,及高密的红高粱,经人口口相传,大有家喻户晓之势。高密是我的家乡,也是 莫言与红高粱的根。通过莫言的作品,人们认识了高密与高密的红高粱。那么,高粱何以与高密有如此深的渊源?高密人何以对红高粱情有独钟?


  其实,高粱是某种农作物的官方用语,多是在书面或文牍中使用,较少出现在民众的口头上。种粮的乡下人,另有自己的叫法。一些 人称之谓秫秫,也有人名之曰蜀黍。也有人各称兼用,并无一定之规。这种庄稼,近些年很少有人去种了。倘要了解,还须扭动脖颈,掉 转头颅,放开眼光,往后看,庶几乎有所得矣。


  推勘起来,人类种植高粱的历史,可谓久以夫千百年非一日者矣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缺粮,余及牛马, 盖哉培已有四千九百年矣。”高密种植高粱的历史,虽然史无明文记载。但谓之悠久,大约也没什么差池。做为口粮,高粱并不具备多少 优势。首先,这种作物,从播种,到管理,再到收获,哪个环节也不省心,都挺费劲。其果实做成的干粮,又难吃。依了这个道理,人们种植的动力,就似乎先天不足,为什么千百年并未被淘汰?


  这是由当时高密县的县情决定的。旧时的高密,路桥简陋,交通不畅,更兼运力微薄,物流也因此迟滞……高密人的日常用度,只好因陋就简。日常用品,也是靠就地取材而得。而高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高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既抗旱,又耐涝。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你看它,一旦破土而出,就无畏无惧。头顶高密一片天,根植高密一方土。风刮起,我就迎风,雨打来,我再挡雨,在这沐风栉雨的日子里,茁壮成长,向世界展示我千古不变的真实风采。全不像那些娇花嫩草,吹一丝风,怕 刮了,经一阵雨,怕冲了,受一缕阳光,怕化了。恰恰相反,倒像那些播种它的乡下人,胼手胝足,皮糙肉厚,抗造,容易养得活。高密的土地是肥沃的, 种子播撒下去,吮吸了高密亲娘的乳汁,便蕴藏了盎然的生机,来日就有很大的希望存在。


  另一方面,别看这植物,身世卑微,秸秆普通,果实平平,作用却大,多大?没尺大。一株小小的高粱,关乎到当时高密人的衣食住行。极深地融入了高密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先说果实,拿到石磨上去,经反复碾压,------早先年间,没电力机械,只能如此。-------脱去皮层,就成了蜀黍米。可以熬粥充饥。再进一步, 把蜀黍米磨成面粉,可做的食物品种就多起来。像蜀黍煎饼,蜀黍饼子,蜀黍窝头,诸如此类。人吃了,就可充饥,度日,劳作,思想。去爱,去恨,去喜,去怒, 去哀,去乐,去盘算,去掠取,去施与,去抗争,去顺从,去从事人类所能做到的种种活动。说实情,高粱做成的食品,无论是何品种,都乏善可陈,并不可口,实难恭维。也许这就是李时珍所说“已备缺粮”的原故吧。


  虽然做口粮不济,但一旦拿到酒坊,那就不得了。庶几乎有了用武之地,是大现身手的 时候到了。据说,中国名酒里头,大都包含高粱的成分,高粱是名酒品质的最好保证。 因 此这高粱,纵然并非上好的口粮,拿到集市上,却能卖上个好价钱。更兼高密大汉,生性豪放,好使酒,做为醸酒的必备之物,这高粱的地位便可想而知了。


  再说高粱秸秆。通常的年景,一颗高粱长成后,一量,两三米高。擀面杖粗细。与其他庄稼相比。高粱的收割方法,也迥然不同。地瓜是从地里刨。麦与豆,是穗头并秸秆一同割取,棒子呢,是单单把棒子瓣儿掰出。至于高粱,可就不然了。先是要将穗头连同第一节秸秆割下。再把秸秆的主干部分刨出。秸秆与叶子分离后,叶子用来生火烧锅做饭。秸秆可用来做成箔,既是各家各户建筑屋顶的必需品。又能当做凉晒粮食的支架。现在,秫秸杆已被南方来的芦苇替代。但上年岁的高密人,仍忘不了当年的秫秸秆,和秫秸秆打成的秫秸箔。以及用秫秸箔做屋顶的农舍。另外,秫秸杆的皮剖成长条,可用来做席子。铺在农家的火炕上,陪伴人们进入梦乡。成就一个个或被遗忘或被记取的梦:美梦,恶梦,大梦,小梦,长梦,短梦。


  那连着一节秸秆的高粱穗子。脱去丰满的高粱颗粒后,就成了笤帚苗。高密匠人们拿来扎成笤帚,可以清扫家中的尘埃,籍此人们得以享受到明窗净几的生活。或者,将那节长秸秆与穗头断开。穗头做成炊帚,用以刷锅洗碗。长秸秆钉成盖垫,盖在锅上做饭。


  曾经的岁月里, 高密人看红高粱,满眼是宝。


  想想吧:多年以前,某个寻常农家庭院,门前扬柳依依,屋顶上炊烟袅袅,庭院里鸡鸣与犬吠交响,空气中弥漫着缕缕饭香。落日的余晖中,劳作了一天的高密汉子,回到自己的家里。吃饱了蜀黍叶子烧熟的蜀黍米,喝足了蜀黍粒子醸出的烧酒,枕着蜀黍糠填充起来的枕头,躺在蜀黍桔编织的炕席上,是怎样的舒坦与满足啊?!


  到这里,或许你开始理解,高密人何以对红高粱一往情深了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上海魔术师:温暖人心的情感

作者:虹影

著名 -虹影的转型之作,《饥饿的女儿》朴实文风与《K》细腻笔法的完美综合,充满朦胧、奇妙、神秘的少年情愫,一改…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青草的气息,家乡的味道

    离开故乡多年,时常会思念故乡。故乡像一本充满神奇魅力的童话书,时常打开我童年记忆...

  • 水边遗梦

    农村的孩子比城里孩子好的是自由,更加的亲近自然,亲近那些无声的生命,或自然体。水...

  • 遥远的霜

    几场冷雨后,江南便入冬了。这几日,虽然天晴,可还是寒气逼人。 晚间理发。与理发师...

  • 摘桂圆的小男孩

    金秋时节,正是桂圆成熟的季节。 中秋节前夕,我到江津农村看了我的老父亲。母亲过世...

  • 二月二龙抬头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专管兴云布雨的老龙打够了瞌睡,抬起头,伸伸懒腰,然后打几...

  • 只为冬天留守

      尽管这里冷得有些超乎寻常,但是留守在冬天里的事物并不在乎。比如天空就不怕冷,...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