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 端午
时间:2010-07-31 00:28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刘文忠 点击:
次
端午节来到了,老伴忙忙碌碌,购江米买白糖,红枣葡萄干蜜枣一样不少,提前三四天就开始准备。 记得小时候也吃凉糕,由于生活贫困,没有现在这么隆重。一般老百姓在头一天下午,把已经用酸浆发酵好的糕米淘洗干净,烧开了水把糕米下入锅里,不停的搅拌,防止
端午节来到了,老伴忙忙碌碌,购江米买白糖,红枣葡萄干蜜枣一样不少,提前三四天就开始准备。
记得小时候也吃凉糕,由于生活贫困,没有现在这么隆重。一般老百姓在头一天下午,把已经用酸浆发酵好的糕米淘洗干净,烧开了水把糕米下入锅里,不停的搅拌,防止糊在锅底。这种做凉糕主要的原料是糜黍子,在北方地区是专门做年糕用的,它黏性大,颜色金黄糅劲大,既好吃又好看。等火候到了,粥也熬好了。家里的主妇把案板洗刷的干干净净,上面抹上胡麻油,趁热摊到案板上,再把泡好的红枣和葡萄干压入凉糕表面。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同时煮一锅江米粥,分层摊在案板上,红白相间非常好看,如果表面再撒上青红丝白糖等更招人馋虫。
小孩子早已盼着吃上凉糕,大人们在忙着做凉糕的时候,小孩子是围着锅台团团转。不用大人吩咐,炉灶里没有柴火了,猴急猴急的抱来。需要加水了,眼疾手快不误事。看着孩子们这样的乖,大人们看出来了他们的鬼心思,把热乎乎的粥舀上半碗,稀里哗啦下了肚,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锅台,去找小伙伴去玩。
咱们河套人过端午节,没有什么文化含义,更不知道屈原是何须人也。也不向南方有的地方在祖先灵前点燃香火,搞许多的纪念活动。
不过也有许多的讲究,首先是这一天,人们早早的起来,去地里掏回艾草,折回柳枝摆放着窗台上。听老人们讲,这一天的艾草,晒干了药性最好,尤其用在针灸上。我小的时候,每年窗台上堆满艾草,爷爷把艾草编成草绳,阴干了熏蚊子。现在,喝熏黄酒的习俗也淡了。
还有一个习俗一直到现在还在发扬光大,头一年聘出去的闺女,端午节这一天要回娘家躲端午。女儿早早地回到了娘家,一家人乐乐呵呵,女婿有时候也跟上沾光,夫妻双双回娘家,好吃好喝好招待,正向儿歌里唱的:女婿上门,鸡鸡头疼。
据资料介绍,端午节纪念的人物众多,有东汉孝女曹娥,相传她十四岁时,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曹娥昼夜沿江号哭感天动地石人落泪。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三日后抱出父尸;也有的说,是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怨气冲天,掀起了巨浪,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据传五月初五是个大不吉利的日子,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将端午归结于“夏至”一说,认为端午不一定是纪念屈原,是由于屈原老先生人性最好,关心老百姓,口碑极好,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至于近代以来有将女诗人秋瑾与屈原一道合并纪念,对这位爱国的民族诗人的更加热爱了。然而,我认为纪念屈原一说最深入人心。
端午节赛龙舟,是个盛大的聚会。可是,我们北方人没有这个福气,不能够参加,只好在电视上过过眼瘾。有机会,亲自去看看。
端午节这天,除了赛龙舟,还有其它的多彩活动,如跳钟馗、打马球、射箭等。现在,端午节已成成了法定节日,一定会赋予新的意义。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