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寥寥无几与人山人海 当2月18日早上7:45分我第二次站在潍坊2013艺考富华国际会展报名大厅门口的时候,那种人山人海的画面让我忽然就有些懵了。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些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虽然知道从2月16日开始这里已经陆续有外省的院校来了,也开始报名了。但头天下午安排好住宿来探路时,这里周围虽扯满了各大院校的红幅,可毕竟只有几张桌子前有工作人员,其它各家院校还是那种“城堡虽高筑但仍然高悬免战牌”的状态。诺大的两个大厅里里外外也仅有百十号人,当时显得格外冷清还有些死气沉沉的,转了一圈问清第二天早上8:30才正式开始后我也就打道回了宾馆。 这一刻,才发现平时因没有迟到习惯而沾沾自喜的自己真是惭愧至极,远远不及这些大厅里的家长和孩子! 唉,由于人太多,只能远远的看自己孩子要报的院校所在位置,然后在几趟长长的、密密麻麻的人流后面问是否是要报这个院校的队伍,确定后便加入了焦急而漫长的排队等待。 (二) 三个多小时换来的…… 队伍前进的速度实在缓慢,于是安下心来加入前后左右家长和孩子们的聊天队伍里。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孩子,也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与自己同龄的人。说不出心里的感觉,因为那里面除了无奈还是无奈。看着那一张张本应该阳光灿烂的脸,却带着些许无奈、些许忐忑、些许纠结、甚至些许疲累……心中便添了一层酸涩。年前年后飞来飞去、跑来跑去参加各大院校的考试,一定让这些孩子体会了不少辛苦。 我很佩服身边两个女孩,一个1米78、一个1米80。她们是自己拖着行李箱结伴来的,报考专业趋向于服装设计和舞蹈专业。她们从初中就开始模特形体的训练,所以一看那气质就知道是走过T台的。从小就这里那里的去表演,锻炼了她们特强的独立性。相较那些只在学校里按部就班的孩子来说,她们可谓见多识广的。前面是几个枣庄和临沂的家长,一个儿子在济南还没赶过来,一个女儿学古筝的站在旁边很少说话,听说去南艺受了打击,刚开始弹奏就被监考老师喊停。唉,其父说这孩子难过那么大老远的去了,就因为报名的太多,老师顾不上多听一分钟。女孩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劝说,好久才抿嘴一笑。这个笑却让我莫名的有些心疼。旁边还有几个烟台、东瀛和潍坊本地的,他们有孩子也有家长,有去年复读的也有今年应届的。复读的在讲一些经历、经验,在旁边听得家长和孩子无不唏嘘考场内的黑暗的。他们还是些在十八岁边缘上的孩子,考场中的一些不尽人意就已侵蚀到了他们的心里、记忆里,不知是可喜还是可悲?我们常说:社会是个大染缸,可他们还未踏上社会啊,该如何形容这个大染缸呢?真是让人无语了! 最后三个多小时的等待,终于换回半张A4纸打印的准考证,那一刻似乎莫名的看到了希望,便开心的拿着那半张纸回了宾馆,由此第一个报名任务完成了。这一刻,完全忘记了排队等待时的腰酸背疼。 (三)候场 候场,是一件焦急与无奈的事情。其实,考主项技能也就在1分钟至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这个时间段完全掌握在各大院校监考官的手里。他们说多给考生一分钟就可以让考生多展示一会儿,如果他们不想多给,那么他们就会用自己的“高水平”坚决得——喊停。 可前前后后的准备要几个小时。等——让人心力交瘁,似乎平时大多用在世间男女之间的感情上的。可现在用在这些孩子身上一点也不过分。 由于各大院校还未开学 ,暖气都未开放,候场又要么是走廊、要么是无人用的教室、要么直接是露天和不露天的院子、大厅。所以,等的孩子们心里紧张,手脚冰凉。等的家长更是心疼、无语、无奈与纠结。也许就因为这些纠结与无奈吧,一些家长才走了那所谓的捷径。有家长用家乡话自嘲:“平时多少哆嗦都哆嗦了,还差这一哆嗦”。听着这句带着些许讽刺意味的话,很多家长都苦笑、摇头。我心里也涌上一股酸涩。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一“哆嗦”的意思,也都清楚这一“哆嗦”不是谁都能“哆嗦”的起的。 孩子无助、委屈、伤心、难过……的时候会哭,让眼泪洗刷这些年他们在努力中所受的艰辛。可是,他们的眼泪打动不了评委老师。因为好的院校报名的学生太多了,他们照顾不过来。从这一点上看,监考老师给的考试的时间长短似乎无可厚非。失败的痛,就应该由孩子们自己去承担,而不是从考试的时间上去找借口。