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随一众游人在雁荡山北麓观赏南閤牌坊群,南閤村山清水秀,是明代诤臣章纶的早年家园。弘治年间章纶长子、广东布政使章玄应罢职归乡,有诗曰:“翠削芙蓉插远天,倾岩欹石满晴川;举头空洞三千丈,屈指前游二十年。”诗人怀念故土,称颂雁荡山川秀美。读罢诗篇我屈指算来,前游雁荡已二十七年。1979年秋天,我沿东南海岸走了一回。一夜海轮从上海到舟山,渡海至宁波转乘客车经温州去福州,取道温州就是为游雁荡山。明代徐霞客三游雁荡,其《雁荡日记》中言道:“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千岩竞秀,令人神往。记得那日车停白溪镇,驾驶员手指西边,告诉我往前走就是雁荡山。当年的雁荡山清丽静谧,没有诸多检票处和酒楼毗连的步行街,游山玩水不须一分钱。 雁荡山又名雁山,奇峰叠翠,峡谷深幽。乐清境内的北雁荡、中雁荡和平阳境内的南雁荡,属绵延于浙东南的括苍山脉,并称“东瓯三雁”;其中北雁荡峻峭奇崛,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美誉,称东南第一山。北雁荡濒临波涛浩瀚的乐清湾,万山重叠,千岩竞秀,空灵神幻美如诗画。北雁荡最高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次高峰雁湖岗海拔1057米;因雁湖岗峰顶芦苇丛生,结草成荡,秋雁常来栖宿,故名雁荡山。北雁荡东西五十里,南北三十六里,峰崖险峻,飞瀑凌空,号称百二奇峰、二十三嶂峦、二十七飞瀑,拥有灵岩、灵峰、大龙湫、雁湖、显圣门五大景区。灵岩、灵峰、大龙湫并称“雁荡三绝”,向以奇峰飞瀑、古洞石室称胜,乃北雁荡精华之所在。而今,雁荡山游人如织,皆为雁荡三绝而来。 自古以来中土有三山五岳之说,浙江雁荡、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合称三山,和巍巍五岳并列三山五岳。然而雁荡古代地处偏远,交通阻塞,有诗云:“雁荡荒凉落海陬,舆图却在东南僻。”唐代高僧一行画《山川两戒图》,谓“南戒尽于雁荡”;两戒乃指疆域的南北界限,雁荡山古为天下山川之南界。唐宋以前北雁荡乱石挡道,荆蔓蔽山,少有人问迹。南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任永嘉郡守时曾叩问雁荡,未能一探深幽。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曰:“温州雁荡山,前世人所不见。故谢灵运为太守,未尝游历。因昭应宫采木,深入穷山,此境始露于外。”北宋祥符年间,崇信道教的宋真宗赵恒为粉饰太平,耗费巨资在汴梁城建一座“宏大瑰丽不可名似”的玉清昭应宫。宋真宗造玉清宫伐木天下,雁荡山始为人知。 北雁荡所在的乐清县人杰地灵,称“东南小邹鲁”,元代乐清名士李孝光题写的《游雁荡山》 清雅简朴,意味隽永,诗云:“兴国年间路始通,前朝碑墨半苍苔;雁横荡月知秋到,僧踏湫云看瀑来。”北宋初年雁荡山始通路径,前朝碑碣历尽风雨;秋雁南飞,年年盘旋于峰顶湖荡,西域高僧慕龙湫美景飘然而来。雁荡山因山中芙蓉峰古称芙蓉山。南梁大通元年,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开山凿胜之始。然而雁荡之开山传奇既不属于昭明太子,也不属于永嘉太守谢灵运。李孝光诗中的“僧踏湫云”蕴含佛门一美丽传说。