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浅酌秋韵

时间:2012-08-17 08:35来源:中国文学论坛 作者:烟波放钓 点击:
  秋天,就是在泡的这壶铁观音,饮的人都一样,怀的心情不一样,品味出来的就是不一样的感触,或者是香醇、或者是苦涩……感知秋天,应以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情,不必为成功与获得而欣喜若狂,也不必为失败而暗然神伤,人生的过程之中,只要我们经历了,尽力了

  说到秋,眼前就仿佛看到如彩蝶满天漫舞的落叶在萧索秋风中的情景,情不自禁就会忆起范仲淹的那首“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说到秋,我所在这个城市的一年四季中,酷热的夏天似乎上演的片段总是占据太长的空间,以至于秋天逗留的脚步总是匆匆忙忙,还没怎么让人嚼咀出秋的韵味,凛冽的寒风就已经急不可待地驱走季节中剩下的那一点点暖意,以至于无法让人尽情去仔细地品嚼那份秋的况味。因而,品秋往往只能从那眨眼而逝的短暂瞬间去捕捉那片刻的意韵。而从古人先贤的诗词曲赋和文友的作品中去品酌,却另有一番不同意蕴的领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给秋的写照就一个“愁”字!“愁”是心之秋!于是,在这样的情绪中便有说不尽的悲凄暗晦愁绪满怀:“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飘零神伤。凭窗而望,风萧萧,落叶纷飞,枯荣物事的哀愁感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的感慨由物而人,由景入心,思之不禁百感交集悲从中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是人生苦短物是人非的感伤,更有那“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命运苦凄之叹!这一切的感伤无不是与秋的悲凉息息相关。的确,秋是走向凋零衰落的过程。但是,它的另一面却也是成熟与无私表现。物到秋季,已尽是成熟,待收成之后,却以自我的寂灭为新一轮回的开始而酝酿,把自己交给泥土,交给深埋的根。如果说,春是一板浓墨重彩的油画,秋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简洁明朗的水墨写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淡淡然的几笔将秋的质朴真淳的个性跃然于纸上,有一份无需任何点缀的洒脱。


  但如果细致的分开来,秋的韵味应有深浅之别,深秋给人的感觉就如前面一段所说的这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萧索感伤,而浅秋给人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浅秋是一年走向成熟最丰满、最具有诱人韵味的时候,在那时季,给人所感触到的不是残秋的颓废,而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乐观豁达的意象,它给人的更多是一种感动,一种如彼岸花在其文《浅秋》中的这样形容:“那最美的绿,在浅秋中早已不再羞涩,她们疯狂膨胀,尽情的孕育,像陶醉的少妇,捧着腹中的婴儿,一天天变得越发沉甸甸了……紧蹦蹦的玉米棒子,吸天地之精华,凝甘美的浆汁,嫩的似一汪奶水,在骄阳赐爱的浅秋,把感动酝酿成金色的珍珠,紧紧揣在母亲的怀抱里……”。她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浅秋的丰收中去感动大自然的恩赐给予,在铺天盖地的一片红中去领悟“一种禅意,一种修成正果的禅意”!


  品读秋韵,品读彼岸花的《浅秋》,从她这篇散文创作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来看,以情为主的审美情趣,是笔者在与自然相亲近时把自己浓烈的思想感情投射在景物描写上。所以尽管以“秋色”的描写为主,但文章始终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可以说,笔者是始终在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而且以自己精巧的文笔引领着读者,让读者情不自禁中体会、领悟“浅秋”的这种感受,沉浸于这种感受。通过这篇文章看来,笔者最擅长的是从大自然景物中去感受它的特点,然后通过自己的心与思想的过滤把自然景物的特点用具体可感的物象呈现出来。在她的笔下,千姿百态的初秋的景物都是有特点的,每一片段的抒发中都融进了细腻、深切、精微的感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营造成一种人与自然深融的氛围和意境,使自己也使读者能够沉浸其中。而且很多时候还有意识地从读者的角度来表现这些感受,调动读者的审美感受,引领着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沉潜于这种作品的氛围和意境中,如文中所说的“生命是如此这般的神奇,浅秋里,所有活着的万物都顽强的走向成熟,经历了春旱的煎熬,挨过了狂风暴雨,拼衰了荒芜的杂草,活着,就势必走向成熟,活着就有希望收获。”,在这样的句子中引领读者随着她的笔触去领悟。


  秋天,就是在泡的这壶铁观音,饮的人都一样,怀的心情不一样,品味出来的就是不一样的感触,或者是香醇、或者是苦涩……感知秋天,应以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情,不必为成功与获得而欣喜若狂,也不必为失败而暗然神伤,人生的过程之中,只要我们经历了,尽力了,也就没有什么可去遗憾的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阿坝阿来:心灵的奇特旅行

作者:阿来

这部以《阿坝阿来》命名的小说集是以阿来的出生地四川阿坝为全部背景,凸显出他有别于其他汉语写作者的“文学田地”…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川滇游记(五)——夜逛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因集中体现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

  • 日出先照踏浪归

    日出先照踏浪归 山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向往大海。然而,在外漂泊的几十年间,与大海近距...

  • 清凉武夷

    武夷山上最多的花是兰花,而且——我推测——是野生的兰花,因为它们的形态如此天然,...

  • 寻找太极拳

    周未整理书柜,偶然翻出一本《武当秘传太极拳》,回想起四年前武当山之行,想用点笔墨...

  • 桑耶寺的声音

    经幡,一直在追风途中,坚持用梵语说西藏。 距离泽当镇38公里的桑耶寺,在下午五点以...

  • 五台山镇海寺游记

      在半山腰,我回望镇海寺,心想,这里确实是一个宝地,但这又能怎么样呢?如今,出...

热点内容