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两天,书不在我的手里,就在包里。
我以这样的方式靠近一颗温热的心。
当这本书热闹时,我不以为然,只理解成一个知识分子的过劳死。而前几日新闻综合频道报道那个把于娟等人骗至黄山乡下的“大师”终于被抓,于娟的丈夫(光头)在镜头的一个背影让人心疼,我开始阅读《此生未完成》。
她是济宁人,离我的故乡很近,应该口音也很近,这样让我有了一种亲人般的疼。
不同时期的照片,笑靥如花已是永远的定格。我们除了叹息,只有默默地祝福与祈祷。
从交大到复旦再挪威,她的聪明与勤勉可以想见,尽管她自言常常考试都是突击。人生三十至此,已是卓然。只是“呜呼,苍天不仁”,周国平的序的尾处感叹。“向来由我看不穿“,这世间有几人能看穿呢?不是释迦牟尼,不是彗能禅师,我们只是修自己的生活禅。弘一法师到最后还不是悲欣交集?
看不穿就看不穿,所以努力地活。
她曾有太多的梦,也对生命有独立的判断,所以看完整本书我们才会感受到隐隐哀伤之后的从容和顽韧。
她小时候看杂书,有极强的文学功底,一些句子闪现智慧之光:
“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花鸟虫鱼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礼是忠义魂,此间要参透的,是高尚悲悯的人生,矜贵持重的品行,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和追求。”
“……就那么清清静静地长大。小时候不懂得很多事,情是单纯。到了长大,再不懂得就是愚蠢。”
“所有的宗教文化都在教化人心,向善、宽容、慈悲可以让人心明眼亮,然后以众多眼亮温柔的人心来点燃世界的光明。我姑且比喻为心烛,从心里的慈悲良知向善才是真正让世界温暖光明的太阳”
顺着这样的心灵轨迹,我们渐渐就会找到身患绝症的于娟在如此重大的打击下依然顽韧地与病魔搏斗的理由了。
她在一边与死神抗争的过程一边写下她的心灵之语,启发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然而,谁又在乎做鹰还是土鸡?我和梅曾经都以为幸福一定要飞到云端才能得到,一剑在手快意恩仇,殊不知泥土里才是真正踏实、坦然、温暖的幸福。我们一个躺在病床里一个坐在轮椅上,却笑得比以往更加幸福和舒展。最真实的活着,拥有最真实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体味着最真实最质朴的来自内心的温软。”
诚哉斯言,此时又听我极喜欢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内心从未有过的安然。我已背井离乡十多年,飞不高就不飞吧,就在红尘里感受温暖的目光与心灵的拥抱吧。
她也冷静地反思了自己得病的原因,虽无法找到罪魁祸首,但我们可以警醒,我以简句概括之:
1。饮食习惯。最重要的不该吃的不要吃。
2。睡眠习惯。不要无谓的熬夜,要懂得《黄帝内经》里的各个时辰的“当令”为佳。
3。无论学习和工作最好有计划,不要“临时抱佛脚”的突击。
4。环境问题。这是大问题,需每个人从自我做起,感动她临终的遗愿“挪威的森林”。
就这样被于娟感动着,几次泪下潸然。
她对这个世界充满着留恋,因为这世上还她仅两岁多的儿子土豆,与她相伴相恋十五年的丈夫光头,还有白发送黑发人的父母,怎一个痛字了得。
我隐约地看到了她含泪的微笑。
在生命的最后,她亦是感恩的,那么多的亲朋好友,无论从物质上精神上和她同舟共济,她的感恩都在无声的文字流里。
在短短的时间里,我无法道尽这本心灵之语的书。编辑在最后赞叹她是“热烈而淡定的生命之花”。诚如她的师母陆波的悼念诗句云:“你挥洒写,悲和喜/穿透死亡的恐惧,告诉人们生的意义。”
现在离于娟辞世已有一年零四个月,为这个温婉仁厚感恩图报的女子遥遥祈福:愿你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