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想静下心,读读书,我还真的如愿了。生活,就该活到老学到老,人要是没有读几本书,总觉得有些遗憾,心里空空落落的。今天的科技时代,网络书籍数不胜数,可垃圾文字居多。还经常遇到有人向我推销书籍,不过大多是政治书籍、论文书籍、党报党刊。更有干脆之人,开口便说,麻烦你买一本书吧,上级对我下达了任务的,实属无奈啊。自从学校毕业后,专心致志地静下来看书,大概没有几回。有一天,在东莞街头看到一个旧书摊,看到一本有关国家领导人野史的书,摊主向我讲解了老半天,讲得头头是道,我还是将信将疑,迫于摊主的热情,我还是买了一本。但这本书放在枕头下,我压根就没有读过。
上学的时候,我很爱书。除了教科书外,我还研读课外书,最爱的属《演讲与口才》。那些脍炙人口的段子,如一缕清风,吹得心里亮堂堂,看书就好像是和人对话一般。我想订几本,但想到母亲赚钱的苦,我放弃了。于是我经常厚着脸皮向同学借阅《演讲与口才》。幸好,知识是没有界限的,知识本来就是用来和人分享的,我借书也从未遭到拒接。
从来没有想过,人到中年还会挚爱书。大概和“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这句格言有关。感觉要把精神留给后人,就必须读书,还得写书。
我寻思着,我读书还是有些天赋的。什么《论语》《左传》《史记》一看就懂,虽然我的记性很差,但看过后总会记得一点,还手留墨香。我还性急,总想着怎么可以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最终,我读了好几个月的书,还经常把孔子和孟子的话搞混淆,分不清五代十国的历史顺序。后来,我逛书店的时候,我伫立在历史书籍的书架边翻看着,营业员热情地跑来问我是否需要,我不由地脸色通红,慌忙开溜。
“想要成功,就从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做起。”我不知道是在哪本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及时调整了我读书的类别。我这叫“见风使舵”“迂回路线”啊,据说着名
老舍先生就是这样,不看让自己头痛的书。在这样的哲理指导下,我开始看朱自清、鲁迅、冰心等现代
的书。他们写的白话文,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看这类书的人群很多,每次到书店,这类书架边总是门庭若市。一来二往,我还认识了那么几位。
有一天,书店里一位读书迷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说,大家看啊,这书收藏了我的一篇文章。顿时,这本书在书店里很多人的手里传阅开了。书名叫《心灵的盛宴》,书里全是写父亲母亲之类的情感文章,文章大都是写了父母对儿女沉甸甸的爱,而儿女对父母则多半是深感愧疚,甚至是抱憾终身。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脸上不是挂着泪,就是若有所思,有些人还抽噎着鼻息。时光好像穿越到了过去的某个特别的点。有人跑到书店外给父母打电话,有人捶胸顿足地叹息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位读书迷对大家宣布说,这回,我要把稿费送到父母的手里,要是没有他们的爱,我哪有今天的成绩啊,我欠父母的太多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