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七月底来到几个江南古镇,感慨颇多,算是见识江南美景了。 她绝对没有北京皇家建筑的气派,与其相比或许有点小家子气,却气质非凡,精致不俗。怪道余秋雨称,苏州园林是中华文化的后院。如果那样,我自以为古镇没有苏州园林的那样集江南文化精髓于一体,她就是后院里那条古老的石板街,如佛家那咿咿呀呀唱不段的曲调,她最是真实与博大。美丽的江南姑娘从这里走出来,美丽的苏杭园林从这里走出来。像一个身体瘦弱,谢尽少年繁华的老夫人,她慈祥,她和蔼,她从容洒脱。 古镇的街道很多都铺着破旧的石砖或石板,非常狭窄,稍一拐弯就看不清前方的路。而街道又有很多拐角,这就让人越走越会感觉神秘,越走越想走,似乎这样能走向远古,走向虚无。临街的房子大都是那种古式的,棱角分明,用木材料较多的二层小楼。房顶一色的都是清瓦,排的整整齐齐,错落有致。我不清楚当这里的一切刚刚落成时是什么样的状况。现在二楼已经很少有人住了,有的半边木窗子伸在外面,风一吹,摇摇晃晃。同时摇摆的还有楼上的白布小小旗,上面写着红色的字“--酒馆”。一楼依旧繁华,有饭庄,有苏州刺绣,有工艺品,有茶店……偶尔会有几个有年纪的妇女戴着红头绳坐在街面上,那红头绳一圈圈的缠着发辫,张扬着这里前代文化的朝气与活力。 除却古镇的街道,特色明显的就数古镇的水了。这里的水也如这里的街道,多有细长弯曲的小河,且水傍街,街依水,相映成趣。河岸是石砌的,垂直的。有水就有桥,这里水柔美,桥也多样,很多桥旁还立着碑,写着桥名,或者那位古人的提书。尽管河窄,也还是有几个小船的,那穿红底布配各色花纹的故苏驾娘,撑着槁,会微笑着向游人致意。 七月的天气够受的,那历经沧桑的老柳树都没精打采的,然而游人还是络绎不绝,兴致不减。呼朋引伴的,低头沉思的,拍照留念的,都好像要急着赶到历史里去,去看看古镇当年的繁华盛世。 写不完哦!还有那蜿蜒的廊厅,那宽畅精致新的戏台,那活灵活现的雕刻,那穿青衣的和尚,那茶壶里流出的惬意,那木大门里发出的馨香。 我想今生未必活出个光彩潇洒,尚若死了能在古镇的老柳树下,得一青石板作被,那也能算风流一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