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名言: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对许多人来说,不能战胜的往往正是自己的情绪。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学上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乐。由于不同的情绪体验,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别人固然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去揣摩当事人的情绪,但并不能直接地了解和感受。 情绪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具有情景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一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的产生伴随着情绪反应,而情绪的变化也受情感的控制。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喜悦、愉快等;反之则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忧愁、恐惧等。在人生历程中,鲜花常和风雨相伴、喜悦常和烦恼相随。一旦人们遇到挫折、打击和灾难,唯一的选择是坦然面对,随遇而安。一个好的心态是防止不良情绪发生的“长效药”,有道是“如善处者,苦能变乐;不善处者,乐能变苦”。任何人都会在某一时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对于过去的遭遇,谁也无法挽回和改变。如果始终把过去的伤痛牢记不忘,耿耿于怀,不仅于事无补,相反还会雪上加霜。 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自己折磨自己”。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人千万不能和自己过不去。每当我感觉到自己被忧伤和烦恼等不良情绪困扰时,我通常会暗自流泪,用泪水来冲刷心中的不快,进而把压在心底的痛苦释放出来。或者向知心人倾诉,减轻心理压力和解开内心深处的死结。或者通过改变环境,忘却和分散自己的不良情绪。或者通过看书学习,使情绪回归理性,让自己再度快乐起来。 生气也是一种常见的不良情绪,通常同欲望不能满足有关。古人认为,要想延年益寿,须做到“三戒”,即“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得”。因此,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欲望太旺,给自己埋下生气的种子。正所谓“人生不被私欲牵,不是神仙胜神仙”。古人云:“人之大患,莫过一私。病之大患,莫过一气。”人的好多疾病都是因不良情绪而诱发的。因此,一个人到了难以承受生气之重时,就应及时地加以宣泄和转移,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顺气。很早以前,曾在寺庙里看到一首有趣的诗文——《莫生气》,转载如下与大家共勉。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莫生气”本是佛家禅道开导世人的诫语,如今,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才慢慢领会到“莫生气”也是世俗中的一种生存智慧。“莫生气”不仅是一种风度,还是一种精神力量。其实,很多时候生气已经成为某些人的一种习惯,而要真正地改变自己,也只有让“莫生气”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被这股力量所控制。如果你能控制好痛苦与快乐,你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能够控制好痛苦与快乐,你不是神仙也会赛过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