要从敬仰的角度去看待有些评委老师们的技艺高超,孩子们的演奏对于他们来说,一句两句已经足够听出好、坏了,多听无异。唉,孩子们请好好努力吧!被淘汰就怪自己技不如人,不能嫌老师给的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发挥到曲子的最动听处。要学会用有些老师给的1分钟完成有些老师给的5分钟的效率。 (四) 迥然不同的状态 艺考学生的父母都在心里有个共同的信念,只要孩子多考几场,一定就会得到那种不怯场的磨练,从而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因此,尽可能的多报、多考,孩子一定会从容不迫驾轻就熟。可是,几场考试下来,孩子开始麻木了,信心还剩多少?是涨了还是磨掉了?却是无法衡量的。 再看等在露天里的这些父母们,冻得红鼻子头的、休息不好长了黑眼圈的、困在烟雾缭绕里的、躲在私家车上东倒西歪的、坐在马路沿上抱膝聊天的……各种姿势、各种疲劳的模样,几场下来都自然而然的露了出来。 唉,孩子们进考场前还雄赳赳气昂昂的一群人,这会功夫都焉了吧唧的了。奇怪的是,等考场内的孩子一个接一个走出来时,这群无精打采的人立马就会又恢复先前生龙活虎的跑前跑后,搬琴、提架子、背包、开车……迅速的赶下一个考场去了。 “喝水吗?”“累了吗?”“饿了吗?”……经常听到身边的家长问排队、等待中的孩子。可是从没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同样关切的问这些沐浴在冰天雪地、风吹日晒、雾气潮气凝重里的父母的。 唉!也许只有在考场外慢长的等待中,这群也快半百的人才会想起、感觉到自己腰酸背疼有些累了、有些乏了吧。可当自家的考生迈出考场的那一刻,所有的父母又都似吃了什么仙丹妙药,立时就虎虎生威有使不完的劲似的精神抖擞了。没有经历过艺考的父母一定会嘲笑这群傻子们吧?但是我相信,经历过艺考的人一定会摇头、苦笑! (五)这一路走来…… 这一路走来,多少无奈、多少辛酸、多少伤、多少痛……多少的风风雨雨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了。 这一路走来,他们流了多少泪、体会和了解了世间多少情意,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明白了。 艺考、艺考、艺考……对于每一个艺考的孩子和父母来说,艺考还只不过是个开始…… (六)前程 说实话,哪个艺考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个好的前程啊。可每年的艺考生有千千万万,而且是只增不减。因此,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好的前程给这么多孩子去啊。所以,带着美好的愿望、祝福,陪孩子走一步看一步是我这种普通人母仅能做的。 那日晚在某院校考笔试,由于大多院校的笔试都选在晚上全部考生统一进行,孩子多家长也多。人多自然聊什么的都有,不过多数是关于孩子们将来的前程问题。闲聊中碰上一个大四和一个大二帮忙管理候场的学生忙完了走出教学楼外吸烟。闲聊中,大四的男生说他是烟台的,今年6月底毕业回家,工作要现找,学了这么多年的西洋乐只能做——个人爱好。当我问他有没有单位来招聘时,他回答“有,但很少。” 那个大二的男生在旁叹了一口气,“唉,再过两年我们就都回家了。”先前他告诉我他是临沂的。在他们眼里,学了这么久毕业就算完成学业任务了,前程是要重新去打拼的。想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用到工作中去,那是难上加难,更是遥不可攀的事。 他们说几年前,他们的父母也如我们现在这般,翘首等在考场外。盼着有朝一日他们考上大学,也好光宗耀祖、扬眉吐气。可真正考上了、上完了,还是要回农村的回农村,自己找工作的找工作。只是口袋里多了那一纸文凭 。前程,对于他们而言却渺茫的杳无音讯。 “唉!”这一刻,他们亦如老气横秋饱尝世事的中年人,而无半点才二十出头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青年人。在旁听的考生家长们都“唏嘘、摇头。”唉!不学不行,似乎学了用处也不大。 可每年这个时候,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的艺考生和家长,依然还会奔赴在这条艺考的路上,喟叹之后,对于这群人来说,还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继续努力去赶下一个考场。 不然怎么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