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西天佛陀忽有所思,赐阿罗汉诺讵那一偈,命他前往东海之滨寻访花村鸟山,弘扬佛法教化度众。佛陀一念,佛教传入名山;西域高僧诺讵那成为雁荡开山始祖。 沈括《梦溪笔谈》载:“阿罗汉诺讵那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龙湫”;梵语中阿罗汉为圣僧,震旦即中土。诺讵那原是天竺的一名勇猛战士,出家修成正果;佛经称之:“清净修心、神态自若、安详瑞庆、进彼极乐”,为十六罗汉中第五位尊者,称静坐罗汉。诺讵那奉师命率三百弟子往东南而去,一路不辞艰辛寻访名山。他们在乐清地界见群峰峭拔,村落秀美,问山中樵夫此间何地。樵夫告知,山称雁荡,村名芙蓉。村以花喻,山取鸟名,诺讵那心知正是佛偈中的胜妙境地花村鸟山。于是,诺讵那在奇幻多姿的大龙湫畔传经宏法,声誉渐著。诺讵那于东晋永和年间驻锡雁荡,待至唐代,山中琳宫梵宇遍布,相继有十八古刹耸于林壑。雁荡山因佛教传入而名彰于世,故而后世称诺讵那为雁荡开山第一人。 我这次来雁荡是参加一个行业会议,住宿与会议场所都安排在邻近雁荡山灵峰景区的响铃头街,小街上人来车往,旅店酒楼鳞次栉比。这里原来是雁荡山下响铃头村,当年的山民而今全家老小靠山吃山,经商赚大钱。都说行业会议泛滥成灾,会上胡吹,会后游山。导游是一位回乡创业的女大学生,年轻活泼,能说会道,她口中的雁荡山云遮雾绕美如仙山。有游客问雁荡山的佛教道教孰先孰后,女导游见解独特,认为雁荡山奇秀天下,因宗教传入而名,但最早造访雁荡山的并非阿罗汉诺巨那,开山始祖应是道教紫阳真人周义山。雁荡山西南的羊角洞景区古称方山,群峰峥嵘,溪清潭碧,峰嶂洞瀑一应俱全,可谓雁山之缩影。这里历来是道家养性修真地,西汉紫阳真人周义山在羊角洞隐修十余载,白日飞升,得道成仙。 导游雁荡仙溪镇人,带我们观赏仙溪南閤牌坊群。南閤村长街上五座牌坊依次题额:“会魁”、“尚书”、“方伯”、“恩光”、“世进士,从南往北一字展开。五座牌坊六柱三层悬山式形制,古朴庄重,气势非凡,皆为章纶及其子孙而立。明代南閤章氏一门先后出了三名进士和六名举人,牌坊群彰显章氏家族的杰出功业与无上荣光。章纶晚年还乡立祠办学,明宪宗钦赐“笃忠堂”匾,褒奖名臣毕生忠诚,可惜笃忠堂与章纶苦心经营的藏书楼早已荒废。导游说,明代牌坊原有七座,都毁于清初兵灾,现存牌坊重建于道光年间。明代牌坊群是南閤村的血脉和荣耀,村里为光宗耀祖,拟再建五座牌坊和一座忠节门。如今的村官气吞山河,胜似当年君皇,欲建五坊一门旌表先贤。九泉下章纶闻知,捶胸顿足,无地彷徨。 章纶秉性耿正,素以刚毅忠贞名世。史称此公“性亢直,不能偕俗”,当了十八年南京礼部主事不得升迁。章纶名耀青史缘于明王朝的奇耻大辱“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亲征蒙古瓦剌部反当了俘虏;其弟明代宗继位后软禁被蒙古人逐回的兄长,废黜前太子朱见深为沂王。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惟监察御史钟同上疏代宗整肃朝纲,起复储位;继而章纶慷慨陈词:“内官不可干外政,佞臣不可假事权,后宫不可盛声色······更请还沂王之储位,定天下之大本。”结果钟同毙于杖下,章纶受尽酷刑,冤狱三载,九死一生。天顺元年,明英宗复位,章纶出狱,题诗曰:“复储一语重于山,自是胸中铁作肝。慷慨捐生今不易,从容就义古尤难。释囚愧我如箕子,封墓怜君如比干。满地血污春草碧,东风泣雨泪泛滥。”泪如雨下,痛悼钟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